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社部门综合协调作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8-10-26刘晓燕
刘晓燕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基本办学制度,也是技工教育的主要特色。近年来,安徽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立足部门职能,发挥协调作用,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措施体系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文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省委省政府层面: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激励政策”。省政府《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多项政策措施,如推动建立安徽职业教育联盟(集团),促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省内企业与技工院校开展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通过政府购买人才培养服务方式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
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这些都为推动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创造了政策条件。在省人社厅层面,一是2014年印发《关于开展“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试点工作的通知》,支持校企联合开展“工学一体”试点,共同培养企业技术骨干。2018年,出台了《关于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通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技能人才。二是在《关于高校院所设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技术人员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对聘请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任教的公办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校,允许按规定申请调整工资总额,用于发放流动岗位人员工作报酬。三是在《安徽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支持企业与技工院校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安徽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将“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作为技工院校申报必备条件。同时,制定《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办法》,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公共平台。四是出台《安徽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行办法》,鼓励技师学院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自主评价的标准编定、试题命制等工作。核准技师等级鉴定站所资质时,将部分非统考工种的企业职工技师考评资质权限交由技师学院实施,基本实现全省技师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资质全覆盖。
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投入保障
多渠道筹集经费,发挥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作用,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稳定支持。一是政府资金扶持。统筹人社部门就业补助资金、技工大省建设专项经费、人才专项经费等各类渠道,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支持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就业补助资金方面,每年安排5亿元左右培训资金,将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技师培训等项目交由技工院校承担,强化服务企业发展的功能。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打造校企无缝对接的“天然聚合体”,近两年安排8628万元用于购买企业办技校人才培养服务;累计安排3450万元用于“工学一体”补助,企校联合培养2.3万人。技工大省专项经费方面:安排技工教育校企合作项目资金,对刚性或柔性引进企业技能大师的院校给予10万元补助。以世赛为“黏合剂”,芜湖技师学院与解放军5720工厂共建飞机维修竞赛训练基地,并被认定为第45届世赛飞机维修项目副基地,通过省财政预算安排300万元予以支持。人才专项经费方面,近三年围绕机械加工、焊接、工业机器人调整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工种(专业),举办16个企业高技能人才研修班,每班补助10万元左右。
财政综合支持方面,中央省市财政累计投入3.2亿元,在芜湖工业园内建设占地面积57亩的皖江人力资源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区域性、专业化产教融合平台。目前,人社厅正在对其进行评估,如符合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标准,将给予3000万元建设支持。二是校企分担出资。充分发挥校企在产教融合中的“双主体”作用,通过自身投入,促进务实合作。如阜阳技师学院与江淮汽车等4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企入校22家,招商引资3亿元。上海中昊集团旗下的安徽麒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在学院建设智能织造机器人学习型工厂,每年生产各类智能织造机器人1900多台,定向培养学生100余名。合肥工贸高级技校与联宝电子科技公司开设技能人才“精品班”,联宝公司为学校提供助学金、奖学金近100万元。三是社会资本协同。发挥省职业技术培训协会作用,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达到花小钱、办实事的预期效果。2017年以来,省职协筹集20余万元,在铜陵技师学院举办了VR教学观摩,在亳州技師学院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16所院校、15家企业开展专业建设对接;委托蓝柏科技有限公司与六安技师学院共同承办工业机器人、世赛移动机器人教师专业培训,蓝柏公司提供了200万元的实训设备。
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措施落地
近几年,省人社厅通过项目实施,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植“土壤”。一是实施系列项目。支持校企开展非全日制教育,共202家企业、52所技工院校签订合作协议,2.3万名学员参加学习。实施紧缺技能人才校企全日制定向培养,28所院校、129家企业定向培养近5000名学生。鼓励院校承担企业培训任务,将培训情况作为对市人社局和技工院校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六安技师学院年均开展培训3万人次,获得市场化培训收益2000多万元。依托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2017年以来,累计培养高级技师和技师9858名,培训高级工13.1万名,其中60%以上由政府购买培训服务,80%培训学员是企业在岗职工。二是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参加省委、省政府“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从厅里选派处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深入470多家企业宣传技工院校,推送校企合作支持政策。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活动契机,搭设技工院校展区,进行校企合作宣传,取得了很好效果。
