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学科的国际理解教育探讨

2018-10-24陶莉

学理论·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陶莉

摘 要:在信息多元化的世界,国际理解素养在不同国家区域、民族信仰、文化背景间人与人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方面具有语言和文化意识的优势,有鉴于此,研究英语学科与国际理解素养的关系,探讨英语学科在培养国际理解素养起到的作用,对我国实施有效的英语教育和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际理解;英语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206-02

国际理解素养是指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从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素养[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国际理解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是国家交往、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义务教育英語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2]。英语教育与国际理解素养的关系对我国的英语教育和学生国际理解素养都有一定程度的启示。

一、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及其教育的重要性

“理解就是懂和了解的意思”[3],其强调了人与事物建立联系的结果。《辞海》中“理解”又可以定义为“应用已有知识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强调建立事物内在或外在联系的过程。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国际理解进行了研究,汇总分析如表1所示。

基于对理解和国际理解内涵的审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4]。这其中包含了不同角度对于国际理解审视的内涵,如主体性,不是从个体出发而是要求多主体,面对问题有全球意识;思维方式上强调具有开放的心态,不仅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与动态,要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也能理解不同文化背景所蕴含的内涵与价值,多层面的理解。

“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属于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定位和诠释国际理解素养提供了重要视角。“学会共同生活”目的是便于参加活动的人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5]。“学会生存”的核心就是学会与他人及其文化共同生存,增进对他人及其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的了解和尊重,从而加深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

国际理解素养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描述,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去实践落实。国际理解教育可以从内容实质、全球化趋势、差异视角进行定义。从内容而言,就是以宽容、尊重的态度与别国沟通协商和共同行动,是理解与被理解的统一;从全球化趋势而言,是以实现共生和公正为目的的全球化教育;从差异视角而言,是“面对差异、认识差异、试图化解差异所可能导致的危险的教育”[6]。从以上国际理解教育的多种定义可知:其一,不同国家区域、不同民族信仰、不同文化背景间存在着相互了解、相互宽容的障碍,这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实性。其二,全球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并解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是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其三,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这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性。

国际理解素养的核心是切实地学会生存、与他人共同生存。“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并且是相互依存的”[7]。国际理解素养是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大力倡导国际理解素养的培育并非是空洞说教,而是要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实践与落实,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具体而言是要落实到具体学科教育甚至课堂教学中。

二、英语学科在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形成中的优势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英语已经成为我国各阶段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英语教育的育人价值涉及以下几个维度: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8]。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即语言优势和跨文化意识优势。

一方面,语言优势。英语作为借词最多的一种语言,英语对其他语言极具包容性和渗透性。此外,英语简化过程的不断前进,其简化性使英语较之其他语言更为易学,能被广泛地接受和传播[9]。英语的包容性、渗透性和简易性这三个特征使英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随时汲取新的营养,并不断创新。国际理解素养的形成首先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间的文化历史进程和发展现状,这就要求有一种世界性的交流媒介来打破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语言上的障碍,这种语言应当是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易学易用和应变力强的特征。英语拥有这三个特征使其具有独特的语言优势,从而使英语能满足国际理解素养形成对语言的要求。

另一方面,跨文化意识的优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交际工具。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所指出的那样:“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文化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成熟、认知发展和行为调整的过程[10],学习者掌握外国语言后了解其文化,通过将本国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能了解异同。将获取的文化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就能准确地使用语言知识,了解和接受外来的多元文化,使自己具备跨文化意识。《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的前提。

三、英语学科在国际理解素养培育中作用的体现

有鉴于国际理解素养内涵、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英语学科的优势,可知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英语教育在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形成中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其作用。

首先,借助英语的语言能力了解人类文明与世界发展。英语学习活动自然是以英语为核心的活动,听、说、读、写是其基本表现形式。英语学习活动体现综合性,即英语学习活动要“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学习策略运用有机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个连贯的学习单元”[11]。通过培养英语语言能力能夠实现对人类文明与世界发展的多维理解。

其次,通过形成英语思维品质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人类思维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学生学习一门语言,也是在学习这种语言的思维特点和表达方式,实际上这是更高级别的语言学习。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是英语学习能力的标志[12]。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在对待他国发展历程与文化价值时具有相似的思维习惯,因而能理解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再次,借由英语文化意识的提升参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真正理解不同文化内在的差异,接受差别。语言学习除了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外,其所涵盖的文化内涵也同等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我国英语教育的第七级文化意识标准是:“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等[13],要求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我国英语教育的第八级文化意识标准是:“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等,要求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到价值观念等,对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进行培养。

最后,以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实现国际理解素养的形成。学习能力意味着从语言的学习中领悟和提炼语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能够熟练地利用这些方法、策略以进行新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还具有迁移性,有助于推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稳定和深化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85-85.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易娜伊,郭桂周,周云.国际理解视域下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31(3):29-34.

[7]杨晓丽.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3(30):102-104.

[8]戴佳敏.基于英语学科特点的德育路径探寻[J].上海教育科研,2014(7):62-63.

[9]郁仲莉,林瑾.英语的国际语言优势及其社会经济背景[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3):103-107.

[10]钱文娟.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1-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Z].2016.

[12]陈美玲.论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教育评论,2016(8):131-133.

[13]2017年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DB/OL].[2018-03-02].http://www.cz08.com/qitazixun/41166.html.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