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复兴使命中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18-10-24赵静

学理论·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民族复兴

赵静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发展放在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高度阐释文化的地位、价值,彰显了对文化战略思考的高瞻远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思想,即让文化自信在社会进步中充分发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001-0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40习近平关于文化的这一论断,充分肯定了文化在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文化发展放在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上来讲,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推进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价值实现。他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3-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44即让文化自信在社会进步中充分发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当中,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正是因为中国精神的延续,才使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衰,也使中国人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人格力量得以传承。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164弘扬中国精神,尤其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3]4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和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永恒的主题。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此不懈奋斗,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15这是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的重要遵循和鲜明主题。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当代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最庄严的使命担当和自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4]实际上,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在这个过程中,党、国家和社会主义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正如习近平所说“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4]

从自发情感的爱国主义到理性的爱国主义,再转化为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爱国主义,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和培育。为此,习近平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4]尤其是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5]的青年群体,精神的传承必然落到青年的肩上。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4]

弘扬中国精神还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是在进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样也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应有之义。传统文化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等倡导的都是革新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人类道德思想和物质的创新哲学。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做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6]的科学论断,直到今天改革仍然是中国发展的永恒手段和机制。习近平说:“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8]如果没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发展就不可能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中国就不可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以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多次强调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强调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即“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9]。习近平还从创新的主体出发,突出创新主体的创新实践。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作为推动创新的直接主体——企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并且提出要发扬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的精神,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古人尚且如此,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只有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度,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智慧,以“因时达变、推陈出新”的精神,打破思维定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树立中华民族最大公约数——凝聚中国价值

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都不仅包含着对社会现实肯定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念。先进文化本质上所体现的就是关于现实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先进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不仅是建立各种社会制度的价值源泉,而且也是社会建立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价值尺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163鉴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明确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2]107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习近平遵循价值观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规律,提出一是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3]171,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163-16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与流的关系,“源远”才能“流长”,“积厚”才能“流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深入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绵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赋予其民族特质;又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以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推陈出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

二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所谓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就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置于现实生活之中,激发人们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与践行的强烈愿望,让人们在生活中学习,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行为中“立”起来、“活”起来,以此达到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境界。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3]164,“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3]165。比如要通過标语、横幅、电子屏幕的展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在日常的关注中潜移默化地将核心价值观铭刻进记忆中。要用各种文化形式,生动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以符合传播规律以及“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再编码”,充分展示和诠释群众身边的故事,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样人们对于这种宣传展示的“解码”才能更加接近预期的“编码”。即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更加微观的方式,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是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的作用。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是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中介”,在向人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处处做出表率,在人民群众当中产生一种信赖感和向心力,从而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为贯彻和实现党的方针政策而共同努力奋斗。青少年是“唯知跃进,唯知雄飞,唯知本身自由之精神,活泼之生命”的群体。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17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模式,以此形成良性的文化认同感并化为价值意识与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

四是要靠机制保障,用法规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不可分割的,依法治国作为我国治国方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最高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效能。首先要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3]165,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多少少会受到经济利益或者外来思潮的冲击,这不仅需要我们依靠教育感化以德治国,而且要使法律在社会道德和主流价值观念传播中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既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对损害社会公德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三、汇聚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彰显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就是“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3]40,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17。这深刻指出,凝聚中国力量必须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各方面的蓬勃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根本保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才能汇聚起13亿多中国人的力量,焕发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力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全民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做出重要部署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新时代,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核心意识仍然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向伟大复兴中国梦阔步前行的根本保障。

中国梦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海外侨胞等所有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所以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切有利于维护党的领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该加以尊重、保护和发扬。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建立在个人利益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的基础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1],只有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合理的尊重和满足时个体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实上,中国梦强调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让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41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40共同享有不是坐享其成,而是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提升主体意识即主人翁的自觉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先进的精神和价值体系内化为道德追求和道德准则,外化为自觉行动,既有“业精于勤”的勤勉进取的敬业精神,又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担当意识,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不懈的奋斗。

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塑造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做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才能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唤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习近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来阐释文化的地位、价值和使命,彰显了他对文化战略思考的高瞻远瞩,也是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66.

[6]鄧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3.

[7]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80.

[9]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N].人民日报,2013-03-06(1).

[10]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

10-01(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7.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民族复兴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人文信仰的建构是民族复兴的关键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