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众滑雪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8-10-24杨文革
刘 威,杨文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北京 10008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显著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体育运动中。滑雪作为一项时尚新运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而且滑雪已经从以前的“贵族运动”逐渐“平民化”,参与滑雪的人逐年增加,但是安全意识问题却普遍得不到人们的重视。滑雪过程中难免发生运动损伤,随着近些年来参与滑雪人数的增加,受伤人数也呈上升趋势,滑雪受伤现象越来越普遍,滑雪的安全问题已日益凸显。由于安全问题本身所具有敏感性,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影响着冬季休闲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滑雪运动的安全问题是滑雪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理应引起警醒,从中吸取教训,接受正规的训练指导和做好安全保护,遵守规则,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本文从参与者自身和滑雪场安全设施2方面来探讨此安全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这有助于更好地完善安全体系,更有效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开展大众滑雪运动。
1 安全事故的原因
1.1 人的因素
心理因素、身体素质、技能经验等方面的不足都可能造成各种危及安全的事件,而救援队伍则直接关系到各种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护和处理。总之,人的因素是滑雪运动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1.1 心理因素 参与户外运动的大多为年轻人,虽然身体素质方面相对较好,但是心智发展并未成熟,安全意识方面相对欠缺,在参与户外运动时往往会粗心大意,而对其风险不够重视,没有做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设想,麻痹大意,以至事故的发生。如2010年2月,北京某大学生与其2位朋友在攀爬长城过程中,由于他们安全意识不强,天黑还贸然前进,最终迷路而被困4个多小时。很多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缺乏安全意识和心理准备,对活动虽满腔热情,但真正能思考其风险及如何防范的人较少。此外,大学生一般都缺乏经验,当真正遇到危险时,则陷入恐慌的困境中,很难采取应急行动和措施。
1.1.2 身体素质 滑雪运动具有挑战性和探险性,对体能有严苛的要求,它具有大负荷量、高强度的特点,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它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很多人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够好,这将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
1.1.3 技能经验 滑雪运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参与者只有具备各种知识技能,才能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应对自如,最大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否则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而对于普通民众,他们可能掌握一些理论专业知识,但不一定具备上述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而且实践机会较少,实践技能不强,实际经验比较缺乏。
1.1.4 救援队伍 安全事故发生后最急需解决的便是救援,离开救援队伍,户外运动的安全性将难以得到保障。在户外运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较高,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如何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营救,大多数情况下关乎活动参与者的生死存亡,所以它显得格外重要。在大学生户外活动中,完善的救援体系是保障其安全的重要工作,它对于大学生户外活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营救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如今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规范、高效的应急救援系统,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户外练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滑雪场安全设施因素
1.2.1 滑雪道警示标识设置缺乏 滑雪者初到滑雪场时,首先需要了解雪道上各种标识的含义及雪场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情享受滑雪的乐趣。滑雪道上的道标、指示牌、滑雪场的索道、滑雪场图示、休息场所等,滑雪场必须要有明确的标注。但是我国大部分滑雪场,在警示标识方面做得并不完善,导致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1.2.2 雪道、雪层与安全网问题 (1)雪道开放。首先,雪道上禁止放置任何会引起危险事故的物体,防止滑雪者撞击造成危险;其次,雪道开放时间必须要明确准时,在非开放时间禁止滑雪者使用,一旦滑雪者在雪道上出现事故,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帮助,极易造成更加严重的事故。(2)雪层处理。一般情况下,滑雪场雪道内的压实雪层厚度不得低于25cm,且雪面表层不得出现冰状物体。然而,在对我国70家滑雪场做问卷调查时发现,几处滑雪场雪层曾出现过陡坡冰状面,该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滑雪人员增添了危险系数。此外,35 %以上的滑雪场缺乏必备的造雪设施,且50%以上的滑雪场并未安装压雪设备,完全依赖天然降雪与人工压雪,从而致使雪质无法得到保证。(3)安全网设置。一些雪场沿雪道安装护网会使滑雪者产生错觉,认为只要有护网保护就可放开高速滑行,殊不知国内大多数雪场都是直接将网接到固定的金属杆或木桩上,如果滑雪者撞到网上,固定在水泥座上的金属管支撑会使人受伤,即使是低速,也容易伤人,而且许多雪场的保护网设计有问题,或者有老化问题,这些都是危险发生的关键因素。
