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配乐朗诵对学生的美学教育意义

2018-10-25周帅邓安静陈琴邢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美学教育

周帅 邓安静 陈琴 邢钧

摘 要:朗诵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是朗诵者在对文字理解感受、深入揣摩、提炼加工后用有声语言传达出来的听觉艺术。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直抒胸怀,传情达意。因此,要朗诵好一篇作品,最为关键的是要在整体理解、细节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有声语言将作品中的形象巧妙传达,将蕴含其中的情感真挚传递。本文中,主要探讨配乐朗诵在学生美学教育中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配乐朗诵 美学教育 意境之美 想象之美 思维之美

引言

本文主要论述了配乐朗诵艺术的三个美学教育意义。首先,配乐朗诵带来的新艺术境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第二,配乐朗诵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生活体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品味想象的美。第三,配乐朗诵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创新意识,通过增强左脑和右脑的互补性来感受思维的美。[1]

一、朗诵的情感传递

1.言为心声,动心、动情地朗诵才能动人

朗诵,要求朗诵者要言语用心、言语由心、言为心声。只有经过大脑思考和内心理解感受过的内容,在表达时才可能由语言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受众。在这里需要给朗诵者一个重要提示,那就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朗诵艺术,情为根本。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调动自己所有知觉器官去感受稿件中的典型画面、场景、形象。由于很多朗诵稿件都是寓情于景的,这就更需要我们善于感受画面,善于调动情感,使自己的内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并通过语言对人、事、物的描述,将作品的内涵、情感与韵味挖掘出来。所以,动心动情就是要求朗诵者对自己朗诵的作品感兴趣,主动溶入和感受作品氛围,并在心底产生一种强烈的朗诵愿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最终将自己丰富的内心感受附着于语言传递给受众。只有动真心、动真情,朗诵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受众、感染受众、传情达意。[2]

2.浓烈地感受,含蓄地表达

感受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过程,且是以理解作品为前提的。朗诵者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对作品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将这种动态化的感受作为表达时的内在情绪加以运用。需要强调的是:在朗诵时,不能因为心中感受强烈就一味地宣泄,因为用情过满会显得虚假;同样,若用情过少又会显得平淡,有不入作品意境的嫌疑。毕竟艺术是细腻的创作,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所以在训练时一定要拿捏分寸,恰到好处地表达。

3.越朴实,才会越真挚;越真挚,才能越动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朗读爱好者用夸张的方式将作品演绎出来;而这种自认为完美的朗读,却往往难以获得听众的认同。究其原因,主要是这样的朗诵方式不仅在理解上显得浮于表面,而且在感情上也显得虚假做作。与之相对的是,我们聆听到的专业朗诵,大多是用讲话的方式传情达意、娓娓道来的。正是在这种看似平淡的表达当中,却蕴涵着朗诵者对作品思想的深刻理解及自身的感悟,听后使人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为什么同样是朗诵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关键由朗诵的核心原则“朴实为本”决定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容易被一些平常的细节所感动,因为越是平常和普通的事情才越贴近生活,情感表达也才会越真挚,而真挚淳朴的情感才是最能触及人心的。所以,我们的朗誦也应在平淡之中见真情,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不平常的事情、传达不平常的感动。

二、提倡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以创造出它的双重立体意境。因为文学有自己的美的意境,这种意境又通过朗诵艺术家的创造,可以让观众记住作者赋予作品形式内在意境,包括背诵融入的新鲜感受,即学生常说阅读再次创造意境美产生的同样,音乐最初也有自己的艺术境界和魅力,演奏的成功是演奏者在创作艺术实践后,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融入进去用。那么,音乐朗诵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又该如何呢?配乐朗诵所要创造意境是阅读文学意境和音乐的意境融合后的一种新的更有吸引力的形象和国家的艺术,艺术领域不能读简单的意境是音乐和文学的魅力与机械相结合。[3]

配乐朗诵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是因为音乐和朗诵在一起完全可以根据作者和朗诵者意识所掌握的样子,把这些想法和思想特点是可以观照的外在形状,着意表现出来,产生一种新的意境美,所以学生通过配乐朗诵,可以欣赏文学结合音乐和双立体声后产生的意境之美。[4]

三、唤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之美

从审美的效果,配乐朗诵仿佛将作者的思想、朗诵者的感受如同图像一般出现在眼前,因此,学生们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感受都融化在音乐的意境中朗诵,交流这种美感,可以令无情的人有情,麻木的人动容、敏感者遐思万千浮想联翩。丰富的想象力不仅使学生对过去的生活去粗取精、去形取神的回忆和精炼,并且可以让学生觉得今天的生活进行思考,对未来的立项生活充满了极富个性特色和品味的幻想和追求,因此在内存中,回忆、思考、和追求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使学生的情感生活更加丰富和高尚。

四、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之美

萨特继承了胡塞尔意向性的概念,认为有一些东西,总是在纯粹意识,纯粹的意识有能力视觉物体性质的同时,审美想象力和艺术想象力和精神存在是一种直观的现象抓住本质和本性,所以想象力是主体意识和冥想自我思维工具,甚至高于理性的意识形式。

从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和大脑可以显示互补,配乐朗诵这种艺术是通过增强大脑的互补来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取决于开发他们的大脑,但取决于其互补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左右脑读艺术是一种互补的音乐刺激大脑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大脑思考潜在的权力,即使一些学生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创新潜力的学生能感受到思考这种创新思维活动的美。

结语

综上所述,配乐朗诵的美学价值在于这门艺术创造的新的艺术境界不但能唤醒学生们沉睡着的艺术想象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配乐朗诵所包含的美的意境、美的想象、美的思维创造,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不可沽量的美学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媛媛.舞台朗诵艺术的审美意蕴探析[J].新闻界,2014(03).

[2]董慧.浅谈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9(11).

[3]李娟霞.谈朗诵艺术的审美意蕴[J].大众文艺,2011(09).

[4]杨艳.国学经典朗诵的德育功能探析[J].语文建设,2014(06).

猜你喜欢

美学教育
浅探初中诗词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试论美学教育与青年综合素质培养的整合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谈物理课程中的美育渗透
如何在地理课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试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