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的”的立场表达及其语体特点

2018-10-24葛锴桢

殷都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句首语体句法

葛锴桢

(河南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有关“真的”的研究,多从主观性、语法化角度来阐述其虚化途径,也有将其与“真”进行对比研究的。如厉霁隽(2003)提出“真”分为语气副词、区别词和状态副词;“真的”可分为“的”字短语和语气副词。颜红菊(2006)分析了“真”与“真的”认知域的主观性差异:概念域倾向“真”,话语域倾向“真的”,命题域二者共享。“真的”的语法化是由主观性引起的,在语义上,真实性经历了事物、动作、性质的真实到事件的真实进而到话语的真实。在语用上经历了陈述客观事实至表达主观认识至组织话语的过程。在结构形式上由句法成分(“的”字短语)至句子成分至篇章成分(话语标记)。陈颖(2010)认为“真的”的虚化与重新分析、主观性的增强和语言接触这些语言机制相关。方清明(2012)根据数据统计比较了二者的差异,指出二者都可以作为区别词,不过“真”充当判断句时是有标记,而“真的”充当判断句时无标记。二者都可以作为确认义副词;“真”可作为程度副词,而“真的”不能;“真的”可作为强调义副词和话语标记,而“真”不能。

在“真的”的已有研究中,多从主观性、语法化角度研究虚化过程,而较少从互动角度来看它在话语或篇章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从语义、句法和立场表达之间的关联这一角度来研究“真的”的特点。本文所研究的“真的”是作为副词和话语标记时的用法,因此在语料统计中排除了作为短语的“真的”。下文从三个方面研究“真的”的特点。

一、“真的”作为立场标记的依据以及立场三角理论

Biber&Finegan (1989:92-124)首先明确提出立场概念,将其定义为“关于命题内容的态度、感觉、判断或承诺的词语或语法成分的表达”,并以语义、语法和出现频率将立场标记分为12类。之后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立场作出不同的分类,但总体来说,认识立场是众多学者普遍认同的立场类型,是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肯定性、局限性的评价以及对信息来源或呈现视角的说明。

“真的”在语义和功能上都处在认识立场范围之内,通过肯定表实法来确认这个事实,或是用它对前述命题进行事实性的评判。一方面强调所引事实,另一方面表达言者/作者对所认定事实的肯定性认识立场。

本文借鉴了Du Bois(2007)的立场三角理论来分析“真的”的立场表达特点。Du Bois(2007)认为立场是“由社会行为者通过外在的交际手段以对话的形式表现的公开行为;这种公开行为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同时对客体进行评价、对主体进行定位,并且与其他主体建立联系。”立场表达行为含立场主体1、立场主体2和立场客体三个元素,同时又含三个子行为,包括评价(evaluate)、定位(position)和结盟(align)。立场表达是一个言语互动的过程,通过主体间的协商、合作共同构建。图1是Du Bois(2007)提出的立场三角图。

图1 立场三角(Du Bois2007)

根据这个模型所示,立场三角体现了立场行为的三个重要实体,即立场主体1、立场主体2和立场客体。立场三角的三边体现了这些实体在组织立场关系时的行为方向。立场的互动体现在对话参与者双方意见观点或一致或分歧的协商中,这也正是立场三角具有分析价值的意义所在。

二、“真的”的语义、句法与立场表达之间的关联

前人的研究中关于“真的”的语义主要有两种说法:表确认义和表强调义。这两种语义主要是针对作为语气副词的“真的”而言的,也有学者注意到了其作为话语标记时的用法,颜红菊(2006)从现实世界域、逻辑推理域和言语行为域这三个领域来讨论“真的”的语用功能,指出它在现实世界域的作用是去假存真,陈述客观事实;在逻辑推理域的作用为说服,表达主观认识和愿望;在言语行为域的作用为建立新话题、导入新信息,组织话语。方清明(2012)在讨论“真的”语法意义时列出了四种用法:区别词、确认义语气副词、强调义语气副词和话语标记。其中作为话语标记时“真的”作为一个独词句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等不同位置,此时它对整个句子命题进行主观评价。一般认为它作为话语标记时本身没有概念意义,只表达程序意义,因此较少从语义角度来探讨而多从语用功能角度来研究。

