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18-10-25罗艳丽朱新萍张玲卫

大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罗艳丽 朱新萍 张玲卫

[摘 要]环境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学科,针对目前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探索以满足环境科学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疆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根据多年在学生培养方面的探索和经验,提出了“市场化、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的 “四化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四化耦合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198-03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同时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学科[1]。这就要求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既要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2]。虽然各高校在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尝试和创新,但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依然存在脱节现象[3]-[6]。

新疆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以满足环境科学市场人才需求为目标导向,逐步形成了实践应用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构建了环境科学专业 “市场化、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的 “四化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是指构建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化”是指建立多模块、多层次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强化定向培养;“技能化”是指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技能化实验实践培训,提升能力培养;“职业化”是指把职业化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一、构建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科生教育的指南针,也应该是适应市场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模板[7]。新疆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从2000年建立以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经历了3次大的调整。

2000-2006年,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主要参照国家教指委对环科专业的指导,设立的课程和其他国内高校基本相同,主干课程有环境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等。此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007年开始,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立了专业职业教育模块。根据环保市场的需求,设置了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两个模块,每年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职业教育模块。环境污染控制模块在原有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四门污染治理的课程,强化了学生对各种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企业从事污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在环保治理公司、环保设备公司就业。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检测工作开始由政府职能部门转变为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市场上环评公司、环境检测公司异军突起,急需大量从事评价、环境检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环境专业毕业生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本专业人才培养及时调整专业职业教育模块的选择,按照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的要求,开设了与国家考试科目相同的四门课程,采用考试配套书籍作为教材,每年更新为当年最新教材。环境监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分开,实验课独立设课,课时为34学时,强化学生环境检测的动手操作能力。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主要在环评公司、环境检测公司就业。

2017年,本专业按学校要求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除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外,把专业职业教育模块改为拓展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拓展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术型和应用型分类培养,通过开展导师制和科研实践训练,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能。想进一步深造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学术研究型课程,想就业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就业需求选择不同专业方向课程组。培养方案的灵活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比之前大大提高了。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

二、建设多模块、多层次的专业化课程体系

我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多模块理论教学体系(见表1)。理论教学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拓展教育三个模块组成,在拓展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组。

我校搭建了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多渠道、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见表2),实验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实验、环境科学专业基础实验、环境类专业实验三部分组成。本专业有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生态学4个教学型本科实验室;大型仪器室、环境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环境毒理与安全、环境检测与评价、生态学、生态系统检测7个研究型科研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主要针对学生上实验课,研究型科研实验室为开放性实验室,主要针对学生创新课题、第二课堂、毕业设计等。

我校强化了与企业(行业)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双向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见表3),切实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实际、行业发展的专业素养。拥有南山谢家沟试验站、三坪综合教学实习基地两个教学、科研与生产示范基地,并与乌鲁木齐河东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餐厨废弃物研发中心、新疆华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环保机构和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

三、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技能化实验实践培训

技能化实验实践培训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第二课堂四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社会实践型训练四个层次。

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8]。环境科学四门专业类必修实验课共开设29个实验项目,其中验证型实验9个,设计型实验5个,综合型实验15个。实验教学内容上除了一些基础技能的验证型实验外,多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应用的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例如在环境监测实验中,开设了“校园大气 PM10浓度监测”、“校园环境噪声污染测定”实验,让学生针对校园环境,分组自行布点、采样、测定,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传统的实验课各门课程都是独立开设的,主要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但实际中,我们用到的知识往往是多门课程的综合。我校环境科学实验课探索实验和实际相结合,把多门课程知识点相融合。例如,去污水厂采集曝气池的混合液,让学生利用环境微生物课程的知识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污泥,利用环境监测课程的知识测定废水COD的含量,利用环境工程課程的知识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让学生综合判断曝气池的运行是否正常。把多门课程的知识交叉融合,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实际应用密切结合。

专业实习模块由生态学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组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10个(见表4),分别涉及水处理、大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等方面。并在校外拥有位于天山北坡不同垂直带的3个自主管理经营的产学研基地,分别为南山谢家沟试验站、三坪农业综合试验站、呼图壁农牧耦合生态站,为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研训练模块由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组成,学生不仅得到了科研训练,还提高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和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比赛。学生一般在大二进入专业学习后,就可以申请学校的创新项目,一般一个创新项目由3至5个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2014-2017年,本专业学生共主持大学生创新项目30项,学生的选题往往把专业和身边的日常相联系,例如“新疆水稻主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巴旦木基生物炭的制备、活化及其吸收特性研究”、“新疆农业大学生活区面制食品铝污染调查研究”、“乌鲁木齐不同功能区冬季降雪的化学成分研究”等,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的思考和创新。本专业学生组队参加了2015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知识竞答,获三等奖;学生设计的 “环保型自动牛羊喂水器”获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类创新大赛二等奖;多名学生在国家级、自治区级“挑战杯”比赛中获奖。

第二课堂由技能大赛、课外科技活动、创办《校园环境监测报》、“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等组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每年针对本专业学生会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由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和热爱。每届学生都会监测校园大气和噪声环境,创办一期环境监测报。本专业学生创办的“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经常举办环保志愿活动,该协会获“自治区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在新疆有较大的影响力。

四、职业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

企业全程参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这种全方位、全程的合作体现在从学生刚进入大学时的专业教育到大学中段的课程实习及至最后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方面。如新疆华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绿格洁瑞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天源净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参与了我校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这些企业特别关注学生在实验、实践方面的培养,会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每年大一新生入校,均会开展专业教育,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并在专业教育中邀请环保行业、企业专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在一些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也会邀请校外专家来讲课,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最新进展。毕业论文向校外导师开放,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同时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确保毕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四的学生有1个月时间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直接与企业实际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前会举办环境科学专业的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推荐给本专业相关单位。

五、结语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按照“四化耦合”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让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紧跟社会需求,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唐俊红,章巧秋,殷好勇,等.环境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3):148-149.

[2] 盛蒂,朱兰保,周开胜,等.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蚌埠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2):116-118.

[3] 张占梅,陈哲,周富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5):127-130.

[4] 周德俭,莫勤德.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3):63-67.

[5] 杨再福,赵晓祥.环境科学专业实践与实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15(3):56-58.

[6] 潘晶,李光哲,彭天燕,等.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21-124.

[7] 王毅力,张征,梁文艳,等.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7(2):10-13.

[8] 李强,曹优明,朱启红,等.环境科学应用型實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79.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