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8-10-24温泉

学理论·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时代

温泉

摘 要:时代的变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布设了宏大的背景,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难得机遇。新时代要解决的是高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要解决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新时代教育在思政课的角色定位、体制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机遇。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与机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229-0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改造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这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保证高职教育的正确方向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功不可没。但新时代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更新理念、抓住机遇,才可大有作为。

一、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

(一)新时代

新时代我们开拓进取的思想基础是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结果,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主题的历史逻辑背景,它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艰苦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人民将在继续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

在教育领域,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基固本工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事业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职业教育方面,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新时代的教育或教育的新时代,就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坐标系。

(二)新思想

新时代的发展要有新思想来领航和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无比的理论创新勇气,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总结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为根本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形成了涵盖我国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系统理论架构。新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在今天现代化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思想主题更加鲜明,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办好更加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不断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化和教育机会均等化;加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讓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1],更多家庭实现希望。对于职业教育,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抓住支撑“中国制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新作为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领航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我们勇往直前的行动指南,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中国人民必将以新的伟大实践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这“四个伟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描绘了我国未来几十年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新时代教育,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习总书记强调的“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的精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使教育完成从数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使教育强起来。办人民满意的、更加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切实解决人民对高质量、更美好教育需求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用教育的发展成就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教育的发展成就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十九大报告中对主要矛盾的表述是“社会主要矛盾”,而非某个单方面或个别领域的主要矛盾,所以理解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必须从战略高度全方位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涉及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我国国情演进中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我们研究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目的就是把握其背后的规律性并指导我们的实践,以更好地做好我们的工作。

此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源自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依据改革开放后的具体国情又进行了新的表述。十九大前和后,社会矛盾由“需要”和“生产”的矛盾转化为“需要”和“发展”的矛盾,这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已经由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转变为优质不足型供需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量的方面,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更加丰富。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多方面各个领域都提出了更多要求。在质的方面,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以后,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加追求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追求多样性、个性化、多层次、有品位的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表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性,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问题,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产能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突出,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环保以及养老等方面依然是发展中的“短板”,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在社会财富的分配,发展成果的共享上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利益藩篱问题。“不充分”主要是指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发展的后劲不足,发展的动力源还不够充实,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更大挑战。我们不仅要敢于担当、敢于实践,而且要善于在实践中把握规律性,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以更大勇气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培养我国急需的服务于生产建设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推动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生力军,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这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功不可没,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新时代同样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自身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角色定位不清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高职教育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办学方针,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专业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必然具有高职教育的属性,必须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等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过于注重专业教育,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甚至挤占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和资源,造成了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精神颓废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根溯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摆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保证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出台了“05方案”,2015年又制定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力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些措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的独立建制和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的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就是过分强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其在整个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服务于社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一般的高职课程教育还是具有独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意识形态教育)之间摇摆不定。这种角色定位的不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新时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积极参与并综合其他课程,发挥人才培养灵魂和主线的作用,培养政治合格、技术过硬、全面发展的人才,避免迷失自我或者偏执一端。

2.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在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的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3]。据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有着清晰界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日常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一般采用分治体制,此体制是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不同的党政领导分别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属于课程教学工作序列,应该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管,相应的二级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从属于教学管理系统;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由一位主管的副书记或副校長统一领导,从属于党务或学工序列,相应二级部门由党总支书记或专职副书记主管,隶属于党务管理系统。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又划分为学工、团委、招生、就业、心理咨询、后勤服务等部门分工领导负责,条块分割,互不统属,各自为政。

这样的体制造成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内耗和整体效益的不经济,在时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无法有效协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地位和实效性被大大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理论教育教学,解决的是知和信的问题,教育的时空是固定而有限的课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解决的是政治认同、行为养成、责任担当、能力培养等问题,教育的时空是日常学习生活世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在时空上的人为割裂,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与行的分离,人的整体性的分裂,其实质就是对人作为一个完整的认知和实践主体的割裂。这与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理念相悖,不能更好地对接人们对更美好高职教育的需求,这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之一。

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存在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外部环境以外,主要应该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找原因。

第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要妄自菲薄,把自身降低到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从属地位,不要过于强调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画地为牢,孤立了自己。在今天多元文化激荡,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环境中,“95后”大学生较强的个体意识和批判精神,使得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方面表现出了更强的多变性。加上高职院校招生竞争的加剧,部分学生开始滋长自己“教育消费者”角色的不良倾向,学与不学,学什么不学什么,竟然成了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學生的权力。在功利化学风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对中学政治课的简单重复,谁上都一样,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应当取消,毫无价值可言。

第二,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偏重于孤立知识点解读,注重深度的挖掘而广度不够,逻辑性不强,造成知识的碎片化,脉络不清,主线不明。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独立开设,分学期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由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力量的普遍不足,造成了教师天天忙碌于具体孤立知识点的讲解,而每门课程内部的完整逻辑体系、历史脉络和发展主线无法整体把握,整个三门课程的逻辑完整性和自洽性更无从谈起,甚至有些学校和教师还在崇尚专题化教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完整、准确、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和其他职业课程相融合服务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是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困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乏味枯燥,容易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的审美疲劳。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和实践主体的客观实在性和创造性,当然这与高职学生知识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也有关系。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是适合采用时下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呢?首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便利,是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如果一味地强调信息化教学的形式,而不注重学生实际知识和理论的认知,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信息化教学反而是有害的。一般年长的思政课教师依然故我,年轻教师比较擅长现代信息化手段,哪一种模式和方法效果更好,主要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来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的是意识形态问题,解决的是理想信念问题,解决的是构筑精神家园和塑造灵魂的问题,这门学科的教学如果要用到信息技术手段的话,也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知识的获取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而不应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果真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将是空洞而乏味的。新时代怎样做到思政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第四,评价方式简单化。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体制和机制备受争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些素质和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显现出来的,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的历练才能养成,对其进行评价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验证。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知识点的考查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能用单纯的学生喜欢不喜欢来判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在现实中,往往用一张试卷、一篇论文、出勤率等因素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学期结束对学生的评价也就“盖棺定论”了。在评价主体上过于单一,只有任课教师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鲜活的认知和实践主体的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千人一面,失去个性化,无法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生是各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没有家长参与的评价不可能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没有社会力量参与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就会遭到社会的质疑。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深入改革优化考评体制机制,建立过程和结果相结合,长期全方位跟踪反馈,多元主体参加的考评制度体系。

三、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四个自信”

课程性质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挺起腰板,弘扬主旋律,输出正能量。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开拓新局面,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理念,建立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执行机构,统筹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知行合一。建立由学校党委集中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机构,统一制定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建立由学校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评估机构,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评价和指导。成立大学生综合服务部门,包括招生、就业、服务、资助、咨询等职能,尤其要建立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每一个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終端了解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还可以获得相关的服务和指导。以上各个机构的人员组成包括:学校党委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领域专家、学生、学生家长、企事业用人单位代表。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着眼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增强逻辑性,保证完整性,用科学、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做好“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课程特点,探索适合新时代学情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可参与性。与其他职业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去,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战斗在社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8-03-22].http://www.gov.cn/zhuanti/2018lh/2018zfgzbg/2018zfbgdzs.htm#book7/

page1,2018-3-2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3]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减轻的组织保证[R].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2006-04-27.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