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8-10-24胡莹
胡 莹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深圳 518118
慢性鼻窦炎属于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伴有鼻息肉形成,是鼻科的常见病,发病时患者的多个鼻窦会同时受累,加重呼吸道的感染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嗅觉失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有研究表明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良好[2]。本次旨在分析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诊断标准的患者,(鼻腔上部病变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或者有鼻息肉。临床症状持续12周,弥漫性或局限性充血、水肿或肉芽组织、黏膜增厚5mm以上)无免疫系统缺陷患者,无肿瘤疾病患者,无神经系统障碍患者,近一个月无呼吸道感染史患者。
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66岁,平 均(40.8±13.2)岁,病 程 0.5~ 10年,平 均(5.25±3.75),中鼻甲息肉样变15例,泡性中鼻甲6例,鼻中隔高位偏曲5例,异常中鼻甲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23.6)岁,病程0.58~9年,平均病程(4.79±3.21)年,中鼻甲息肉样变14例,泡性中鼻甲6例,鼻中隔高位偏曲6例,异常中鼻甲4例。将两组慢性鼻窦炎属于鼻窦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相应体格检查及鼻窦CT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1)先对鼻内较大息肉进行摘除,以保证鼻腔内良好的视野[3]。(2)鼻窦窦口开放:切开钩突前缘黏膜,用反咬钳咬除钩突骨质,开放、扩大上颌窦口。开放前后组两组筛窦, 咬除基板,吸尽筛窦内脓性分泌物, 取出息肉组织,显露筛窦顶壁。单纯上颌窦炎患者仅作后鼻孔息肉和钩突切除,扩大上颌窦口[4]。(3)中鼻甲部分切除:中鼻甲游离缘黏膜肥厚、息肉样变者用吸切器切除肥厚、息肉样变黏膜后,镰状刀自后向前纵行切开中鼻甲游离缘,息肉钳咬除中鼻甲外侧骨壁与黏膜。行鼻息肉摘除者,残留中鼻甲仅保留内侧骨壁与黏膜,鼻内膨胀海绵填塞止血[5]。(4)切除后:术后第二天取出鼻腔填塞物,隔天换药1次。术前1周口服抗生素、术后4周静脉滴注或口服抗生素、局部用类固醇激素喷鼻治疗[6]。(5)出院后2、4、6 周门诊复查,取出鼻内痂皮,水肿和息肉样变黏膜组织,用吸引头探查开放引流情况[7]。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中鼻甲的粘连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上颌窦口通畅率。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窦口开放良好,有少量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窦口闭塞,出现脓性分泌物[8]。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鼻甲粘连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鼻甲粘连情况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出现鼻腔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6.7%(2/30);对照组出现鼻腔粘连8例,并发症发生率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鼻甲粘连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上颌窦口通畅率比较
两组患者上颌窦口通畅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上颌窦口通畅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鼻窦性化脓性炎症,以急性居多,且往往会累计多个鼻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颅眼肺等并发症,甚至会因为感染加重而导致出现死亡。临床上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太明显,主要与鼻道窦口复合体部位的病理改变有关。中鼻甲作为鼻内窥镜手术的解剖标志,起着保护中鼻道和各窦口的天然屏障作用[9-10]。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实验组临床疗效、嗅觉功能恢复高于对照组,鼻甲粘连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1)中鼻甲病变会严重阻塞中鼻道,妨碍鼻腔和鼻窦的引流和通气,并成为鼻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中鼻甲部分切除后既能保证术后中鼻甲漂移,可以减少术后粘连,扩大手术视野,有利于各窦口的通气引流[11-12]。(2)在进行选择性中鼻甲切除的过程中必须尽量保留正常和可逆黏膜,保留中鼻甲板及其及其内侧部分黏膜,并加强术后处理[13]。(3)在进行选择性中鼻甲切除术的时候必须符合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偏曲、异常中鼻甲的特征。泡状中鼻甲会导致鼻甲过大,造成术后窦口堵塞,切除后可以使窦口畅通;鼻中隔高位偏曲会导致患者鼻中隔与中鼻甲有骨性接触,切除后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异常中鼻甲会导致患者因鼻睫神经反射造成头痛和眼痛,切除后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14-15]。(4)术后应按时口服抗生素及应用鼻喷剂,避免出现鼻腔粘连,若出现鼻腔粘连应在鼻内镜下将粘连带松解开,用纱条进行间隔。若出现脓性分泌物应及时进行清理,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避免感染的发生。在进行中鼻甲切除的过程中泡性中鼻甲患者中鼻甲较大,极容易导致术后出现窦口阻塞,应将其切除;鼻中隔高位偏曲患者鼻中隔和中鼻甲有骨性接触,应进行选择性切除;异常中鼻甲患者多伴有异常现象极易引起眼痛、头痛等症状,切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综合上述,选择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嗅觉功能恢复快,鼻甲粘连情况较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