APP下载

技工院校微课系统化开发与实践

2018-10-26冯媛媛娄志鹏

职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化技工院校开发

冯媛媛 娄志鹏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资源在职业教育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扩展应用。本文结合笔者任教的电工学课程的微课设计实践,对技工院校微课系统化开发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微课 系统化 开发

微课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出现的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在《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中,明确提出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于一年之内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得以普及。因此,在微课视频设计趋于成熟化的今天,系统化开发微课成为技工院校微课应用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技工院校微课开发现状

1.碎片化

目前,各种层次的微课大赛以及校内微课活动侧重的都是孤立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强调微课内知识点结构设计,忽略知识系统的完整性,造成知识碎片化严重、应用范围小、利用率低、脱离教学实际。

2.形式化

随着软件技术升级,微课制作工具层出不穷,前一个软件还没有掌握,新的软件已然袭来,让一线教师猝不及防,疲于在工具之间奔忙。而过分关注工具和技术,必然导致一线教师忽视微课内容的结构化、系统化设计,导致微课趋于形式化。

二、系统化微课特征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指的微课仅仅是微课视频,是碎片化的微课单元。实际上,微课资源除了作为核心组成内容的微课单元外,还包含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脚本、素材、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构建出体系化、模块化的微课程系统。

系统化微课需要体现设计者构建微课体系框架的宏观思维和微观思路。微课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从设计、实施到修正的一系列活动。设计者不仅要掌握学习论、知识论和技术论,还必须对职业教育体系有宏观把握。与此同时,宏观思维的背景下是系统开发技术的微观思考,一切思想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方案设计和微课制作中,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行动中。开发者不仅需要以整体的宏观思维来构建微课体系,还要以细腻的微观思路来设计具体方案,实现微课系统化开发的重要引领价值。

三、微课系统化开发模式分析

微课作为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前后呼应的系统,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笔者结合经典的ADDIE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模型,构建出技工院校电工学微课系统化开发模式(如图)。

四、《电工学》微课系统化开发流程

《电工学》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典型的专业基础课,既包含电学通用型基础理论,也包含机电专业所需的电工基础技能,两个学期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压缩为一个学期,造成内容匆忙完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局面。而微课能够提供大量情景化、案例化、职业化的素材,与常规课程形成有力互补,为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在宏观思维的指导下,系统考虑微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开发建设规模化、体系化的微课资源。根据《电工学》微课资源应用实际,按照解构—重构—开发—实施—评价五个环节进行流程的说明。

1.目标解构

目标定位是微课开发的首要环节,其他所有开发环节都是依据目标定位进行的。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用微课辅助教学,微课内容需要推敲精选,既要有选用价值,又能借助微課表现形式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所以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解构。《电工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兼具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涵盖广泛的职业素养,所以目标定位需要结合学生现状、外部需求(岗位)及教育条件等因素。微课目标作为“促成目标”,是为了课题“最终目标”服务的。例如将电阻课题分解为三个微课题,其中“记住电阻的三种标示方法”是为了促成“准确识别电阻”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建设具有应用价值的微课体系,必须有效分解课题教学目标,明确独立微课单元的具体目标,理清微课教学目标与课题教学目标的关系,将微课高契合度地引入课堂教学,才能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2.组织重构

微课的价值永远体现在内容设计上。但是微课都需要进行内容的萃取,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将经验、诀窍、关键点收集起来,进行整理、提炼,从而进行后续的微课制作。技工院校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薄弱、缺少理性思维,但在形象思维能力上具有优势,进行微课内容组织的重构,就是打破原有学科式、逻辑化的说教模式,以微课轻松、有趣的表现形式赋予知识以生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以欧姆定律为例,在原有的课程中,学生只能勉强学到欧姆定律的形式,也只是机械地使用欧姆定律公式算一算。笔者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欧姆定律的诞生进行了内容萃取后,形成了微课“欧姆定律的诞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家不断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很容易融进欧姆定律中去。

3.微课制作开发

微课制作结合了内容结构模型和现代教育技术。结构是指呈现信息、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结构清晰的微课,不仅条例清晰,而且富有说服力,便于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借鉴一下麦肯锡咨询公司倡导的“金字塔法则”。根据《电工学》的教学经验,可以把微课分为知识原理类、操作技能类、问题解决类和案例故事类,每种类型都有参考的结构模型。

选择好结构后,教师需要完成教学设计并制作脚本。按照脚本就可以进行微课录制。目前软件技术层出不穷,录制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结合《电工学》的实际,笔者选择将视频录制、PPT演示录制及录屏三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上文中的“万用表测电阻”就采用了三种方式的结合。经过实践分析,微课录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动态优于静态。学生所处年龄的特点是更喜欢动感的画面,建议尽量多选择视频代替图片,同时保证文字与配音的节奏和匹配度。二是流畅优于停顿。在微课中经常会用到转场,但是过多的转场引起的视觉变化容易导致思维的“急刹车”,造成割裂感。建议适当选择平缓转场,适量选择转场次数。三是以学习者的视角优于制作者的视角。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上必然存在差距,制作者自我感觉良好是不够的,要达到师生满意,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调整是必需的。

五、实施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系统,必然要与课堂教学进行自然地融合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有三种,一是课前,以预习、拓展知识、引发兴趣为目的;二是课上,以任务引领、操作示范、引导方法为目的;三是课后,以复习巩固、总结归纳、整理思维为目的。微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利用导学单等监测工具,引导学生学会高效利用微课资源开展自主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目标的落实。

六、评价

任何的教学系统都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职业教育与社会联系更为密切,所以职业教育领域的微课评价不是某个阶段或某个环节的行为,而应是微课系统运行过程中持续不断进行的工作。微课系统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形成性评价是在微课系统运行中所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使课程趋于合理。主要评价主体为学习者和设计者,即学生和教师。在微课系统进行重构后,教师就要进行自我评价,针对微课内容框架符合目标的情况及可能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础。在微课系统开发完成后的实施阶段进行双主体评价,借助导学单、评价单等工具,实施过程中师生教学数据的采集,对实际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评分,反映微课系统的有效性。

实施完毕后需要对微课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即总结性评价,校方作为评价主体,组织专家对微课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效果、推广价值等进行全方位评估,为新一轮微课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宋海漫,刘志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7(9).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4]刘建明,杜海玉.电工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5]岑健林.“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作者单位:大连东北特钢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系统化技工院校开发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