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探讨

2018-10-24何恩祺李华马玉容

学理论·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何恩祺 李华 马玉容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仍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平台短缺等诸多问题。本文将从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的视角,深入探讨其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20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社会对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201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要求将“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7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并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总体方向。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其目前仍然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平台短缺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而以MOOC技术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亦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打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一方面以“挑战杯”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为代表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专业类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高校学子的创新思维、业务能力和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各高校也积极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企业家、创业者为广大学子传授创新创业知识,讲授实际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此外,自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后,各高校也陆续将创业基础(KAB)课程纳入必修课。“竞赛+讲座+课堂”的“三驾马车”模式成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开展模式。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成熟

尽管《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以后,各高校纷纷将“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程,但受制于硬件、師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就课程普及程度和课程质量来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课程较为单一,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匮乏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创业课程需与专业课相结合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现实中两者结合并不理想[1]。建立在学科逻辑下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仍然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部分专业课程虽然含有创新相关内容,但涉及创业知识的很少。此外,创新课程与创业课程比例失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与专业相关的创新类课程开设较多,并与学科相关的竞赛紧密联系;而创业类课程相比之下则显得比较单薄,缺乏系统的创业类课程体系,从而导致出现了最终落地的创新项目多,而创业项目少。

2.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的创新课程主要由专业课老师承担,而创业课程的师资主要包括KAB专兼职教师和辅导员。而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当前的师资队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专职创新创业教师不多,而兼职教师往往有很多其他工作,在时间精力和专业素养上均存在不足。二是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多,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受到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三是有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不多,大部分教师还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缺乏实效性和感染力。四是企业学者型教师不多。如何拓宽、壮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打破创新创业教育瓶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体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科竞赛、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当前的教学实践主要还是依托学科、专业开展,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则主要依托政府、协会、企业等举办的各类竞赛形式开展,少数地方和高校开辟了“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等途径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但往往门槛较高或实效性不强,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4.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仍需改进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存在心理负担较大、资金和资源匮乏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由高校单独完成,必须有政府机构、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2]。如何改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地,让广大高校学子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构建政府支持、高校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为高校学子提供政策、融资等全方位的支持,是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向前推进的重要保障。

三、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首先,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是基于MOOC(大规模开放线上课程)技术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共享。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专业课程有限,课程普及度和课程质量相对不高的现状下,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能够有效盘活存量教学资源,进而推动跨学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就课程体系来说,涉及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等环节[2]。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通过互联网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各环节的整合与完善。再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相应的人格品质,是一门注重实务的学科[3]。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将理论知识在空间上转移至线上,在时间上转移至线下面授课程之前,而将线下课堂转变为翻转课堂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四、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实施策略

1.依托现有资源,构建创新创业线上理论课程体系

政府统筹协调、高校积极配合、加强国际交流,从宏观层面依托现有MOOC、视频公开课、高校精品课程等资源构建跨学科、跨区域、低成本、综合性创新创业线上课程体系。通过线上课程体系的构建,有效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与庞大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打破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广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受到专业的、系统的、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

2.夯实师资资源,构建创新创业线下实践课程体系

各高校通过购买及自建线上理论课程的方式将创新创业理论课教学全部或部分转移至线上,同时要大力加强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师资队伍的培训,建立相应体制机制,划拨专项经费,以确保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并在此基础上于线下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案例分析、疑难问题解答、建立实习基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业实操等。通过师资资源的加强和线下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线上理论课程形成联动,增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进而全面提升广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3.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效性

目前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过导师课题组、学科竞赛等方式结合相对紧密,而创业教育仍相对孤立。高校应创新体制机制,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創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院两级“创客平台”和“创客空间”,以专业为依托,开展“创客”教育,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新创业必要的设备、场地,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自主创新;对形成创新成果的,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成果给予专项资助转化为项目进行孵化,从而实现从创新到创业的初步转化,为项目落地、创办企业夯实前期基础。与此同时,应制定相应制度,明确学校(学院)、指导老师、学生、投资人在项目中的权益,明确相关人员在后续创办企业时的股份占比,以形成对校方、指导教师、学生均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此外,要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社会支持体系,为高校学子的初创项目或初创企业提供金融、税收、资源、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以扫除大学生创业的障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结语

十九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更加汹涌,我们已不可逆地跨入了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育人职责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社会、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竞赛+讲座+课堂”的“三驾马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当务之急。将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式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盘活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高校应积极作为,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线上理论课程体系、线下实践课程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78-82.

[2]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9):37-39.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