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奇葩”的语法功能转化
2015-01-05黄翘楚
黄翘楚
内容摘要:“奇葩”一词本指珍奇的花朵,后引申用以比喻出众的作品。然而,近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用“很奇葩”来形容一个人或某事物荒诞离奇,与其本义引申义相差甚远。本文拟从探查“奇葩”的词义转化,分析其进入小句语法的功能。
关键词:“奇葩” 很+NP 词义转化 语法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交际当中使用网络的群体越来越多,网络成为了出现新词新语最为活跃的地方,不仅如此,更有些旧词在其交际运用当中摇身一变,演化出新词义新用法。如微博话题或天涯论坛中常见的“八一八我的奇葩室友”,或者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这事儿真奇葩”,这些语句中的“奇葩”已然在语境制约下突破了其传统语义用法。网络语言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研究的焦点之一,这些与原义截然不同的新词义新用法,不但反映和制约了语言使用者的文化意识,也引起了学者对此现象的探索。
一.奇葩的基本含义
首先我们查阅《汉语大词典》可知,“奇葩”的含义分为两种:
a.珍奇的花。
(1)“只见万种奇葩呈艳丽,十分春色在枝头。”(明·朱鼎《玉镜台记·庆赏》)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此种用法的出现,大多都是用以表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如:
(2)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宋·柳永 《玉女摇仙佩》)
(3)幽阁深沉,问佳人:为何懒添眉黛?针线日长,图史春闲,谁解屡傍妆台?绛罗深护奇葩小,还不许蜂识莺猜。(净丑唱)笑琐窗,多少玉人无赖!(元·高明《蔡伯喈琵琶记》)
b.喻出众的作品。
(4)《丝路花雨》这朵鲜艳多姿的艺术奇葩,给死者以怀念,给生者以欣慰。(碧野《名城颂》)
这种用法常出现于各种介绍性的较为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用以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态度,对该作品或人物给予别具一格,不同寻常等极高的评价。如:
(5)顺德美食中,不仅顺德菜享有较高声誉,顺德点心亦以制作精细、外形雅致、松脆可口见长,有双皮奶等11种名特小吃入选“中华名小吃”,成为顺德美食中的另一朵奇葩。(人民网《岭南鱼米乡 美食新名片》)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奇葩”原义和常用的基本义,都基本包含着中性或者褒义的感情色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来表达一种对某种事物出类拔萃,超越平常的赞叹。而这种基本用法虽适用范围较广,但其适用频率却一直不高,多见于艺术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或介绍类、纪实性文章中。但当“奇葩”作为网络用语进入言语活动之后,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通过认知能力将始源域和目标域联系起来,产生了更为复杂的语用功能,词义发生改变,使用频率陡增,现如今多见于口语或媒体标题中,新兴义常用来表达一种说话人对某种现象或某类人嘲讽的评论性色彩。接下来我们来考察“奇葩”作为网络用语产生的新义和新用法。
二.渐成潮流的新义语用现象
作为网络用语,“奇葩”、“极品”的词义已发生变化,网友们赋予了它向另一个方向泛化引申的新概念,经过收集语料,我们可以基本总结出“奇葩”新义的二种类型:
c.举止怪异,行为不符合大众观念的人
(6)茶歇时,林三三向我们诉苦,她有个闺密,各种奇葩。(北青网《生命中总需要几个奇葩朋友》)
d.常人难以理解,不能接受的离奇现象
(7)“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请说明理由。”在湖北武汉举行的两场招聘会中,“奇葩”试题让应聘大学生惊呼“雷人”。 (《北京日报》2012年11月15日)
(8)奇葩!学渣学霸火拼开学第一天,女神花落谁家院?(天涯论坛)
根据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奇葩”新义的一些用法:
e.在句中作宾语,仍保持具有名词性,可以受数量词语的修饰。
(9)面对王宝,徐朗无奈地说,“你是从哪儿捞出来的奇葩啊?”(电影《泰囧》)
(10)人民日报:安倍是国际政坛上一朵语无伦次的“奇葩”(凤凰网)
f.在句中作定语,表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即形容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事物异于常人的评价,并渴望得到认同的心理。可以受“很/更/特别/太/有点”等程度副词修饰,也能够修饰名词。
(11)明星的要求有时很奇葩 (深圳市民周报)
(12)非诚勿扰“奇葩哥”惊人言论惹众怒 孟非罕见“发飙”:“你可以走了”(江苏卫视官方频道)
三.浅析“奇葩”新义的语用倾向
由上述语料例子可以得出“奇葩”在现代交际活动中出现新义的语用和语法功能,与其原来的基本含义的语用与语法功能发生了明显的不同,并且可以明显观察得出语料中大部分进入“很+奇葩”的结构中的,大多都是“奇葩”的贬性含义。在“奇葩”一词的基本语义中也有名词性意义,原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后引申比喻出众的作品。为什么会出现进入到“很+NP”的结构槽中的名词性不是指褒义的花朵或作品,而是表贬义的另类离奇、令人难以想象的人或行为这种情况呢?
