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很”类程度副词比较研究
2018-10-23侯怡雪余江英
侯怡雪 余江英
摘 要: 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中有许多特殊的“很”类程度副词,极具地方特色。本文对两大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探讨了两大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
关键词: 利川方言 费县方言 “很”类程度副词 分类 语法功能
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或者某些动作行为的程度,经常用于限制、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1]。“很”类程度副词是程度副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表示该动作和性状的程度;部分“很”类程度副词也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作补语。
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中有很多“很”类程度副词,极具地方色彩。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分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本文以“很”类程度副词为例,对两地方言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将“很”类程度副词分为应用范围单一和应用范围宽泛两大类,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析常见且极具特点的词的语法功能。
一、“很”类程度副词的总体表现
在两大方言中,有几个与普通话相同的程度副词,如“很、极其、非常、特别、挺、太、格外”,这些程度副词的用法和普通话的用法基本相同,在这不再做详细的论述。
二、“很”类程度副词的分类探析
(一)应用范围单一的“很”类程度副词
在两大方言中,部分“很”类副词的搭配单一,只能用于修饰特定的动词或形容词。如:
(1)厕所滂臭的。
(3)我的脚痛木哒。
(4)他们在教室各闹麻哒。
“木”是“痛”的专属程度副词,“麻”是“闹”的专属程度副词,这两个程度副词都是用来修饰动词的,表示“非常痛”、“闹得很厉害”。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句子中,这两个程度副词后都要加上一个语气词“哒”,只有加上“哒”句子才是完整的。
在费县方言中,部分“很”类程度副词比较特殊,在使用时一般都只和固定的形容词搭配,而且是单音形容词,表现出很强的搭配固定性,一般不能和别的形容词混着搭配。这类副词主要包括:冰、喷、木、锋、突、通、搓、黢、铮、煞、生、瞎、窟、齁。如:
(5)这把刀锋快,可不能拿着玩。(指刀刃等锋利)
(7)那个姑娘不怕晒,夏天都过去了脸还煞白。(指物色或人的肤色)
(8)碗里的饭是钢盛的,突热,凉凉再喝。(指某物温度高)
在费县方言中,程度副词“冰”只形容“凉”;“喷”只形容“香”;“木”只形容“麻”;“锋”只形容“快”;“突”只形容“热”;“通”只形容“红”;“搓”只形容“涩”;“黢”只形容“黑”;“铮”只形容“亮”;“煞”只形容“白”;“生”只形容“疼”;“瞎”只形容“腥”;“窟”只形容“辣”;“齁”只形容“咸”。这些都是相对应形容词的专属程度副词,搭配比较固定。
(二)应用范围宽泛的“很”类程度副词
在利川方言中,除了上述13个程度副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外,剩下的程度副词的搭配就显得更加灵活。
这类副词主要包括“很、挺、太、好、几、黑、多、蛮、死、飞、梆、惨、登、糟、黑么(黑多、黑起)、格外、超级、几多、几么、要死、要命、极其、非常、特别”,应用范围广泛,是利川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的主体部分。具体用法如下:
(9)哟,你还挺厉害的嘛!
(10)你看,他屋的姑娘还是挺聪明的,没得他们说的那么撇啊。
(11)你看他几怕你嘛。(意为特别害怕)
(12)点都不听话,你看他几乖。(意为很听话)
(13)他姑娘黑能干。
(14)他和他伴儿吵架了,心地黑难过。
在利川方言中,“挺”主要用在形容词前,表示该状态或性质的程度很强烈,如“挺能干、挺勤快、挺漂亮、挺大方”。
程度副词“几”相对复杂些,“几”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很”、“非常”,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几怕、几喜欢、几高、几胖”,在“几”的基础上,还可扩展为“几多”、“几么”,这二者的用法相同,如“几多(几么)懂事、几多(几么)有钱、几多(几么)红、几多(几么)甜”等。在四川方言中有“几多(几么)”,但利川方言中的“幾多(几么)”比四川方言中的“几多(几么)”用法更广泛。夏娟在《四川方言程度副词研究补遗》中指出:“几么(几多)”只能修饰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和不定量形容词“多”,不能修饰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也不能修饰动词。在修饰不定量形容词“多”时,只能说“几么多”,不能说“几多多”,也不说“几么少”、“几么(几多)全”[2]。但在利川方言中,“几多(几么)”既可修饰动词又可修饰形容词,既可修饰单音节词又可修饰多音节词;而且在修饰不定量形容词时,既可说“几多(几么)多”又可说“几多(几么)少”。
“黑”和“几”的用法和意义相差不大,“黑”和“几”一样,可扩展为双音节的程度副词“黑么(黑多、黑起)”,都可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如“黑么(黑多、黑起)喜欢、黑么(黑多、黑起)羡慕、黑么(黑多、黑起)好、黑么(黑多、黑起)坏”等。
该类中的“好、蛮、死、飞、梆、惨、登、糟、格外、超级、要死、要命”等都是利川方言中常用的“很”类程度副词。如:
(15)你同学长得好乖啊!