2017年以来,围绕家电制造、楼宇自动化与电梯维保、3D打印等组织举办3场校企合作对接会,40余所技工院校、80多家企业参加洽谈并达成合作意向。前不久,安徽省组织开展了技工院校“开学第一课”,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马钢集团电铲司机高级技师卜维平为新生现场开讲,新浪等各大网络媒体同步直播,全省技工院校师生统一观看。依托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江淮汽车公司旗下学校)举办省级技能大师交流活动,全省近百名技能大师走进技师学院,不仅加深对技师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认识,还参观了江淮汽车公司生产线,考察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普遍反映启发很大。
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经验做法
在每年的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和全省技工院校工作现场会上,都会安排学校和企业发言,介绍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目前,安徽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形成了六种主要模式:
一是引企入校。如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引进众通别克、悦达起亚等品牌4S店6家、汽车驾校1家,企业直接投资近亿元,拥有国内外先进设备近2000万元,今年钣金与涂装专业招收新生500多人。目前,校企共建的汽车专业学习型工厂已经完全承担了6家4S店的汽车喷涂、钣金、机修等维修任务,每年承接工单1.2万个,创造产值2000多万元,节省汽车专业各类实训费用1000多万元。为打造皖北地区首个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梯方向)专业,安徽顶顺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到该院,投入200万多元建设电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去年以来招生160多人。
二是校企共建。亳州技师学院与亳州市联华医药公司合作共建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打造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并通过市场运营创造经济效益。该院与京东集团、无锡和洋药业合作、安徽百萃金方药业、亳州市残联等共建电商、高铁空乘、3D打印、中药检测、残疾人康复等实训基地(中心),与之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达到55家。安徽机电技师学院围绕音像电子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与企业共建“教学型”校内实习生产基地,专业教师长期在企业挂实职,并与业内10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教型”校外实践基地。该专业每年招生超过100人,其中高级工班学生超过50%,近3年70%的毕业生担任LED显示屏生产应用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
三是“工学一体”培养。安徽汽车应用技师学院与华菱星马汽车集团举办预备技师班,遴选招收80名学员。2017年秋季入学以来,学院四次送教入企,并在2018年暑期安排四次专业课教学,派出四组教师赴企业驻点,负责实习生管理。芜湖技师学院与芜湖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空调(芜湖)有限公司、盛力制动等企业举办“工学一体”招工招生班,学徒(学生)为企业一线员工,校企双方根据企业需求和员工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和培训,通过2~3年的学习达到全日制教学同等效果,成为企业专业技能骨干。近三年招收试点学生415人。
四是技能大师嫁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杨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等4位技能大师调入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工作,实施名师带徒工程,与20名技能员工签订带徒协议;组建由258名成员参加的工匠大师团队,开办工匠大师团队研修班4期,矿井维修电工、采煤机司机等培训班7期,培训技能人才1200余人;成立4个工匠大师冠名班,为学院招收机电、通风等专业订单班学生123人;采取深入现场和远程网络诊断相结合方式,解决现场技术隐患和排除电气设备运行故障132次。宿州技师学院与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共建许启金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许启金高技能人才班”,将许启金团队的技能开发优势和学院设施设备优势有机结合。
五是项目制合作。围绕技术更新,百丽鞋业公司在宿州技师学院设立项目研发中心,联合研制能够替代工人作业的机器人。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19年将投入生产使用。围绕技能扶贫,2017年以来,阜阳技师学院与上海中昊集团在阜阳市实施技能扶贫项目,由企业与政府联合为贫困人员筹划场地、提供设备,建设扶贫工厂6个,吸纳500多户贫困人员就业。围绕竞赛选拔,芜湖技师学院与解放军5720工厂共建飞机维修竞赛训练基地。在工厂现有培训中心基础上建设飞机维修专业实训中心,在芜湖技师学院皖江人力资源公共职业训练基地选取6200平方米厂房建设飞机维修基础实训中心,较好地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
六是搭建协同平台。芜湖市推行政、校、企“三位一体”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政府牵头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学院为企业承担员工技能培训和人才输送,企業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提供技能训练指导,开办企业冠名班。如芜湖技师学院建筑专业由芜湖市住建委牵头,其下属建筑施工单位和学院开展集团化办学;飞机维修专业由芜湖县政府牵头,依托芜宣机场和芜湖通用航空产业园,与钻石飞机等航空企业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专业由鸠江区政府牵头,对接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的芜湖机器人产业园,与埃夫特机器人等企业合作共建。
近三年,安徽省技工院校招生形势总体向好,年招生突破5万人,在校生规模近12万人。下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将是人社厅重点推进工作。内涵建设的重在之中在哪里?切入点和主抓手在哪里?安徽省认为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牵住了这个“牛鼻子”,技工教育办学宗旨和方向将更加明确和坚定,围绕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基础建设、就业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实践中,安徽省切身感到,人社部门综合协调作用的发挥,一要抓住有利契机,紧紧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机遇期、窗口期,积极寻找突破点,加强外部协调联系,将国家及安徽省的宏观指导性意见转化为可供支持的“真金白银”。二要发挥内部合力,综合运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资福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职能优势,重点解决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困难和瓶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三要基于真实需求,坚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产业发展现状、尊重校企合作意愿,做到“引导但不干预、支持但不包揽”,不搞形式主义“一阵风”,给企业和院校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