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写作教学起航于阅读教学中

2018-10-25姚亮

学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姚亮

摘 要:在反复研究部编本教材后,发现把写作教学置于阅读教学中比较切实可行。写作教学可以阅读教学为纲,教师要善于从课文教学中挖掘写作资源,结合课文教学来有序安排写作教学。那么,部编本的写作教学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并且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不断进行文本细读,那这个“米”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关键词:教材特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写作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77

接触这套教材,解读七年级上下册,不难发现写作教学在内容上是围绕“记事写人、表情达意”与“多方面提高书面表达的基础水平”为主导的。教材以课文内容为话题,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取写作与口语交际的素材,学生可以不受题目、题材、体裁等的限制,毫不拘束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由此,他们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就会得到训练和培养。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设想,可是如何指导呢?写作需要不间断的反复积累训练,在反复地翻看教材并思考后,发现把写作教学嵌入到占据教学主导地位的阅读教学中,以阅读教学为纲,结合阅读教学有序地安排写作教学,在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让写作教学借着阅读教学的东风扬帆起航,在阅读教学的微雨滋润下渐渐成长。

一、阅读教学可以成为学生重要的写作源泉

(一)教材阅读教学可以打开学生写作素材广度

教材入选的文章均是广为传诵的名家名篇,文章立意高,文笔好,情意深,无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堪为典范。作为选文维度之一的人文主题上涵盖面极广,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方面。部编本一些课后练习题也设置了相关的拓展题,执教者不但可以用这些题,还要适时地发挥。比如说在上七年级上册诸葛亮的《诫子书》后,可以举办一个小活动——“志与学”活动;在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学习中,可以安排他们回忆自己克服困难的一次经历及所获得的经验;学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后,在文中的童心童趣感染下,也让学生回忆一回自己的童年,重温那段美妙的时光。学生会慢慢地打开原本狭窄逼仄的写作空间,在他们面前呈现一条条通向宽广写作的道路,学生写作的潜能和表达的欲望才可能会推着他们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行进。

(二)阅读教学可以与学生一起挖掘写作素材的深度

经常有学生来请教:“老师,虽然说写作题材应该丰富多彩,可是我想来想去还是只会写母爱父爱友谊之类,怎么办呢?”是啊,这也是学生中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并非每个学生都如林黛玉般的聪慧灵秀、出口成章,故写作指导也应从平凡处下手。比如写母亲形象:史铁生通过三次看花,从母亲的细节里深深地忆出浓浓的母爱;莫怀戚通过一家人田野散步刻画了母亲朴素随和及对幼小的疼爱;鲁迅的长妈妈粗俗中又透着慈爱和温暖。那你母亲是怎么样的呢?是借鉴史铁生这种特别的写作手法来体现,还是用莫怀戚的大小路来写出母亲的朴素随和,抑或是像鲁迅这样通过愧疚的回忆来表现?你手写你心,把自己的母亲真实地写出来,那才是“你”的母亲,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母亲,而不是大家的母亲。通过对已熟读过的文章的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心门,让学生从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去捕捉到能表现自己母亲的一瞥,写出有独特感受的母亲形象来。心理学强调,人对事物的思考总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狭窄到开阔的心理过程,教学过程中也得遵循这个规律,引导他们打开思维,实现对写作素材深度挖掘,写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使写作真正成为一种深刻的行为。

(三)阅读教学是写作方法指导的丰富源泉

作文是思维的结果,思维得按照一定逻辑思路,这当中就不能没有技术层面的成分。现在盛行着一种过激的做法,把写作技巧看成洪水猛兽,看成是禁锢学生写作天赋的枷锁,所以我比较反对教师在教学中教那些空而无效的写作方法。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写作天赋,而且有天赋是极少数;再者教学方法并非一定要其依样画葫芦,要求其按教师教的立意构思成章:这跟禁锢又有何相干呢?大多数学生在写作面前只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需要不断地模仿和大量的实践,才能把讲话学起来。张志公先生说:“不仅入学的孩子喜欢模仿,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青少年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是要以模仿为阶梯的,根据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点,丁有宽教师把阅读与作文紧密结合起来,并提供适当的范文,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些文章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触发,写作时因为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笔下的景色也变幻多姿,想象丰富。所以阅读教学的确应该利用这块写作源泉,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驾轻就熟地运用这种技巧,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全面提高写作素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真实的言说欲望和表达冲动,走上“生活化”作文创作之路。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也是写作的根本,写作的精气之所在。培养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不断地熏陶感染,点点滴滴参悟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品位,提高思想修养,从而达到整体提高语文素养,形成与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先成人,再成文”,“成人”的这一重任也唯有阅读教学能承担得起。部编本的教材,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安排文章:自然、社会和自我,明显突出了文本的人文性、教学的人文性功能。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诫子书》,教师在上课时还可以搜集相关少年怀抱远大志向的名人事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理想,定下奋斗目标,做个有志向的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旅程中的宝贵经验,加强面对困难的意志与信心,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成长感受,培養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可贵品质。

《秋天的怀念》和《散步》都以珍惜生命、呵护亲情为主题,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可贵,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树立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植树的牧羊人》诉说生命的挫折、顽强和坚信,从对牧羊人的细致描述中,感受生命的绿洲和美好。

《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以自己的经历向我们分享了心得,只有那些有童心有想象力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诸多乐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以上各篇文章都是从学生对生命热爱和开发,对生命的感受与珍惜,对生命的信念和享受,加强生命意识,加强自我意识,要学生学会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每个我都是非凡的独特的我。因此,在教学一篇篇情思并美的文章时,逐渐加强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善于充实生活,充实自我人生,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人格健全了,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有启迪的好文章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达到教育培养人的重任。

综上所述,把写作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的确是一个理想选择,课文教学中有丰富的写作资源,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关注写作点的挖掘,以阅读教学为纲,有序安排写作教学,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把写作教学的家稳稳地安在阅读教学中,既排除写作教学无序性的困扰,又大大丰富写作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课文阅读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写作的指导,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大张旗鼓,只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引导学生登入作文的殿堂,并和学生一起享受一路的人生风景。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