(16)你最近还蛮听话诶,居然没出去惹祸。
(17)他们两弟兄死划不来。
(18)你的脸巴飞红的。
上述所列的“很”类程度副词在利川方言中较为常用,是利川方言词汇的标志之一。
在费县方言中,除了上述14个程度副词的搭配比较固定之外,剩下的搭配范围相对来说较为宽泛。
这一类副词主要包括“多、剔溜/娄、挺、透、溜、焦、精、魆、崭、乔、稀、血”,搭配范围较宽泛些。这些程度副词在费县方言中常用在单音形容词之前,强调肯定的语气,表示状态或性质的程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副词“很”“非常”,比“很”的语气强烈。具体用法如下:
(19)刚出锅的馒头,透宣。(意为非常软)
(20)这个桃透烘了,不好吃了。(指水果等熟透而软)
(21)她烙的这个煎饼溜薄,真好。
(22)地上结冰了溜滑,你慢点走。
(23)夏天到了,这个时候外面的草已经魆綠了。
(24)这条河的水魆清,清的可以看见河底的鱼。
“乔”“血”,表示“很”“非常”,主要用来修饰表示主观感觉的形容词,而且用在消极方面,以表示对某种感觉的不满,或者对某事物抒发不满的感觉。如:
(25)今天乔冷,我们就不出去玩了。
(26)今天下午没吃饭,乔饿。
(27)这个山楂血酸,不好吃。
以上所列的搭配范围较宽泛的“很”类程度副词,相较于利川方言,费县方言比较简单,用法相对没有那么复杂,但是费县方言“很”类程度副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县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和利川方言一样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有着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语法功能探析
(一)句法功能
在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中,“很”类程度副词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存在差异的地方。两大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也有共同的特点,即“很”类程度副词都不能单说。
“很”类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存在显著的区别,即费县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只能在句中作状语;利川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不仅可以作状语,还可以作补语。
(30)她的手迅白的。
(31)鞋带带绑得梆紧的。
第二,作补语。在利川方言中,部分“很”类程度副词在句中作补语,这类程度副词如“惨、登、糟、要死、要命”。具体实例如下:
(32)他听了个笑话哒,各笑惨哒。
(33)别人说他的坏话被他听到哒,他各气登哒。
(34)他又打架哒,他老汉气糟哒。
(35)手被开水烫哒,痛得要死。
第三,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在利川方言中,“很”类程度副词“死”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如:
(36)他的样子死难看。
(37)今天真的是热死哒。
前面说过,在费县方言中,“很”类程度副词只能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很”类程度副词和所修饰的形容词代表一个单一的句法成分,它们已经固化成为一个词。如:
(38)今天干了一堆活儿,乔累。
(39)这个苹果稀甜,太好吃了。
(40)这个杏血酸,我不想吃。
(41)外面黢黑了,不要再出去了。
(42)这盘咸菜齁咸,要少吃。
这些“很”类程度副词在句中都只能修饰形容词,作状语。
(二)虚化机制
两大方言中的部分“很”类程度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张谊生认为:“与副词有关的虚化现象,包括三个阶段:名、动、形实词向副词的转化;副词内部由略虚向较虚的转化;副词向更虚的词类,譬如连词、语气词的转变。”[3]两大方言中的部分副词都是由名、动、形实词向副词转化而来的。如利川方言中的“登”:
“登”作动词用时表示“(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刊登或记载、(谷物)成熟”;用作名词时表示姓氏。(《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286页)在“登”的进一步使用中,词性发生一定的变化,将其放在一定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该动作或性质所要表达的程度之甚。如:
(43)瞌睡来登哒。
(44)运气好登哒。
除此之外,利川方言中的这类副词还包括“梆、稀、焦、飞、迅”等。
如费县方言中的“透”:
透,作动词,指“(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暗地里告诉;显露”;作形容词,指“透彻;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376页)。“透”的副词用法是在其隐含意义的基础上引申泛化而来的。在费县方言中,作副词时,常用来修饰形容词,一般用来形容整体质地松软的事物,表示事物松软的程度。如:
(45)肉已经炖的透烂了。
(46)那个面包透宣,很好吃。
(47)这个杏透烘了,不要吃了。
费县方言中的这类副词还包括:“喷、锋、多、透、焦、搓、黢、铮、乔、瞎、血、窟”等。
四、结语
利川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略多于费县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两大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差别,即费县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只能在句中作状语,利川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不仅可以作状语,还可以作补语。除此之外,两大方言中的部分“很”类程度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两大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应用范围单一,二是应用范围宽泛。总的来讲,两大方言的“很”类程度副词都使得所要表达的东西更加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更加丰富。
注释:
①在方言中,有的字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汉字,所以用“□”代替,下同。
参考文献:
[1]丁声树主编.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夏娟.四川方言程度副词研究补遗[J].语文学刊,2016(1):55-57.
[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34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