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枪速射技术运动学分析
2018-10-24许在华
许在华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特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年来,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学在警察体育学科中进行跨学科研究,大幅提升各类警务技能项目的理论水平和训练效率。研究表明,姿势稳定性对于射击的成绩表现相当重要,而现阶段研究多针对空气手枪等竞技运动,对于警用手枪射击的姿势稳定性研究相对有限,因此应针对警用手枪射击的姿势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可通过探索优秀特警队员速射技术特征和动作特征,将优秀射手的典型技术进行比较、归纳、提炼、总结,构建优秀特警队员手枪近距离动态快速射击的科学训练理论体系,向警务实战技能训练领域推广,将会推动我国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实战化。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并据此定义运动技术与拟订训练的方式,既可缩短训练所需的时间,又能有效提高射手的运动表现。
1 实验设计
1.1 运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红外摄像机14台、主机1台对射手技术动作进行记录分析,比较威沃尔和等腰式2种速射技术的差异性和技术特征。
1.2 实验以5位优秀特警射手(全省特警比武前10名)为实验对象,采用国产92式手枪,对于2种射击姿势各射击10发为样本,以Excel 2014整理运算后,再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套装软体针对不同射击姿势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测定不同射击姿势的枪支移动面积、各方向偏差、射手的移动面积及弹着表现是否有差异存在;并以积差相关来考验枪枝各移动变数间的相关系数,显著水准定为α=0.05。
1.3 实验截取受试者于击发前2s至击发后2s枪支移动与压力,击发后弹孔位置,并以(x,y)表示。x为与目标中心的水平偏差,y为与目标中心的重直偏差。计算弹着点所分布的椭圆面积,10发子弹的偏移度总和。
2 结果与分析
2.1 射击结果比较
2种射击姿势在射击环数分别为9.05环和8.92环;弹着点水平偏差分别为5.51和8.31cm;垂直方向的偏差分别为-2.71cm和-4.24cm;弹着密集度分别为70.62cm2和68.53cm2,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均无明显差异。
表1 不同姿势击发前2s枪支移动面积双因素方差分析
2.2 击发前2s各项指标分析
2.2.1 枪支稳定性比较 由表1可知,2种射击姿势在水平面与矢状面的移动面积均无明显差距。但在额状面的晃动上,维沃尔式移动明显小于等腰式。
2.2.2 击发前2s枪支各方向晃动差异 由表2可知,维沃尔式在前、后2方向的偏移,明显大于等腰式。
2.2.3 身体稳定性比较 射手击发前,维沃尔式和等腰式2种姿势,重心移动面积分别为13.77mm2、13.33mm2,标准差分别为8.93mm2、8.81mm2;经双因素方差分析,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经过2种姿势枪支稳定性、身体稳定性相关分析发现,枪支产生的前后偏差与射击表现呈负相关,射击过程中,枪支前后偏差较大者弹着偏移较少,弹着点在垂直方向的偏差较小,环数较高。
2.3 击发后2s各项指标分析
2.3.1 枪支稳定性比较 由表3可见,在额状面、水平面与矢状面,维沃尔式与等腰式间的移动面积无明显差异。
由表4可知,维沃尔式、等腰式两者间则无明显差异存在。
2.3.2 身体稳定性比较 射手击发后,等腰式和威沃尔式2s后的在测力板移动面积分别为8.63mm2、10.57mm2,双因素方差分析卡方值为13.500,呈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等腰式明显小于维沃尔式,等腰式速射姿势身体稳定性较好。
表2 不同姿势击发前2s枪支晃动双因素方差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表3 不同射击姿势击发后2s枪支移动面积双因素方差分析
表4 不同姿势击发后2s枪支各方向最大偏差量双因素方差分析
3.1 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维沃尔式与等腰式2种速射姿势,虽然在弹着偏移度上有着差异,但射击分数表现却无明显不同,射击姿势的不同并不会影响优秀射手的射击成绩。但是,从速射连续射击表现上,击发后身体的稳定性来看,等腰式速射技术身体稳定性明显好于威沃尔式。
3.2 从击发前枪支稳定性来看,使用不同射击姿势时,枪支在额状面的移动范围表现与弹着偏移度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间并无明显相关。在枪支晃动偏移方面,等腰式明显较维沃尔式有较大的向左偏移。维沃尔式在持枪上以持枪手为主要依托,以辅手包覆、后推,提高对于枪支的控制力量。等腰式持枪时双手与肩膀呈现等腰三角形形状,双手对于枪支尚有水平方向的夹握合力,考虑到受试者惯用手均为右手,可能因此造成等边式的枪支稳定表现较维沃尔式有较多的向左偏差。
3.3 在枪支的前后偏移方面,相较等腰式,维沃尔式有明显的前后偏移。相关性分析上,击发前枪支的前后偏移与环数成绩表现呈现正相关与弹着偏移度、弹着垂直偏移均呈现负相关,与前述结果相符。因此,训练时,必须强调食指在对枪支向后施加压力,加压扳机的同时能减少枪支在横轴与纵轴的偏移。针对维沃尔式射击枪支在前后方向偏差较大,可能是维沃尔式较能将加压扳机行程的力量在击发过程中维持于矢状轴线上,避免其他方向偏移。有关加压扳机与枪支稳定性间的关系仍缺乏相关资料验证,后续仍须再进一步研究确认。
3.4 同样以双手握枪的维沃尔式与等腰式在击发后的枪支稳定性,表现上均无明显不同,射击姿势的不同并不会影响枪支在击发后的稳定性表现。2种姿势在击发后的枪支稳定性并无不同,两者握枪时对于枪支在各方向的施加力量相似,均能将枪支因后座力所造成的偏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枪支向前偏移部分,维沃尔式与等腰式以双手持枪,能将枪支击发时后坐力由腕肘肩关节屈曲较小的上肢导引至射手身体,利用身体吸收击发时的后坐力,同时减少枪支的偏移。有关击发的力量对于上肢各关节及身体移动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