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小气候效应在石漠化治理中选育植被

2018-10-25蒋基勇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选育植被

摘 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岩溶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根据省国土厅调查报告石漠化面积达到32476.73平方公里。本人2014年至2016年参加贵州省大方县石漠化办公室的石漠化设计和治理工作,工作中结合设计要求,提出运用小气候效应进行模式设计和品种选择,确定石漠化等级规划区内植被选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就项目实施中的小气候效应运用作一个小结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气候效应 石漠化治理 选育 植被

1引言

石漠化就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的自然背景下,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岩石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喀斯特地貌土层薄陡坡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衰退,地表石漠化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开展石漠化规划治理迫在眉睫。石墨

2石漠化治理规划设计模式

2.1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主要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主要选择自然植被条件好,人口分布稀疏,交通条件差的地方。这种方式成本低,经济回报不显著。

2.2经济育林

经济育林主要是以人工育林为主,选择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植物进行育林,通常是以经果林和中药材为主。选择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气候、地形、地貌、土壤都适合的地方。这种方式成本高,经济回报显著。

2.3防护育林

防护育林也以人工育林为主,选择根系发达固定土壤能力强的植物进行育林,防护林区域内一般广泛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通常是以经果林和中药材为主。不仅选择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好,还要选择人口分布较多、交通条件好的地方,这种方式成本不高,经济回报显著。

3石漠化规划设计的小气候分析

3.1光照强度与变化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气象学上通常用日照时数表示光照强度。由于植物对光能的吸收,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其到达地面的光照强度越大,因此石漠化程度越低植被生长越好,群落结构越合理。

3.2气温强度与变化

白天石漠化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與光照强度变化特征相似,但是由于植被遮盖少,空气的流动性好,岩石裸露多,升温快降温也快,温度日较差大。附着石漠化程度加重温度日较差越大,从而影响植被群落结构合理形成。

3.3大气相对湿度变化

石漠化地区大气相对湿度的日较差也较大,而且附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其小气候环境内的大气相对湿度的日较差越大。小气候环境内的大气相对湿度是保温保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石漠化改造后的植被群落合理形成。

3.4土壤湿度变化

石漠化地区土壤湿度附日照强度变化大,由于其土层薄贮水保水能力差,裸露岩石或砾石吸热升温快,水分蒸发迅速,使土壤湿度变化大。土壤湿度的变化影响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有机质的分解进程,引起土壤酸碱性变化,造成养分失调、根系坏死。因此土壤湿度的变化是决定石漠化治理的重要因素。

4根据小气候效应进行品种、模式选择

4.1石漠化程度划分

根据贵州省发改委公布的标准,划分为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五个等级,按照小气候特征并根据林地土壤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征,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进行植被最佳配置。

4.2无石漠化区域

这种区域土地平整,具有良好的生态小气候,是当地主要耕地,选用防护育林模式。选择一年龄构树实生苗与一年龄藏柏容器苗进行混交种植,达到保持原有优良小气候和防治土壤退化的目的。

4.3潜在石漠化区域

这种区域多为坡度小于20°的坡耕地,有较好的生态小气候,也是当主要耕地,选用防护育林模式和经济育林模式。选择市场前景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一年龄优质果树,拟选品种为艳红桃、迎庆桃、金秋梨、脆红李、青脆李、红板栗、早实核桃、软子石榴等。采用分区分片种植构成区域林带,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既有良好的经济收入又可防止形成石漠化。

4.4轻度石漠化区域

坡度小于30°的坡地,已有明显的石漠化小气候特征,主要采用经济育林模式,除选择市场前景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一年龄优良果树外,还应合理种植本土中药材,主要选择多年生杜仲、黄柏、皂角、厚朴等乔木药材。采用连片种植构成林带,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同样既有良好的经济收入又可阻止石漠化。

4.5中度石漠化

坡度小于45°的坡地,有明显的石漠化小气候特征,主要采用封山育林模式,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本土乔木、灌木和牧草。乔木选杜仲、黄柏、厚朴,灌木选多年生金银花、前胡、金荞麦等中药材。以乔木为,采用连片种植构成林带,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同样既有良好的经济收入又可阻止石漠化。

4.6强度石漠化

坡度大于45°的坡地,有最明显的石漠化小气候特征,部分区域寸草不生。主要采用封山育林模式,选择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本土乔木、灌木和牧草,以灌木和牧草种植为主。主要选择多年生金银花、前胡、金荞麦等灌木,牧草选用根系发达的鸭茅、白脉根、黑麦草、白三叶草等。采用连片种植构成防护植被,逐步改善小气候环境,可阻止石漠化进程。

5结束语

石漠化治理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恢复植被,但是石漠化地区多为贫困地区。在全国开展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石漠化综合治理及项目实施,既要秉承恢复植被的石漠化治理宗旨,又要达到脱贫攻坚的目的,在设计和实施中,选择有经济效益的植被种植为主。实施地区经过几年的植被恢复,石漠化将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经济也会不同程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大方县岩溶地区2015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果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毕节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

[2] 《贵州省大方县岩溶地区2016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毕节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

作者介绍:蒋基勇,毕节市气象局气象应用气象工程师,毕节市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气象、农经信息为农服务工作。2014年至2016年参加大方县石漠化办公室石漠化设计和治理工作,有丰富的气象服务和农经信息服务经验。

猜你喜欢

选育植被
石板滩地区植被覆盖分析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对生活地区植被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