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党内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
2018-10-24邢秀兰
邢秀兰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发表了系列论述。这些论述围绕“为什么开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怎样开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严密的内在逻辑。前者主要包括开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的党纲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后者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途径。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党内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00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发表了系列论述,形成严密的内在逻辑,即:为什么开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怎么开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目前,学界对习近平的理想信念论述关注较多,却鲜见从党内理想信念教育角度展开的研究。本文拟从该角度对习近平关于党内理想信念教育的系列论述进行初步分析,以丰富习近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助推党的思想建设。
一、为什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一)党纲依据: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趋势,阐述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从此,共产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实践的运动和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筹备建党的过程中,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共产主义者消灭阶级、消灭私有财产、废除政权,以创造一个新社会的理想和目的,并以是否坚持此理想和目的作为吸收临时党员的标准。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规定:“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3中共二大进一步明确党的性质为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为:“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2]115中共三大将这一目标写进党纲草案。从此,“共产主义”一直作为党的最终目的(标)写进党的纲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对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表述有细微差别,却从来不曾模糊过这一本质特征,不曾动摇过这一奋斗目标。
(二)历史依据: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每一次走出失败、转危为安,坚定的理想信念都发挥了根本性作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政策,中共被迫转入地下,党员由5万多锐减到1万多。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必胜信念,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开创革命新局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成千上万的红军将士远离家乡和亲人,坚定地“跟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没有走散,没有被打垮,还有战斗力!除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什么可以解释这样的人间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中,中共经受一次又一次重大挑战,始终不改初心,高举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执着探索,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关于理想信念与党的事业的关系,习近平深刻指出:“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
(三)现实依据:“赶考”要求全党保持在理想信念上的政治定力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驻北平,担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重任。毛泽东深刻而形象地将此喻为“进京赶考”,并且说,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近七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共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天的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考试结束。习近平一再告诫全党:“……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4]当前,党担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重任,经济社会转型仍在进行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尖锐。所有这些,都对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整体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作风过硬、政治可靠,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立场模糊、精神消极,甚至违反党纪国法,腐败堕落。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复杂,根本一条则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正如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那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人体一旦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党员精神上“缺钙”,同样会得“软骨病”。
二、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一)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要求领导干部牢记之、践行之。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看,中共一向坚持用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干部、培养干部,把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德”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史看,领导干部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存亡。苏联共产党垮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 7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每个党员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对广大普通党员来讲,他们对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来自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所以,党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而广大领导干部也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
(二)从现实工作出发
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不是空谈者,而是实干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只是动人的口号,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并且从现实工作出发,提出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标准:“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5]这一标准实际上指明了开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那就是,以培育党员干部无私奉献、尽职尽责、拼搏奋斗的职业精神为抓手,以提升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的職业能力为依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每一个党员都能把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体现到努力工作中去,把对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热望体现到勤奋工作中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群众,一步一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持之以恒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
习近平强调:“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6]习近平所讲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科学。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缺乏牢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不上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需要学习。当前,应当借助“两学一做”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为此,第一,要弄清楚学什么。根据习近平的论述,一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二是要深入学习历史。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深化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学习世界历史,培养世界眼光,学会用宽阔的眼界看待和处理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问题和关系。第二,弄清楚学习方法和原则。习近平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党内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而开展的学习,一定把学习与真懂真信结合起来,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信念促进理论学习行为、理论学习成果坚定理想信念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二一—一九二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6.
[4]李斌,李涛.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1).
[5]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