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教研组建设初探
2018-10-25赵增辉李龙飞付彦坤马静敏陈俊国
赵增辉 李龙飞 付彦坤 马静敏 陈俊国
[摘 要]基础力学教学受众学生群体大,涉及专业面广,是大学教育中工科专业的“大众”课程,而且有一支专门的教师队伍,在基础力学系列课程中实施教研组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阐明基础力学教学的特点,从教师投入、教学团队功能及教学效果差异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基础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山东科技大学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教研组建设实施方案、实践效果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实践表明,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在承载教学研讨、优化教学资源、青年教师成长以及优秀教学经验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础力学;教研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011-03
我校基础力学教学已有70多年的历史,自建校之初就开设这类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在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础力学教学改革一直走在我校课程改革的前列。然而,当前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和应用型高水平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力学作为采矿、机械、车辆、材料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工程问题的力学意识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工科专业在培养体系中,仅设置基础力学一类力学课,基础力学在课程过渡中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在基础力学教学中做好数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然而,当前基础力学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过于大众化,没有区分专业“小众”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独立化”,不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这些都将影响基础力学的教学质量。当前,以教研组形式开展团队教学或进行教改在中小学教育中被广泛采用。在大学的课程中,由于专业差异或者专业教师所授课程比较分散,教研组建设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1][2][3]。基础力学作为各工科专业的公共课程,授课内容相对固定,也拥有一支专门的教学队伍,因此,其实施教研组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5]。开展基础力学教研组建设,对于理顺各工科专业的基础力学教学体系,建立一支专门的课程教学团队意义重大。我校基础力学教学团队在教研组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基础力学课程特点及现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力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基础力学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三门课程,对力学学科、机械学科、采矿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地质学科、材料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专业课程不同,基础力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工程性双重性质。基础力学课程在各专业从数理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基础力学中既有数理学科的影子,但同时又需有工程专业背景的相关介绍。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既要具备扎实的初步力学基础,又要能够感知所学专业中的力学问题。这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工程背景知识。
2.学生学习群体大。作为工科的基础性课程,大部分工程类专业都需要开设。我校每学年开设三门基础力学课程的行政班级有70个左右,总人数超过2000人,学习规模很大。除此之外,学生的专业背景差异也较大。也就是说,群体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所修人数数量大,另一方面是所涉及的专业面广。
3.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由于基础力学涉及面广,开设规模大,各大院校基本都拥有一支专门从事基础力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有的学校拥有独立的基础力学教研室或公共课程教学部,有的则是由力学专业的教师兼具承担基础力学的教学任务,这类模式教师的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基础力学教师往往侧重点在教学,其科研成果相比专业教师要弱一些。
3.基础力学教研有专门的社会力量组织。鉴于基础力学教学的重要性,大部分学校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是极为重视的。全国有专门的社会力量组织针对基础力学教学定期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比如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高教社主办的力学课程报告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力学學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针对基础力学的国家级力学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这些都为基础力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
(二)国内高校基础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工作投入“重科研轻教学”。目前,国内高校都在花大力气投入到一流学科建设中。考核指标中科研指标更容易实现,教学成果方面的指标对普通的基础力学教师来说比较困难,对新进青年教师来说更是“遥不可及”,很多学校在人才引进和成果奖励方面也有向科研倾斜的趋势,这些都导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越来越少。老教师经过多轮授课后,由于对内容比较熟悉,“零投入”就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故步自封”、不求创新的倾向;青年教师要完成各类科研指标,就会一门心思搞科研,在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方面“不求甚解”,生搬硬套,流于形式,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传帮带,这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和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这些都导致基础力学教学质量下降,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培养要求不匹配,影响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质量。
2.教学团队功能“有形无神”。绝大多数基础力学教师在不同的学期都要轮换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这三门课程。一方面,由于每门课程的内容差异较大,面向学生群体专业不同,导致教师授课内容不专一,难以讲得精深;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一门课程的教师之间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也很少,信息闭塞,个人讲授课程所使用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几乎单独完成,缺乏论证和效果评价,也没有改进和提高的渠道,难以形成合力。这些都使得基础力学教师团队意识淡薄,在团队建设方面缺乏热情,个体独立性强,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不集中[6][7][8]。而且,一流学科建设驱动下对教师的考量,基础力学教师压力会更大,既要完成同专业教师一样的科研指标,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这使得基础力学教师专心投入教研的“成本太大”。因此,现有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有形无神”,教学研究缺乏载体。
