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10-25土克崇

学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实际问题解决小学数学

土克崇

摘 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局限性,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努力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要培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把教材理解透彻,包括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与知识的运用等。这离不开创造性地发挥数学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运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40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严重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这直接造成他们解决问题能力滞后,甚至惧怕解决问题。加上数学具有逻辑性与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数学教学成为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传统的教学更注重于灌输与传授课本知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造成了很多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更新,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对学习饱含热情与激情,而且有着源源不断的活力,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与热情,为学生打开富有趣味性的数学大门,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不要挫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乐学才能好学,应该摒弃严肃的课堂氛围和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这会严重压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应该以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同时,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教学方式自推广起就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顾名思义,情景教学是在课堂中设置接近生活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

二、提高阅读能力

说到理解题意,这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关键。理解题意的第一步,就是读题。通过读题,学生可以从题目中找出已给出的一些条件进行思考,并逐次推理。很多学生因为对题目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辨不清,有的还对数量关系也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甚至连题目的要求也没有弄清楚,就急于列式解答,导致做不对题,白白丢分。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时效性

加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很多学生能够读懂题目,明明是会做的数学题,其中所涉及的逻辑关系也非常简单明了,可还是会在计算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看错数字或者忘记进位、退位,或者漏写、漏抄,甚至是看错运算符号等而没有回答对问题,是十分可惜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与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看错数字和符号这样的错误一定不能犯;运算顺序也要弄清楚,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做完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果题目中有些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就不容易理解题意。比如,一些低年级学生不知道“贵”和“便宜”的含义与价钱高低的关系,对利润怎么算等都不了解,难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也就不会进行正确的计算,从而产生了解题障碍。比如,问:2000年4月份有30天,你知道2010年4月份有几个星期吗?看见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甚至在草稿纸上画起了日历。日历画对了还可能求出:30÷7=4(个)……2(天)。可是日历画错了的可能写的就是:30÷4=7(个)……2(天)。显然,这样的理解和列式是错误的。他们不知道每年的4月份都是30天,2000年与2010年就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误导,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不了解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读题与审题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就某种题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为学生传授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看待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灵活度。

五、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宽解题思路

由于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容易被之前的大量练习固定思路,形成思维定式,在做越来越难的题时,容易被一些词句所误导。小学生的思维定式也是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灵活作答。例如,有些学生只要看到题目中有“少”“去掉”“拿走”等字样,就开始“想当然”地以一种固定思维方式判断其用“减法”计算;同样,只要看到题目中有“多”“增加”“添上”这些字样,自然也就认为是用“加法”计算。这样的心理定式都直接对学生理解题意产生了干扰。据分析,学生容易犯这种错误,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观察不全面,认知力较差,问题只看表象,教师要训练学生打破这种思维定式。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趣味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帮助,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数学是有价值的,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实际问题解决小学数学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