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2018-10-25胡禕静陶珏华夏
胡禕静,陶珏,华夏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常由院外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可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以发热最为常见。对于小儿CAP,处理不当会导致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并引发抽搐、惊厥等,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1]。因此,临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小儿CAP的同时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更好地稳定患儿病情,减少并发症等的发生。循证护理是指在科研理论和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患者意愿而进行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2]。完善的信息平台有助于搜集患者各方面信息,了解疾病发展特点,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选择和改进提供决策依据[3]。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化管理在小儿CAP住院患儿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CAP住院患儿98例,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CAP诊断标准[4],并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年龄1~7岁;(2)首次在本院住院治疗。排除标准:(1)入院前接受过抗生素、退热药物等治疗患儿;(2)医院获得性肺炎或过敏性、吸入性肺炎患儿;(3)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功能异常患儿;(4)合并活动性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艾滋病等患儿;(5)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患儿;(6)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患儿;(6)临床资料不完整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体温、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相应抗生素、吸氧等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0 d。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及空气新鲜;患儿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以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鼓励患儿足量进食,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注意补充水分;采用淡盐水漱口或用棉签擦洗,保持口腔卫生。(2)心理护理:通过观察、沟通了解患儿精神状态,利用语言、抚触、游戏等方式减轻患儿恐惧、焦躁等情绪,以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3)用药指导:向患儿家属讲解药物用途及注意事项,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立即与医师沟通并进行相应处理。(4)对症护理:出现发热可先采用物理降温,超过39 ℃时可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进行降温;保持患儿呼吸顺畅并协助患儿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出现低氧血症、发绀等症状需及时给予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给予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循证护理干预。(1)建立小儿CAP体温变化数据库:与本院信息科合作,利用医院信息管理(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收集CAP患儿相关信息,以体温变化数据为重点进行整合、汇总,并绘制小儿CAP体温变化曲线。(2)建立与体温变化相对应的小儿CAP循证护理措施数据库:集中本科室护理人员并采用“头脑风暴”方式探讨不同发热阶段、不同年龄段小儿CAP患儿护理经验,同时检索相关文献[5-7]以寻找此类患儿护理干预的循证依据,再经相关专家指导、审核后建立相应循证护理措施数据库。(3)建立小儿CAP循证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与本院信息科工程师合作,将小儿CAP体温变化与循证护理措施相对应,建立并完善小儿CAP患儿循证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4)开展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循证护理干预,针对不同发热阶段小儿CAP患儿给予相应的循证护理干预:①上升期:体温≥38 ℃且持续升高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面色苍白,应采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进行降温,并采用温水、酒精擦拭等进行物理降温,以防止高热引发痉挛、抽搐、惊厥等,而一旦发生痉挛、抽搐、惊厥等则应及时进行急救,以避免脑组织缺血缺氧;需注意患儿的呼吸道护理,如口腔清洁、鼻咽部护理、咳嗽、排痰等;加强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讲解高温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抚、支持。②高温持续期:体温≥39 ℃且保持基本稳定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加快、食欲下降等,应向患儿家属讲解如何缓解高热症状并合理应用退热药物,以平复患儿及其家属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如适当松解衣物以帮助患儿散热、采取合理的物理降温措施,对于持续高热患儿可在4~6 h内重复给予退热药并注意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温为22~24 ℃,湿度为50%~60%,适时开窗通风以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并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需求;对于呕吐、腹泻明显的患儿,应适当补充液体以防止虚脱。③退热期:退热期主要表现为体温降低、大量出汗、相应高热症状消失等,应指导患儿家属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对于体温骤降或出汗较多患儿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腹泻、大叶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注意适当调节患儿饮食,疏导患儿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以护理4 h后患儿腋窝温度降低≥1.0 ℃为显效,护理4 h后患儿腋窝温度降低≥0.5 ℃为有效,护理4 h后患儿腋窝温度降低<0.5 ℃为无效。(2)记录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3)记录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呕吐、惊厥、腹泻、脱水等。(4)患儿家属满意度:患儿出院前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技术、住院环境、服务态度3个方面,总分100分,以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49,P=0.032,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呼吸急促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hospital stay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hospital stay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9 9.8±2.4 6.6±1.8 6.9±2.1 3.8±0.9 9.6±2.2研究组 49 8.4±2.2 4.0±1.0 4.4±1.1 2.4±0.7 7.4±1.4 t值 3.010 8.839 7.382 8.595 5.906 P值 0.003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发热(h)咳嗽(d)肺部啰音(d)呼吸急促(d)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3,P=0.007,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n(%)〕Table 4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36,P=0.011,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CAP指在医院外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肺炎,是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8]。儿童由于其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严重呼吸道感染,是CAP的易感人群[9]。小儿CAP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啰音等,持续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等,继而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0]。目前,小儿CAP患儿常需住院治疗,通过相应药物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控制病情进展,避免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等的发生[11]。
对于小儿CAP患儿,常规护理干预注重全程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等,有利于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应用较广泛[12]。黄玲等[13]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小儿肺炎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但该护理方案易忽略小儿CAP发展特点,难以提前采取措施以预防惊厥、缺血性脑病、呼吸困难等,有可能导致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存在一定局限性。发热是小儿CAP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影响患儿病情的重要因素,有效控制患儿体温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14]。对于小儿CAP患儿,发热可根据体温变化特点分为4期,分别为前驱期、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下降期,不同时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有所不同[14]。邵凤珍[15]研究证实,根据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时期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高热并发症发生率。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并采用批判性思维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案,已成为近年来护理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既往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有助于减轻肺炎患儿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16];孙晓娟[17]研究证实,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肺炎患儿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健全的HIS系统不仅能系统化管理医院资产及人事档案,还可存储大量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患者信息等,有助于医护人员搜集疾病相关信息,了解疾病发展规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护理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18]。本研究通过HIS系统搜集小儿CAP患儿体温变化数据并建立小儿CAP患儿体温变化数据库,通过汇总护理经验与检索相关文献而建立与体温变化相对应的小儿CAP循证护理措施数据库,最终建立了小儿CAP患儿循证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本研究基于信息化管理对小儿CAP住院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呼吸急促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CAP住院患儿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与叶红平[1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循证护理有助于减少小儿CAP住院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循证护理能有针对性地、分阶段控制小儿CAP住院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关。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CAP住院患儿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观察指标较少,尚不能全面评价信息化管理在小儿CAP住院患儿循证护理中的实践效果,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