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雨课堂”载体创新探索

2018-10-24唐柏玲

学理论·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雨课堂载体混合式教学

唐柏玲

摘 要:“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研发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覆盖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现代化网络载体,多采用混合式教学,而“雨课堂”就是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载体的最新实现形式。通过探讨“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上的运用模式及存在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雨课堂;思政;载体;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215-02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多采用课堂讲述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转变,混合式教学成为现代思政课堂的主要形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政教育载体的创新,但教学效果未得到明显改善。“雨课堂”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最新载体,借助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Power Point和日常使用最多的微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这是“雨课堂”的探索,我们叫它“重新定义混合式教学”。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雨课堂”载体创新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选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雨课堂”载体创新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伴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网络的传输为信息高速有效的传达提供了便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知识面与视野更加宽阔,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为学生见闻的增长与眼界的开阔提供了便利。但信息化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好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如何将信息化的产物转化为教学的载体和工具,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获取有效信息,成为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政课一项新的工作与挑战。

“雨课堂”就是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与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能实现即时信息获取传播的显示终端,使用简洁的文字、形象生动的图像和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传播教学的网络教学载体。它很好地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既不抛弃传统教学中老师教授模式,又能创新性地使用微课平台,利用其特有的功能实现网络课堂与现实教学一体化,赋予冰冷的网络载体以人性化的功能,将思政教学的亲和力融入其中,塑造生动灵活、便捷高效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雨课堂”载体创新的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主流的教学方式是班级授课制,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教学(Faceto Face),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年龄和知识水平相似的一定数量的学生授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多元的时代潮流,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从外部给传统教学以冲击,混合式教学开始流行。

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E-Learning)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推进,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一种综合教学模式,特别是将网络教学的优势融入传统教学之中,将冲击传统教学地位的互联网转变为现代教学的有效工具,将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效结合,使教学更加灵活、丰富、高效。其使用的代表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翻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即学生课前在家里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互动、讨论的一种教学形态。可借助视频、互联网平台等现代多媒体,更新教学方式,实现高效教学。但翻转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线上与线下脱节、扩展性不强,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不完整等。这些问题在“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雨课堂”载体创新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表现形式

1.基于雨课堂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网络思政教育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运行功能。以网络为载体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增强其吸引力的需要,是利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教学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载体的创新,但其实质未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借助网络载体,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微信、微博、学校网站等现代网络载体,都可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创微信公众号,设计校园网站、论坛等,将思政教学课堂拓宽到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内容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在浏览网络时就可以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覆盖功能,多渠道、多手段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智能手机作為“雨课堂”实现工具的运用

随着3G、4G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手机作为新的、移动属性非常强的媒介平台,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阵地。以手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载体,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于手机媒体平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正面引导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养成。“雨课堂”为思政课堂带来新鲜活力,其功能的实现需借助智能手机。实时、高效的互动教学的实现,与智能手机的使用密切相关。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雨课堂”载体的具体情况分析

“雨课堂”是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最新的网络智慧平台,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 Point和微信,不需要额外硬件投入。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赋予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全新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关于“雨课堂”名字的由来,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王帅国老师这样说道,“在线教育的资源不能老在云上,还要春风化雨,要实实在在地落地。”“雨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和功能如下表。

“雨课堂”覆盖教学的全过程,课前,教师可从课件上传、资料分享等准备工作入手,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添加人性化的语音或针对性提醒功能,给予学生明确指导;课上,学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进班,教师讲授的每一页PPT实时发送到学生端。课件设置“不懂”和“收藏”按钮,学生点击后教师会收到匿名的“不懂”数据反馈,以便随时调节课程节奏或进行重点讲解;课后可在平台上布置作业、发布测试。“雨课堂”可帮助教师收集学生完成情况并量化学习数据,提供清楚明了的数字化反馈结果。课上+课下+课后的雨课堂,基本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工作。雨课堂打通了课前预习、课上讲解和课后复习的闭环,赋予了整个教学过程新的内涵。

三、基于雨课堂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现

(一)高校思政课现状

高校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学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改革是高校广泛重视的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实效性。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看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互联网技术极大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渠道、内容和空间,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激荡交锋日益激烈,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体地位造成极大冲击和挑战。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碎片化表述的话语风格改变了其接收信息的行为习惯。处于网络时代的思政课教学要高度重视信息传播方式对教学环境和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面对各种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多样中求得共识,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要求。

(二)“雨课堂”的出现,成功地将课堂上的手机转变为用于学习的工具

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与现代智能手机的全面使用,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由现实的近到实质的远,低头族人数不占少数。那么如何将手机转化为教学的工具就成为关键性问题。“雨课堂”主张:课堂告别“低头族”,全面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或下载PC客户端就可以进入这个便捷智慧教室,手机从玩乐手段向学习工具转变。“雨课堂”借助智能手机实现教学互动,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雨课堂”的功能出发,课前同学们就可以通过手机在“雨课堂”的平台上获取老师上传的课件及视频资料,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基础的薄弱,拉近非思政专业与思政专业学生的差距。同学们通过手机扫取老师提供在大屏幕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课堂,PPT的实时传送、发送弹幕讨论、提出“不懂”疑问、回答老师问题、接收课后作业这一系列动作都能通过智能手机快速实现。大容量课堂讨论的实际難操作转变为手机上文字的点击与发送,更加简单便捷、数据化,成功地将课堂上的手机转变为用于学习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袁驷.袁驷:“雨课堂”要收雨成云[J].中国教育网络,2016(6):67.

[2]张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雨课堂载体混合式教学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