“很+NP”结构“名词受副词修饰时,总要受到或大或小的限制,不像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那样自由”。因此,“虽然副词可以修饰名词,但是同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比较起来,无论如何,也只能算是特殊现象”(邢福义)。
这类结构由第一部分的程度词“很、太、真、特别”等副词,以及第二部分的名词组成,经过语料收集我们可以看到“奇葩”进入“很+NP”构式,形容词化的明显倾向:
(13)房子一直是在外务工人员心里的痛,近日,广州公租房出现特别奇葩的现象,三房一厅的使用面积不及两房一厅大,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这大小难道不是给婴儿准备的嘛?(新华湖北 2014年1月)
(14)网曝陆良一学生“吹泡泡”被开除,网友称学校太“奇葩”(珠江源新闻网)
(15)竹板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夸一夸,深圳天气真奇葩,历史之最太可怕,出门瞬间手被冻成冰疙瘩。(新浪微博)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例(13)中的“特别奇葩”在句中作定语,例(14)、(15)中的“太奇葩”以及“真奇葩”在句子结构中作谓语,都表达的是说话人对异于常人、难以接受的人或现象表达一种调侃、讽刺等评论性感情,进入“很NP”结构槽的“奇葩”的词义都是属于形容举止怪异、难以理解的人或事物的贬义网络新义,皆没有出现“奇葩”作为珍奇花朵等的褒义名词性意义。
我们知道,“很+NP”结构槽能够接纳的名词是有一定语义条件制约的,能进入到该结构槽中的“名词需能够从气质、作风、样式、气味、势态等方面,反映说话人的某种特异感受”(邢福义),那么“奇葩”到底是指人名词抑或是事物名词呢?
我认为“奇葩”一词受语境制约兼容了指人名词性和事物名词性,作为名词时,中心义是人或事物,限定义是与众不同、离奇古怪,当它受到“很、最、太、更、真”等程度副词修饰时,受语境制约凸显的是其限定义,其中心义地位降低,用以反映出说话人对某人或某事物产生的特定的感受。
四.总结
汉语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在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说》里曾经指出,“在由各类各级语法实体所构成的汉语语法系统中,小句居于中枢地位。由于汉语的词缺乏形态变化,语法系统中的词只有在小句的控制约束下才能明确显示其语法特性和语法职能才能发挥特定的语法作用”。“入句显类”和“入句变类”都是词性句规约的重要表现。“很X”正是对形容词词性句规约的一种句法结构槽。“奇葩”作为名词进入结构槽时在小句中逐渐失去了其褒义名词的描写特征,转而凸显了其贬义的特征义。
笔者在《人民网》的搜索中查到约1734项语料,搜索新浪微博共找到约965728例,随机抽取与《人民日报》同等数量300例,对比了“奇葩”传统义与流行新义在不同语体中的语用倾向,并对其语法功能在其中体现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目前“奇葩”在正式语体中多用于解释说明作品或物品“珍贵罕有”,常见于介绍文化、艺术等说明性文章或诗歌当中,而在口语性质较强,非正式语体中其表“令人难以接受的人或现象”的流行新义明显使用频率骤增。由此我们可以预测,类似“奇葩”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不停变化,出现的新义虽然一时令人难以理解,但基于人们认知的共同基础空间能够在互相交流中达成共识相互认同。与此同时,旧词的基本含义也并没有随着环境而消退,根据不同言语主体、不同交际环境以及不同的所载的语体形式上,“奇葩”的新旧语义及其语法功能出现了活跃的变化,这也是与人们灵活多变的使用语言息息相关的。
参考文献
[1]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1997(2)
[4]王冬梅 .奇葩究竟是美人娇还是怪胚.[J].剑南文学,2013(5)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贾娟娟.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词汇研究——以网络话语交际中的词汇为例.[D].南昌大学.2009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