1.2.3 索道设置 由于索道起、终点处常聚集过多的人,而且人们易发生争抢索道现象,容易发生危险事故。另外,一些滑雪场的索道上下口地形的坡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导致滑雪人员无法顺利上下吊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2 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对策
2.1 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滑雪者参与滑雪运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我国举办,我国滑雪运动发展极为迅速,参与滑雪的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滑雪也从贵族运动逐渐平民化。在对北京的滑雪爱好者进行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滑雪者是以休闲旅游形式而来,大多为初次滑雪者;而另外一部分滑雪者则是以俱乐部形式而来,或为滑雪发烧友,他们自行准备器材、服装、护具等装备,每年冬季滑雪至少1~2周滑1次。这部分人不仅滑雪技能较高,而且安全意识非常强,均具备完善的护具,这样在滑雪中不但确保了其自身的安全,也保障了他人的安全。因此,建议大型滑雪场建立自己的滑雪组织、俱乐部或与一些滑雪俱乐部合作,引导与组织大家参与滑雪运动,提高群众滑雪的安全意识。
图1 安全管理员责任模型示意图
2.2 提升滑雪场安全设施建设的水平
首先,严格规定安全区域的地理范围。经过相关部门调研评估后,需要对滑雪安全价值进行详细勘察,从而清晰地规划出安全设施安置的地理范围,此工作需要看滑雪场资源的承载能力、可达性、安全性、客源容量。其次,严格修建滑雪场安全系统。滑雪场安全系统的修建应实现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以最科学准确的方法来设计方案,寻找最适合的场地与设备,最大程度地限制危险因素,使滑雪场所的发展与滑雪者的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
2.3 提升滑雪场管理水平
2.3.1 构建大众滑雪安全管理责任模型大众滑雪场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滑雪人员、行政部门、保险机构、滑前培训机构、制造商、供应商、安全设施经销商、滑雪安全监督与管理组织等。建立可提升滑雪场安全设施管理水平的模型,其分成3个层面:安全供给、安全需求和安全环境。同时,安全供给这一层面在安全环境层面的统筹下,可保障大众滑雪运动的供给安全,在安全需求层面和安全环境层面间,建立一座桥梁,便于将与大众滑雪场安全设施水平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及时地传递给管理者及滑雪人员,并且能间接提升滑雪场安全设施水平。图1为安全管理责任模型的示意图。
2.3.2 建设安全标准统一的认定机构 滑雪场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中国大众滑雪场所安全管理规范》中的相关条例,时刻将安全问题牢记在心,在安全保障方面尽善尽美。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2点:(1)统一规定滑雪指导员、索道设备、救护设施、滑雪安全服务人员,以及滑雪者行为安全标准;(2)为保障滑雪场安全设施能够有效地运转能起来,滑雪场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认定机构。
2.4 强化监督与执法
强化监督与执法也是保障我国滑雪运动能够安全开展、顺利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大众滑雪场所安全设施不完善,无法保障滑雪者的安全,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滑雪安全事故的发生,更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与限制、滑雪监督部门与第三方的严格监督、安全预警与安全互控机制。在实施与执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精确落实,任何一个方面的不完善,必定会造成危险事故,从而影响我国滑雪产业更好的发展。
3 结 语
影响我国大众滑雪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人的因素,如果参与者安全意识不强,身体条件不佳,缺乏相关的技能经验,或者救援体系不完善,这些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除此之外,滑雪场的安全设施、滑雪场环境因素这2方面也极大地影响着滑雪的安全性。为保障大众滑雪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参与者需要找相关指导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相关的实践技能,让参与者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相关技能经验。同时,需要对参与者进行体检和体能考核,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后,为更加完善滑雪安全体系,促进滑雪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构建大众滑雪安全管理责任模型、建设安全标准统一的认定机构、强化监督与执法是我国滑雪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