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有效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创新课堂

2018-10-25张年华

学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创新教学数学思维

张年华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能够掌握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具备了独立分析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实现了高效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自主探索;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52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行,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积极性,通过主动思考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和调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在思维训练中发展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精心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拟制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课堂互动环节、深入探索环节、拓展环节等内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设计的学习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能过难,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能掌握的内容,使他们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通过精心备课,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二、创新多媒体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利用直观的图片和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进入到思考状态,分析多媒体展示的知识点,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丰富的素材,选择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内容设计,让学生在直观图片的辅助作用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用多媒体引入割补法,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然后用鼠标把左边的三角形沿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通过直观的演示过程,教师提出问题:1.转变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变化吗?2.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得出结论: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在多媒体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直观的教学图片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探索能力

在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采用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创建新的师生关系,利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予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形成乐学的精神,勇于挑战新的数学知识,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教师给学生设计探索问题:学校舞蹈队有12名学生要参加舞蹈表演,要排列成整齐的队形,可以怎样排?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了以下排列方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

每排6人,排成2排,2×6=12;

每排4人,排成3排,4×3=12;

每排12人,排成1排,12×1=12。

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师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要让他们掌握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数学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能力出发,设计多样化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挑战,又能通过积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1.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面,让他们在自由的思考空间中进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因素设计题目,使学生在探索这些题目时发挥数学思维的创造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在分析一题多解的题目时,学生需要把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列出来,找出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方法,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数学知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环节,教师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使他们具备创新的数学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促進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创新教学数学思维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