从“真的”的历时发展来看,有三个阶段,即短语、语气副词、话语标记。已有学者对这一历时发展过程做过研究,指出其主观化、语法化的发展历程。就本文的研究对象而言,主要集中在语气副词和话语标记这两个阶段。总的来说,“真的”在语义上表真实性这一方面经历了由客观事物、事件的真实到主观评价、话语的真实这一过程,在语用上相应地经历了陈述客观事实到表达主观认识进而到组织话语这一过程。不过我们认为当“真的”作为话语标记时其本身的概念意义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与表确认或强调义存在相承的关系,因此我们仍从语义、句法与立场表达的关联来分析它的立场表达特点。

当“真的”表确认义陈述客观事实时,一般位于谓语成分前,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其后的事实类型为事实判断,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已发生事实,此时一般为陈述句,是对一件已发生事实的陈述,例如:

(1)陈鲁豫:是吧。你写的什么,因为我刚想看实在看不懂?

尚雯婕:就是写的关于中国大学生对于化妆观念的改变,说什么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的这个中国女孩子是这样想的,就是只有职业女性才有需要化妆。这篇文章真的是我写的,是我写的,可能就是探讨化妆的问题吧,就是。

(鲁豫有约2013-11-21)

一种是疑问句或反问句,如例(2);还有一种是条件句或假设句,如例(3)。其中“真的”在疑问句或反问句中是对前文所述事实或预设事实的事实性的质疑;若在假设句或条件句中则是对确认这一事实条件下做出结果预判。

(2)说“电根本就没有流”,也就等同于否定了电流的存在。那么电流真的不存在吗?否,电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固体导体例,它是电荷的定向运动。

(自然科学21世纪的牛顿力学)

(3)许多人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当我们背过身,或者闭着眼的时候,电子一定在某个地方,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但正如我们指出的,假使电子真的“在”某个地方,它便只能通过一道狭缝,这就难以解释干涉条纹。而且我们以后也会看到,实验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事实上,不存在“电子”这个东西,只存在“我们与电子之间的观测关系。”

(自然科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可以看出,例(1)-(3)中“真的”后所引事实在其前都已有所提及,只是在确认事实的作用方面不一。例(1)中“真的”是对“这篇文章是我写的”这一客观事实的确认,言者通过确认事实来突出对它的强调。例(2)中“真的”是对前文提及的“否定了电流的存在”这一事实性的确认,也是通过疑问的方法对其事实性提出质疑,而随后给出的答案“否”也证实了作者的质疑。也就是说在疑问句中表确认义的“真的”对所提及事实性的质疑起辅助作用(质疑主要由疑问句本身来传达,“真的”的有无对句子所传达的信息并无影响,因此是辅助作用)。例(3)中通过“真的”先假设确认“电子在某个地方”这一事实,然后提出其相应的结果来反证其伪事实性。这在后文中也通过“事实上”所引的观点来明确表示。简而言之,当表确认义的“真的”后所衔接的是疑问句、条件句、假设句时,它的作用不在于确认其事实性,而是对其事实性提出质疑或假设,即言者或作者并不确保这一尚未发生的事实的事实性,此时“真的”主要体现的是两个立场主体之间的互动。

当“真的”表强调义表达主观认识时,一般位于谓语成分前,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或位于句首、句尾,其衔接的事实类型为价值判断,如例(4):

(4)陈鲁豫:我们掌声谢谢毕夏,谢谢、谢谢,来,完全,Simon哥完全不知道。

钟伟强:完全不知道。

......