二、教师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不同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所执行的教学大纲基本一致,只是学时有差异。由于教师教学过程过于独立化,很多教学资料编写都是自己完成,相互之间缺乏交流,这使得年轻教师缺乏培养,难以吸收优质教学经验,而老教师可能停滞不前,缺乏创新。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可能差别很大。比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富有经验的教师会将动画制作与课堂讲述有机结合,动画演示符合学生认知,图文制作规范,且富有趣味性,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深入思考,这种教学效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有些多媒体课件则是满屏文字,放映多,讲述少,枯燥无味,学生听课毫无兴趣。基础力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工程问题的力学认知,不同教师的这种授课理念和教学能力也不尽相同。总之,缺乏交流的独立教学很难融合优质资源,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分析来看,基础力学具有教学体量大、学习群体专业差异大等固有特征。如何有效利用各类平台开展教学研讨,使教学“抱团”,发挥团队优势,弱化专业背景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冲击,是基础力学教学改革中需要深思的问题。再者,在一流学科建设的外部环境下,“轻教学重科研”的宏观认识和导向,可能会使本已逐渐丢失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处于弱势,大学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会弱化。具体来说,如果基础力学教学缺乏教研载体,在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继承和发展以及教学成果申报方面将会出现颇多问题。
三、基础力学教研组建设的初步实践
(一)教研组建设方案
基础力学教学所固有的一些特点以及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对基础力学教师所带来的冲击都要求基础力学教师队伍要进行改革。我校基础力学教学团队从2016年开始着手进行教研组建设,将基础力学任课教师划分为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和工程力学三个教研组,每个组选聘一名教研组长负责课程建设,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1.学院层面进行制度和经费保障:学院专门制定了教研组建设的相关文件政策,从一流学科建设和国家级实验中心建设中给基础力学教研组建设提供经费支持。鼓励教研组大胆开展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教材编写、教学案例制作与开发,使建设成果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同时对新进教师实行开课前试讲制度。
2.教研组人员组成:根据教师讲授课程的熟悉程度和专长进行分组,每个教研组人数4~5人,其中1人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人员分配兼顾职称和年龄分布,做到老、中、青合理分布。
3.教研组的基本职能。(1)教研组长负责制。在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教研组长是课程建设的实际负责人,负责课程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安排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并协调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2)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建设。教研组是一个小型的教学团队,要能有成效地、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和教研任务。同时,依托各类平台,定期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讨交流工作,标准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等教学材料,对青年教师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3)开放教学与资源共享。这包括交流机制和课堂教学开放两个方面。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比如授课的感受与收获、教学方法的揣摩和反思、教学内容或案例讨论问题的提出和探讨等,教研组成员应有分享意识。通过教研组内建立课堂教学开放机制,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青年教师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尽快进入角色,成长起来。教学效果欠佳的教师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老教师可以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避免故步自封。
(二)初步实践效果
基础力学三个教研组成立至今已运行两年,初步实践效果如下。
1.教学资料固化,质量提高。相比原来的基础力学教学,教师讲授的课程更加专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授课课件等各类教学档案和教学资源是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商讨下制定,避免了授课教学资源的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有一定提高。
2.青年教师成长快。由于青年教师专注于一门课的教学,备课环节减少,教学负担减轻。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及资源共享,老教师的传帮带使得青年教师能很快步入正轨,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
3.教学成果产出明显。由于教研组针对一门课开展建设,各教研组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使得教学成果相对多样化,更加丰富。近两年教研组获得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教学论文6篇,在教材建设、教学辅导材料编写等方面全面开花。
四、教研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研组建设给基础力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交流与共享的建设理念加快了教学改革成果的产出,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避免了一些低质量的重复性劳动,对青年人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1.教研组人员匮乏,过于年轻化。由于基础力学教学团队只有14人,划分教研组后每组只有4人,另有2人承担实验教学任务。4人要承担全校的授课任务,教学任务依然相当繁重。由于授课教师人数较少,开课班级不得不实行大合班,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队伍以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缺乏老教师的传帮带。
2.教师授课专长不均衡。基础力学教学团队中近3年引进的教师,大都专攻一门课,而且多承担少学时的课程,这导致在教研组人员划分时不均衡,有些教师不得不交叉到2個教研组以补缺短板。有的教师在承担繁重的基础力学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力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这类教师的负担依然很重。
3.教师投入依然不足。基础力学教师教学任务重,但考核任务与其他专业教师是相同的,这导致基础力学教师双肩挑,依然存在轻教学、偏科研的问题。
五、结论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给基础力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不及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会严重影响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当前,教学研究相比科学研究而言很“冷门”,如何提供教学研究的载体给基础力学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山东科技大学基础力学教学团队实施教研组建设的方案、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表明,教研组建设有利于将逐渐丢失的教研活动重新建立起来,这对促进基础力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刚, 程熙镕, 刘静.学科基础课课程教研组建设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 2016(8):85-88.
[2] 吴宏伟, 贾敬全.应用型本科院课程组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 2015(23):38.
[3] 陈晓琳.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1(7):72-74.
[4] 赵丽萍, 李生勇, 银花.应用型大学读图绘图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基于河套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294-00295.
[5] 孙福万, 冯立国.开放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从“课程组”到“课程教学团队”[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5):24-29.
[6] 王丽娜, 常瑛, 胡庆.课程组的建设与探索[J].时代教育, 2014(19):8-9.
[7] 陈火弟, 刘光萍, 罗泉龙.高校课程群建设与课程组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兼论东华理工大学数信学院课程群建设与课程组构建实施方案[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67-72.
[8] 王海兵, 何建国, 陈旭,等.二级学院课程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工学院会计学院课程组建设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7(8):166-169.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