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与实践
2018-10-26黄玲芝曾俊香伍燕虹
黄玲芝 曾俊香 伍燕虹
摘 要:职业精神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具备的精神品质的总称,它决定着人一生的成就,必须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本文从“立匠品、育匠心、传匠艺”三个角度入手,以“三匠”模式为例,探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立匠品”指树立匠人的从业品质,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育匠心”指培育能工巧匠的心思,指创新精神的培育。“传匠艺”指传授出神入化、纯熟精湛的技艺。“三匠”模式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复制、可推广,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精神 “三匠”模式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职业精神培养。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载体,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养机制。要抓好实习实训环节,利用学生与社会、岗位实际密切接触的机会,引导学生践行交往礼仪、职业礼仪,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纪律意识”。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
用工单位非常重视职工的职业精神,普遍向学校强调“学生的工作态度比技能更重要”。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能予以重视,但培养尚停留在表面,深度和广度不足。从企业顶岗实习层面看,企业更多的是强调用工,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上缺乏系统的规划,企业实习指导老师的示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编写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975份,回收率88.6%。其中,有效问卷872份,无效问卷103 份。问卷返回后,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对“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是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大问题”这一说法,82.4%的教师表示同意、非常同意,14.1%的教师表示一般,3.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很不同意;对“多年来教师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下足了功夫”的说法,63.8%的教师表示同意、非常同意,23%的教师表示一般,1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很不同意。
2.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方法较为单一
学校侧重集体教育和教师理论引导,而家庭、企业、社会环境影响及学生实践体验未予以重视。
调查数据显示,对“讲清专业、职业的意义功用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常用方式”这一说法,72%的教师表示同意、非常同意,22.7%的教师表示一般,5%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很不同意;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只能通过个体实践内心体验达成”这一观点,57.6%的教师表示同意、非常同意,19.9%的教师表示一般,22.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很不同意。
3.教师对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未足够重视
调查数据显示,对“学生职业精神最好的培养就是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我的实现和超越”这一说法,70.4%的教师表示同意、非常同意,21.3%的教师表示一般,8%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很不同意;对“教学是非常好玩的事情”这一说法,64.3%的教师表示同意、非常同意,23.2%的教师表示一般,12.2%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很不同意。
4.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调查数据显示,对“现实的学校考评制度极不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一说法,21.1%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39.1%的教师表示同意,27.1%的教师表示一般,11%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6%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
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立匠品、育匠心、传匠艺”三个角度出发,探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三匠”模式。
1.立匠品
“匠品”是一个匠人的从业品质。“立匠品”即树立匠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从业品质,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班会课等主题活动、社团活动、专业课程、校内实训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职业院校尤其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每所学校应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论、校训、学校的精神等,同时把校园文化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班会等主题活动是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一次成功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认知深化到思想的改变,从方法的提炼到行为的改变。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道德动机,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学生社团是职业院校学生极其喜爱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活动载体。富有特色的社团文化等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地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能力,加强职业技能,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快适应社会。
专业课程和校内实训是中职生汲取知识营养、锻炼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的学习场所和主渠道。个人的学习效率以及能力水平,往往取决于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勤奋程度。课堂上认真钻研、勤练技能,在校内实训中善于观察,严格按岗位标准做事,将是中职生顺利成长,成为优秀的职场人的必由之路。
2.育匠心
“匠心”指能工巧匠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育匠心即培育创新精神,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凡是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这种独特性正是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重点学习的,富有创新精神无疑是这些成功人士的共性。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需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仅能够预防职业倦怠,还能为学生找到新的发展平台,不断给自己新的动力和源泉,让自己摆脱枯燥与无聊,让自己充满激情和斗志。
3.传匠艺
“匠艺”是庖丁解牛的出神入化,是鲁班技艺的鬼斧神工,是卖油老翁的熟能生巧……传匠艺即传授出神入化、纯熟精湛的技艺,主要通过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亲身示范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教师在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教师的自我修养和高超的技艺应当让学生敬佩,从而效仿。教师以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争创一流的精神面貌出现在校园中、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职业正义感。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指导师傅的言行举止能有效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荣誉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学校应向“顶岗实习”企业提出,企业实习指导师傅必须是德技双馨的职业人。
4.重评价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明确精神教育评价体系的标准与指标等,有效引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成为德技双馨的优秀职场人。
四、小结
本文以“三匠”模式为例,探讨了在职业院校中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必要性与具体实践。希望能为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2]王宇苓.關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3]匡瑛,范军.职业精神之国内外研究述评[J].职教通讯,2015(31).
(作者单位:黄玲芝,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曾俊香,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伍燕虹,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