钟伟强:她、她,真的1我不知道她会过来,真的2不知道,还有刚刚看完那个视频呢,她最感人的就是她,我被淘汰的时候,她跑过来抱住我的时候,哇,这种真的3很感人,我在当时真的4想哭了,但是真的5很难忘的这个时间就是,所以人生就是这样子,因为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在舞台拿什么奖,我一直在跟他们说我过来就是打个圈,享受这个舞台就行了,就这样子。

(鲁豫有约2013-11-29)

例(4)中“真的1”和“真的2”是对上几个话轮中所说的“完全不知道”的再次确认,“真的3”、“真的4”和“真的5”是对其后所衔接事实的强调,其中“很感人”、“想哭了”、“很难忘”都是言者主观感受方面的叙述,强调言者的主观感受,属于价值判断。“真的”表强调时,主要体现的是两个立场主体之间的互动,主要作用在于强调所传达信息的真实性,引导立场主体2恰当理解其立场。

我们将“真的”的语义、句法和立场表达之间的关联总结为表1。

表1 “真的”语义、句法和立场表达之间的关联表

从句法位置上看,当“真的”表强调时句法更为灵活,除了可以单用或位于谓语成分前,也可位于句首或句尾。另外,“真的”表确认时可以通过疑问、假设、条件等形式来表达质疑性确认,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表确认的语言成分的主要特点。

三、“真的”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

研究不同语体中的语法、语用无论对本体还是教学都有必要,张伯江、方梅(1996:4)指出,不同语体的语料混合在一起没有同质性,因此也得不出可靠的语法归类,语言研究者的任务首先是辨析清楚各种语体,然后分别研究其中的规律。有鉴于此,本文将语体与立场标记结合研究,选取了两个语料库,一个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体语料库,一个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前者选取《鲁豫有约》和《海峡两岸》节目的文本,选定的语料规模分别为250个文本、2529893字次和646个文本、2957895字次。后者选取的是当代应用文下的两类文本(包括自然科学和议论文)和报刊下的新华社文本,语料规模分别为173个文本、10369353个字节和36个文本、329262273个字节。选取这两个语料库为研究文本,是希望从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料中分析“真的”作为立场标记的语体差异。

通过语料搜集,发现在日常谈话体中,共有3106例含“真的”的语料;在科技语体的语料中,共有76例含“真的”的语料;在新闻谈话体中,共有1068例含“真的”的语料;在新闻报道体中,共有1387例含“真的”的语料。我们将从语义、句法和立场表达几个方面来分析它在不同语体之间的异同。

在日常谈话体中,有889例中“真的”表确认,占总数的28.6%。此时与其在科技语体中一致的情况是:也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表对前文信息的质疑性确认,也可以表对已发生事实的确认。不同的是当“真的”位于疑问句中表质疑性确认时常单独使用,如例(5);在疑问和确认时也常位于句首,如例(6)中的两个“真的”;表确认时也可重复使用,如例(7)。

(5)陈鲁豫:但我觉得你那个表情还挺有戏的,好像在内心有很多潜台词的感觉。

赵薇:什么也没有,就连开机都不知道,就一动也不敢动,可以起来了,哦起来。

陈鲁豫:真的?

赵薇:是啊。

(鲁豫有约2013-05-04)

(6)陈鲁豫:真的1是这样吗?

张卫健:真的2是这样。

(鲁豫有约2011-10-18)

(7)梁静:你生之前是不是特担心,女儿。

陈鲁豫:这样的问题只有朋友能问,当主持人都不太好问。

黄渤:对,其实这个有这焦虑,你说真的是一女孩,你说就别太像我了,你知道吗?对,以后成长多坎坷啊。

陈鲁豫:但是刘华也说他的女儿也像他,也特别好看。

黄渤:啊,真的,真的,确实是。

(鲁豫有约2012-05-08)

谈话语体里有2217例“真的”表强调,占总数的71.4%,此时其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句尾,也可以单独使用。根据其出现的句法位置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位于句中,表言者的主观立场,如例(8)中的三个“真的”;(二)位于句首,引导出言者的主观立场,在话语转换中有时也起到推进话轮进展的作用,如例(9);(三)位于句尾,有时也可以重复使用,表示对前文信息的补充强调,如例(10)。

(8)陈鲁豫:但之后再也不敢了吧?

