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城融合的发展研究
2018-10-24席宇凡丁雨倩马思宇
席宇凡 丁雨倩 马思宇
摘 要:在当今新事态下,开发区作为城镇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起到先行先试和带动示范作用,以城乡统筹为载体,加快推进产业集成,合理建设适宜居住的产业新城,如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准,转变土地利用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如何合理发挥科学规划引领导向,推進产城融合与发展试点“四规合一”的政策。本文通过阐述国内 “鬼城”现象,探讨产城融合的现有模式,对比成功案例,体现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鬼城;昆山模式
客观来说,产城关系的实质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产业中的工业与服务业未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无论道路如何宽阔,街边设施如何完善,违背了城市化的初衷,结果则会变成“鬼城”,唱起了“空城计”。
1 两个案例:鬼城。
1.1 鄂尔多斯50亿建新城如鬼城 清洁工比行人多
内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花费了50多亿建造的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但与此同时也成了一座无人栖身的“鬼城”。鄂尔多斯是内蒙古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煤矿业中心,常住人口160万。康巴什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办公大厦、行政中心、政府建筑、博物馆、电影院和体育场,中产阶级式的复式公寓和别墅将成片的居住小区塞得满满当当,但存在的问题是,其实是用来安置100万人口的康巴什却很少有人入住。由于街上的路人特别少,商人都不愿在这块新区经商。
1.2 常州新区鬼城“夜景”
常州新区建造的大量商品房积压,空置率特别高,被称为又一“鬼城”。据常州市房地产信息中心统计,截至12月末常州全市商品房累计可售余量为1360.26万,同比上升12.84%,改良了2008年的最高记录。据了解,开发商在常州辘集拿地盖楼,城区面积约扩越大,楼盘越来越多,但是,需求并没有跟上,多数本地居民对新居的需求不大,加上外来人口流入迟缓,这都直接导致空城现象已经线路苗头,特别是在常州新城区更加明显。
因此从这一角度考虑,治愈“鬼城”的关键是产城融合。其实在产城融合的导向下,产城关系是个概念统筹和动态的过程,产城关系会保持无序的演化,规划的实施需以规律机制和过程阶段的不一样来对待,而产城融合则为产城关系演化的最优状态的展现。关于再造“鬼城”应当注重人文价值关怀,让人们在心理、感情和价值三个方面获取最大的满足,以及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舒适感,还应保留城市的特色文化,并且还可发展城市的旅游等新兴产业,对解决过剩房产也是大有益处的。
2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几种类型
根据我国在各地已经开展的现型产城融合方面的实践工作,加上借鉴国外产城融合的模式发展,可以将国内现有的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第一产业带动模式
第一产业即农业,农业产业化是技术创新、生产组织革新、要素素质提升、体制改革等众多领域的集合体,它推动了农、工、服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以获取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农副产品主要产区乡镇可以结合当地的规划要求和生产发展事态,将农业资源开发与第二加工业、三次产业有机的融合发展在一起,开辟出一条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新道路。这既满足了探索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又成为了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导向。
2.2 旧城更新再创模式
在旧城和城区一些老工业基地,由于城市空间功能配套匮乏的原因,一些产业开始衰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逐年减少,导致这些地方出现人口外流和产业破落的现象,因此我国在旧城更新的政策引导下推出了都市型工业、城市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新产业,以此使老城区的经济逐步上升。
2.3 工业园区的改造模式
就近年来发展起步的工业园区,从产业特点、空间容量和人口布局,对相应的园区进行开拓或完善城市主体功能,使工业园区不单单具有产业发展功能,并且使原有的个体空间升级为多个相互促进的空间单元,集聚非农产业人口,慢慢形成功能多样、有机关联、产城一体的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三宜(宜居、宜业、宜商)。
2.4 特色产业集聚模式
在当地的一些小镇,因为其本身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具有比较有特色的资源,再对它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这些特色资源优势,许多小镇已经实现了以业兴城的发展目标。许多地方的特色资源已经有了稳固的基础,以此建设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或旅游度假乡镇,体现了产城融合导向下的良好发展。
2.5 科教综合体模式
这是一种通过科学与教育的融合达到的产城融合的新型综合体,科技园区是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产业新城。在这个产城融合的模式下,将创新达到最高的效率,无论是网络,还是生活也好,完善相关配套功能,促进产业要素与功能合理集聚,符合科技创新的客观需要,这是一种代表创新标志的产城融合模式。
3 中小城区产城融合的成功案例
“十二五”规划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小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和加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旺盛期。中小城区将进一步融入“大中小城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形式,通过推进自身城镇化的合理发展,优化区域人口分布;促进生产要素在城镇之间的协调流动,形成与所在城市公共分工合作的功能导向;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大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力度;实现城镇化从“扩大空间”到“提升功能”转变,改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就业率,带动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
3.1 昆山案例
位于江苏的昆山,受产城融合影响农民可以进行非农建设、转让与投资等“单干”行为,因为政策导向指引土地转让权不全归集体所有,昆山的农民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原有只限于农用土地转让权也转变为非农用土地转让权,增加了用地的选择性,满足农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融合需求。
3.2 拱墅区案例
拱墅区位于浙江杭州的城北片区,其在产城融合的作用导向下共经历了三个过程阶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工业化初期,第三产业停滞不前,表现为产业分离城市低靡期;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7年期间,虽然传统的工业仍然是起主导作用,但新兴的服务业也取代了原有的非都市工业,使拱墅区进入了产业顺应城市的调节期;从2008年到如今,城市的产业功能逐步完善,服务业的比重已超越了工业占据了主导位置,大量如银泰、万达等城市综合体涌入拱墅区,形成了产业融合城市的昌盛期。
4 结语
产城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产城共生,是产业和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产业和城市紧密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全面融合。本文只是对产城融合这一理念的一些探讨,有些观点还不够成熟,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
参考文献
[1]刘畅, 李新阳, 杭小强.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s1).
[2]叶振宇. 我国产城融合分类发展的探讨[J].城市,2016:55-59.
[3]何智锋,华晨. 城市旧区产城融合的特征机理及优化策略.[J].规划师planner,2015(1):84-89.
[4]叶雷.“产城融合”是复活“鬼城”的关键[J]. 中华建设, 2013(12):26-26.
作者简介
席宇凡(1993—),男,汉族,江西南昌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
丁雨倩(1993-),女,汉族,浙江杭州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与园林设计。
马思宇(1990-),男,汉族,四川成都,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