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对大庆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研究

2018-10-24段青青

学理论·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段青青

摘 要:文化自信是指对于本民族所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在高度认同的前提下油然而生的自信心及自豪感。大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大庆精神,提高优秀精神群众认同感是推动龙江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从继承传统、赋予时代价值两方面出发,深刻解析并把握新时代大庆精神的科学内涵,重新探析大庆精神的当代价值,为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是顺应新时代步伐、增强大庆精神文化群众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推动龙江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庆精神;群众认同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239-02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对于本民族所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在高度认同的前提下油然而生的自信心及自豪感,大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改革开放、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重新探析大庆精神的当代价值,对于顺应时代步伐、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深刻把握新时代大庆精神的科学内涵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整体性、立体式的思想理念,其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对于我们国家和我国历史的自信。立足于5000年漫长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史,汲取着深厚的文化养分,在广大中国人民的团结努力下,我们坚定地走着中国自己的道路,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人民应该有自信追寻更好的发展,我们拥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便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激荡文化潮流中的根基与保障。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之中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前进的内在生命力。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理念的大庆精神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坚强性格,凝聚着中华民族光荣的历史传统,是民族精神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庆精神形成于石油会战时期,是大庆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助推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美丽”不仅指在当下建设环境优美的城市风光,更体现了一种对于“美”的永续发展的热切期望。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大庆,应在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的基础之上,对大庆未来的发展做出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因而,立足于新时代,在深掘大庆精神时代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大庆精神作为大庆人民发展行动坚定指南的重要作用,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掘大庆精神时代内涵应立足传统,批判继承

大庆精神形成于石油会战时期,“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大庆精神最为核心的理念,学习和理解大庆精神,首先就应了解其内在精髓。

爱国,即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理性信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石油资源缺乏,石油会战是一场艰苦的斗争,在自然环境无比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以及众多外部威胁的重压之下,大庆石油工人从未放弃,始终毫不懈怠,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心怀国家,为国分忧,肩负甩掉贫油国帽子的伟大使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撑起了石油人的一片蓝天,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石油史的伟大奇迹,挺起了骄傲的民族脊梁。

创业,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众所周知,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大庆油田的开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创业史。油田开发初期,不论是生活还是生产,其条件都极为艰苦,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未知,1205钻井队心怀爱国主义理想,以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毅力,在冰天雪地中绽放耀眼的光芒,打出一口又一口希望的油井。

求实,即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认真态度。石油开发史不仅是一场革命精神、伟大情怀的发展史,更是科技创新的奋斗史。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每条数据甚至每个小数点都要求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大庆人坚持以科学嚴谨的态度,抓质量,负责任,从而才有了油田开发的一次又一次突破。

奉献,即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伟大情怀。这是一种伟大的追求、高尚的情操,油田开发初期,在国家的感召之下,全国各地优秀人才不畏艰苦条件奔赴松辽盆地,心怀国家,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任劳任怨,对于打赢石油之战、实现石油自给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二)发扬大庆精神时代价值应赋予其时代精神

新时代,大庆精神应赋予其永续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型现代化国家,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大庆作为一个资源开发型城市,资源的有限性需要我们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基点,转变城市发展类型,由此,积极响应国家绿色永续的发展理念,以永续发展为目标和方向,才是真正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大庆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时代,大庆精神应赋予其创新理念。有创新才会有突破,才会有新的发现与发展,新时代,对于石油的开发利用,科技创新才是其唯一出路,单纯埋头苦干已经脱离先进的时代发展的要求了,思考新办法,提高新技术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才是资源型城市的新希望。此外,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还应该扩展到观念、体制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推动人的思想的创新,是实现整个社会创新发展的前提与希望。

新时代,大庆精神应赋予其和谐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没有离开“和”这一精神内核,新时代的和谐理念,并不应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样至关重要。人民是社会发展前进的主体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人民大众团结共进、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只有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推动大庆乃至整个国家的不断发展。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弘扬大庆精神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随着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加强,提高大庆精神的群众认同感,积极发挥大庆精神的激励作用,是提高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理论只有抓住事物的根本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同,从而被群众掌握,转化为物质力量,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实现大庆精神的传播,更好地弘扬大庆精神,第一步就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抓住时代本质,坚持人民主体,与时俱进丰富大庆精神的内涵,使得大庆精神更符合时代要求,更贴近群众生活,成为易于接受并具有重要影响的价值理念。只有在实现了人民群众认同的基础上,大庆精神才能拥有更大的力量,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进而实现大庆精神传播范围、传播深度的进一步发展。

党员干部有着重要的标杆作用,弘扬大庆精神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应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大庆精神,提高自身精神素养,做大庆精神的实践者,将大庆精神内化为个人精神指南。

大庆精神基地是推动大庆精神传播、扩大大庆精神影响力的重要的物质载体。充分发挥基地渲染效应,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宣讲,使参观者都能受到大庆精神的洗礼,并将大庆精神作为激励自身发展的精神信仰。此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还应当广泛收集并发行与大庆精神有关的书籍和作品,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文化艺术作品群,努力提升大庆文化软实力、打造优秀文化形象,使大庆精神的精髓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当中。

实践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传播方式。为促进大庆精神的广泛传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将大庆精神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深入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日常规范之中,教师及家长的示范作用对于提高青少年对于弘扬大庆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大庆精神的影响力、推动大庆精神的不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出真知,实践也能更好地理解真知,将大庆精神的精髓融入我们的家园中,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大庆精神,才能使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媒体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大众传媒能够赋予文化传播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就足以构成趋同性的压力”,从而有助于提高优秀精神的群众认同。因而,作为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信息、构建价值理念及正确世界观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庆各个宣传单位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有利优势,紧紧围绕社会热点,将大庆精神融入大众传播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呈现在人民群眾面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了解、接受并认同大庆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庆人的精神信仰。

新时代弘扬新的发展理念,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依托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精神为前进的精神动力。作为民族精神重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庆人民在长期奋斗进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充分展现了大庆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深入了解大庆精神,提高大庆精神群众认同感,使大庆人形成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内在自觉,将爱国主义、创业思维、求实理念、奉献情怀等优秀价值理念入脑、入心并转化为“行”,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由此才能实现大庆精神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衣俊卿,等.黑龙江优秀精神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江华.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69.

[3]张文彬,刘晓华.大庆精神的理性解读:内涵之质·价值之思[J].学术交流,2017(11).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