陶喆:我当然就不敢了,当然不敢了,因为那个其实真的蛮危险的,小时候真的是很调皮。

陈鲁豫:你是一个真的看不出来小时候是那样皮的人。

(鲁豫有约2011-08-18)

(9)陈州:曾经有一个观众问过我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什么时候最幸福,这两个问题,我说我唱歌的时候最快乐,他说你什么时候最幸福?我回到家里老婆开开门,然后女儿看到我回来了,爸爸,看到我满头大汗,她拿个毛巾,爸爸,你擦擦汗,然后我给你削个苹果好不好,特别懂事我女儿,我拿着吃这苹果的时候,看到女儿在那里跟儿子玩,跑来跑去,我找到我的幸福了。

陈鲁豫:我对你羡慕嫉妒恨。

陈州:真的,上天吧,夺走了我的一双腿,但是他给了我一个舞台,同时还给了我一个好的家庭,漂亮的媳妇,一双可爱的儿女,我这个人我觉得我的生活超完美。

(鲁豫有约2011-07-08)

(10)陈鲁豫:那您急着抱孙子什么的吗?

斯琴高娃:哦,我从来没有这个。

陈鲁豫:最好,最好没有?

斯琴高娃:我也没说这个话,有了拿来给我看看就行了。

陈鲁豫:那来给您看看?

斯琴高娃:抱来让我玩玩就行了,真的真的真的,真的。

(鲁豫有约2011-03-25)

在科技语体中,有66例中“真的”表确认,占其总数的87%,此时其句法位置为句中,出现的语境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对事实判断的确认,共有18例,例如:

(11)冲虚的剑可以为一个波函数所描述,很有可能在光圈的中心,这个波函数的强度最大,也就是说这剑最可能出现在光圈中心。现在令狐冲挥剑直入,注意,这是一次“测量行为”!好,在那瞬间冲虚剑的波函数坍缩了,又变成一柄实剑。令狐冲运气好,它真的出现在光圈中间,于是破了此招。

(自然科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例(11)中“真的出现在光圈中间”是对前文“可能在光圈的中心”这一判断的确认。

(二)位于疑问句中,对前文所述信息的事实性进行确认或质疑,共有19例,例如:

(12)《纽约时报》的通讯记者Kaempffert为海森堡辩护,说了一句引起轩然大波的话:“说谎者得不了诺贝尔奖!”言下之意自然是说古德施密特说谎。这滋味对于后者肯定不好受,大家知道古德施密特是电子自旋的发现者之一,以如此伟大发现而终究未获诺贝尔奖,很多人是鸣不平的。ALSOS的出版人舒曼(Schuman)当真写信给爱因斯坦,问“诺贝尔得奖者真的不说谎?”爱因斯坦只好回信说:“说谎是得不了诺贝尔的,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幸运者会在压力下在特定的场合可能说谎。”

(自然科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例(12)中“真的不说谎”是对前文所说的“说谎者得不了诺贝尔奖”的确认。

(三)位于条件句或假设句中,共有29例,例如:

(13)许多人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当我们背过身,或者闭着眼的时候,电子一定在某个地方,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但正如我们指出的,假使电子真的“在”某个地方,它便只能通过一道狭缝,这就难以解释干涉条纹。

(自然科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例(13)中“假使电子真的在某个地方”是前文“电子一定在某个地方”的假设,进而引出相应的结论或结果,此时多与“如果、若、假使”等共现。

科技语体里有10例“真的”表强调,占其总数的13%,此时其可位于句首或句中,出现的语境有两种情况:

(一)位于句首,表达作者对其所引信息的强调性立场,此时其后衔接的事实多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其事实程度较低。例如:

