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巧妙的追问,点燃学生的思维

2018-10-23李新良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

李新良

[摘 要]教师精准巧妙的追问,可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通过在学生思维定式处、思维错误处、回答精彩处、回答不清处等的追问,引导学生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教学艺术;追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7-02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适当适时的追问尤其重要,它能在思维定式处给予学生灵感和启发,在思维错误处给予学生方向和点拨,在回答精彩处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

其实,在每一节课上,教师的追问随时都在发生,只要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进行合理的追问,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变浓了,他们更加喜欢思考和提问了,思考问题也越来越深入了。

一、追问在思维定式处,启迪学生思考

思维定式是指当学生受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准备状态对后续思维产生影响,从而使数学思维活动趋向于一定的方向。它对当前的学习有时起着促进作用,有时起着阻碍作用。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我先出示了一道应用题: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很快学生都得出了算式[12]+[14],但是有的学生的计算结果是[26],有的学生的计算结果是[34]。面对这两个不一样的答案,我追问道:“能证明你的结果是正确的吗?”学生又一次陷入了思考中。有的学生认为答案是[26],因为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于是在计算这题时就把两个分数的分母和两个分数的分子分别相加;有的学生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思考,因为[12]是2个[14],[14]是1个[14],[12]+[14]就是2个[14]加1个[14],等于3个[14],即[34];有的学生通过画图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变成同分母分数加法,再利用原来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計算法则进行计算……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思维定式,此时教师的追问“能证明你的结果是正确的吗?”就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帮助他们辩证地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并且学会寻找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来证明自己的思考结果。

二、追问在思维错误处,指明思考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错误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并且收集学生的典型错误,便于在全班讲解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如面对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的习题“2=□-6”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在这个方框里填什么,有的学生在方框里填写了4,有的学生在方框里填写了8。我追问:“你是怎么思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真实的思考过程。很快,有的学生说他是从右边开始看的,他就想“6减几等于2”,所以方框里填4;有的学生认为这道题目出错了,不知道2减6的答案是多少;有的学生认为这个方框里填8,因为等号左边是2,等号右边的“几减去6会等于2”,就是几。

听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后,我从等号的本质属性入手,继续追问:“你觉得等号是什么意思?”这时,有的学生说等号就表示左边计算后在右边显示结果,有的学生说等号就表示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最后,我介绍了这道题目中等号的作用是表示“□-6”与2是相等的,学生马上就理解这个方框的真正意义。

这里,教师通过几个具有关联性的追问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思考路线探究等号的功能和意义,最后解决问题。

三、追问在回答精彩处,梳理思考过程

当今的数学课堂,不仅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还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听明白这个学生的思考过程,可以通过追问放慢讲解速度,突出关键内容,使得全班学生都能掌握。

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一根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 20 毫米。如果水流的速度是 0.8 米/秒,这根水管 1 分钟可以流出多少升水。”一学生分享了他的做法:

1分钟=60秒,20毫米=0.2分米,0.8米=8分米,

3.14×(0.2÷2)2×8×60=3.14×0.01×480=15.072(立方分米)=15.072(升)。

答:这个水管1分钟可以流过15.072升的水。

该学生得意扬扬地介绍着自己的做法,但是很多学生听得一脸茫然。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解题方法,我追问该学生每个算式的意思,该学生认真地解释了每个算式的意思:前面的时间、长度转化是为了统一单位,再根据V=πr2h计算出这个水管1分钟可以流出的水的体积,最后把体积单位转化成题目中的容积单位。这时,我又趁热打铁地追问:“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促使更多学生在倾听中理解算式的意义,熟练这类题目的解题过程。

教师通过简单的追问“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和“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不仅梳理了讲解者的思考过程,也帮助全班学生更加细致地掌握解题方法。

四、追问在回答不清处,帮助学生重建语言表达机制

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楚,是课堂上时常发生的事情。教师应当通过追问帮助学生重建和完善语言表达,发展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一道题目:小亮有24张画片,小明有9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在学生写出算式24+6之后的交流汇报环节,一学生说:“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先写好竖式,4加6下面写0,然后在2的下面写1,再在下面写3,答案是30。”面对他如此简单抽象的语言表达,我及时追问:“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他刚开始觉得很困难,在我的帮助和鼓励下,他慢慢地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我先写好竖式,写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所以6要写在个位上;个位上4加6等于10,所以在个位上写0进1;十位上2加1等于3,所以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思考过程,这不仅能为其他学生展示语言模板,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相似的计算知识提供了语言表达支架。

总之,教师的追问技巧充满着艺术,是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要追问在恰当的时间,还要用简单的语言展开追问,只有这样的追问,才能帮助学生激活数学思维,解决认知过程中的矛盾,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使数学课堂走向一个个高潮:师生共同在一个个有效追问中,思考着一个个数学问题,破解着一道道数学难题,构建出一堂堂和谐的数学课。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