(14)真的,也许只差那么小小的一步,我们就可以回到旧日的光辉中去了。那个从海森堡以来失落已久的极乐世界,那个宇宙万物都严格而丝丝入扣地有序运转的伟大图景,叫怀旧的人们痴痴想念的古典时代。真的,大概就差一步了,也许,很快我们就可以在管风琴的伴奏中吟唱弥尔顿那神圣而不朽的句子:昔有乐土,岁月其徂。有子不忠,天赫斯怒。彷徨放逐,维罪之故。

(自然科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例(14)中两个“真的”后紧跟的分别是“也许”、“大概”,此时其重点不在于表达其后信息的事实性,而在于引出作者所表明的观点立场,“真的”在此起引导和强调作用。

(二)位于句中,此时衔接的多为已经发生的事实,表达作者对此事实性程度的强调。例如:

(15)埃弗莱特对爱因斯坦怀有深深的崇敬,在他只有12岁的时候,他就写信问在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一些关于宇宙的问题,而爱因斯坦还真的复信回答了他。

(自然科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例(15)中已发生事实“爱因斯坦复信回答了他”用“真的”来强调,也有这个事实有出人意料的原因在内。即爱因斯坦给一个12岁的孩子复信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期,用“真的”也传达了强调之余的意外之意。

在新闻谈话体中,有237例中“真的”表确认,占总数的22.2%。多位于句中,有时也可单用,或用于疑问句中。有831例中“真的”表强调,占总数的77.8%。

在新闻报道中,有608例中“真的”表确认,占总数的43.8%。有779例中“真的”表强调,占总数的56.2%,此时其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句尾,也可以单独使用。由于“真的”的语义与句法特点在前两种语体中都有所体现,在以新闻为主题的这两种语体中也没有新的特点出现,故不再一一例举。

表2 “真的”在不同语体中语义分布表

表3 “真的”在不同语体中句法分布表

表2和表3为“真的”在这四种语体中的语义、句法分布表。

从表2和3来看,在两种谈话体中“真的”主要表强调,在两种书面语体中表确认的比例明显提高,尤其是在科技语体中表确认占87%,占绝对优势的比例。在句法上,除科技语体外,其他三种语体中“真的”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句中、句首、句尾和单独使用都有用例,虽然后两者的比例都比较小。

另外,“真的”在不同语体中的语义使用倾向不同,导致其在不同语体中的互动特点也呈现相应不同。在日常谈话体和新闻谈话体中,多表强调,此时体现的是立场主体1向立场主体2传达其所强调的信息,两个立场主体之间不存在一致或相反的关系,而是位于二者之间的某一点上;在科技语体中多表确认,此时体现的是立场主体1对立场主体2传达信息的确认性,由此两个立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达成一致。在新闻报道体中,表确认与表强调几乎各占一半,因此在互动特点上结合了前两种情况的特点。

四、结语

“真的”表确认时,主要位于谓语成分前,或者单用,确认已知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两个立场主体间的互动,且二者之间呈一致关系,特点是可出现在疑问句中表对事实性的质疑性确认。“真的”表强调时,句法比较灵活,句中、句首、句尾和单用都可以,强调新信息,主要体现的立场主体1向立场主体2传达一个事实性的信息,引起其注意。另外,“真的”表强调时既可以是对客观事实的强调,也可以表对主观事实的强调,常与“是”或“觉得”共现,还可以通过质疑性确认表对已发生事实或已知信息的确认或强调。

语体方面,“真的”在两种谈话体中主要表强调,在两种书面语体中表确认的比例明显提高;句法上,除科技语体外,其他三种语体中“真的”句法位置比较灵活。立场表达上,在日常谈话体和新闻谈话体中,多表强调,此时体现的是立场主体1向立场主体2传达其所强调的信息,两个立场主体之间不存在一致或相反的关系,而是位于二者之间的某一点上;在科技语体中多表确认,此时体现的是立场主体1对立场主体2传达信息的确认性,由此两个立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达成一致。在新闻报道体中,表确认与表强调几乎各占一半,因此在立场表达特点上结合了前两种情况的特点。

猜你喜欢

句首语体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汉语语篇语体特征研究新拓展
——《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评述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句法二题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