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自媒体对大学新生情绪疏导的可行性和措施探究

2018-10-23邓洪燕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自媒体可行性

【摘 要】本文指出当前高职院校情绪安抚与疏导中存在疏导对象筛选工作滞后、集体心理辅导的沟通效果不能长期持续等问题,分析高职院校自媒体对大学新生情绪疏导的可行性,提出基于议程设置理论从议题认知对策、议题凸显对策、序列对策等方面探索高校自媒体对大学新生情绪的疏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 自媒体 大学新生 情绪疏导 可行性 对策 议程设置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118-03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尤其在第一个学期里,往往因为周边人物、习惯、环境等因素的改變带来不适感,出现诸多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流。本文以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为研究时段,探索利用高校自媒体的传播功能克服传统安抚方式的弊端,有效缓解、消除大一新生的负面情绪。

一、大一新生情绪特性

(一)孤独感与陌生感。大学校园常常给新生“大、空、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传递给新生,往往会产生出孤独、陌生的情绪。这种情绪一方面来源于学习环境的陌生。新生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远离家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会倍感孤独和无助。如果长时间找不到朋友,苦闷的孤独感甚至造成部分新生入学初期就产生退学念头。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学习领域的陌生。高职院校以技能培养为主,这与学生在初、高中时期接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完全不同。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时,因为陌生,新生难免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对于学业产生消极的态度,认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前途一片黑暗。

(二)压力感和失落感。大学课程较之高中课程会更为专业、系统,但是教学管理却更为宽松,学生需要更多自律性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并取得成功。一旦出现了适应困难,学生往往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加上原来就存在的孤独感,会使学生无法接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喜欢将大学校园、大学学习生活的林林总总和其他院校的同学比较,当这种比较出现了所谓的“差距”时,失落感就会由此产生,加之社会对职业院校仍存在一定的偏见,失落感则会更为加剧。此时,倘若失落感任其发展,就有可能造成极大的负面冲击,直接对学习和行为产生干扰。

二、高职院校情绪安抚与疏导存在的弊端

对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开展情绪安抚和疏导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和谐大学的关键所在。目前,对于新生的情绪安抚与疏导工作通常由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通过监控和观察学生的方式进行对象筛选,对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采取心理辅导和沟通方式进行情绪安抚与疏导,但常规的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一)师生比例大,疏导对象筛选工作滞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心理失衡,具有潜在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隐蔽期内,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易被发现,也不会表现出严重的危害性。然而,当一定的环境条件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就有可能爆发。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潜伏期内往往得不到及时重视,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从而错过了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安抚的黄金时期,可能会导致一些较为严重的后果。即便产生了实际的沟通,但由于专业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人数与新生的比例相差较大,导致无论是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专业辅导员、专业班主任都无法对所有新生进行有效的一对一沟通,这可能会使不安定隐患演变成校园安全事件。

(二)集体心理辅导活动易出现死角,沟通效果不能长期持续。学生的情绪转换往往带有阶段性的特征。伴随着校园不同主题生活,新生会出现阶段性的情绪变化。以开学为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新生要经历入学、军训、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学习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于独自在外求学的新生来说都是一次历练,或多或少的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但矛盾的是,老师并不能在这个过程中长期陪伴在学生身边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沟通可能会出现真空。

团队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中经常会被使用到,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利用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建立高校心理辅导室,并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活动。这种运用团队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进行疏导的方式比其他方法更加经济,可以顾及大部分新生。一般来说,团队心理辅导可以划分为治疗性和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两种模式。其中,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起到紧急心理支持和疏导作用,通常用于人格问题、人际问题、重大的生活变故等状况出现时;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塑造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人际互动、开发自我潜能和凝聚团体为目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创建人际关系。但无论是治疗性或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仍然存在以面带点、忽视个性需求被动性大于主动性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自媒体对大学新生情绪疏导的可行性

自媒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与传统的点对面传播模式而言,自媒体借助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电子化传播手段以其“低门槛”的传播准入条件成为普泛化、自主化的私人、平民传播,其传播特点通常具备个体化、自主性、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对象群体化、传播高速便捷等特点。目前,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高职院校自媒体包括学校官方网站、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等。高职院校自媒体对大一新生情绪疏导的可行性有以下方面。

(一)传播交互性强易打破孤僻感,实现积极的自我呈现。所谓积极的自我呈现是指个体按照理想自我进行呈现,选择性地呈现自身的积极方面,强调自身优点。高校自媒体用户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参与话题的点赞、评论和讨论活动。当一个新生在高校自媒体平台上参与其精心挑选的话题讨论时,这名新生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数隐性网状链接关系。因为对同一话题的共同兴趣,相互不认识的学生聚合在一起对信息进行自由共享和扩展、深化社会人际关系圈。高校自媒体不仅成为新生融入大学生活的桥梁,而且通过校园话题的参与、讨论,新生们很快融入校园圈子当中,最终实现积极的自我呈现。

(二)“二次传播”活跃内心情感,实现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指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冲突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和经验之间的协调,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在自媒体这样一个低门槛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界线变得模糊。在高校自媒体平台上,使用者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当一名新生对高校初始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历、价值观进行解读后就形成了“二次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该学生就此形成了一种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悦纳现实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

(三)自我表露有助于提升学生满足感。依照“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以自己的需要为动机使用媒介并获得需求满足。可见,人们在使用媒体时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带入其中,以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最先是由Jourard(1958)提出,是指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将个人信息与其进行交流的人)。青少年在与同伴的自我表露过程中能得到自我表达、自我澄清和自我认同,同时促进了亲密友谊关系的发展,从而减轻孤独感。

大一新生对于大学校园、专业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未知和好奇。他们作为校园新成员,对于一切新事物都有着强烈的交流和讨论需求,同时也需要寻找到这样一个可以提供交流的平台。

高校自媒体糅合了信息、语音、视频、图像、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意义集合体,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对他们身边发生的事件、故事进行采写、编辑的内容引起了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强烈共鸣。

这一群在年龄、兴趣、爱好、需求等诸多方面有着高度相似度的青年群体无疑是微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群体。在高校自媒体平台上,青年大学生可以敞开心扉,与同龄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大一新生可以通过平台积极向学长们请教;而同时,同一生活学习环境的青年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通过共同话题的交流,引发彼此间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同学之间相互进行思想的修正,获取正能量的同时达到心理满足。

四、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高校自媒体对大学新生情绪疏导的对策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的新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的新生相比较,校际间的差距、社会偏见是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必经的一道心理关卡。如何帮助他们跨越心中的“院校”落差鸿沟,克服心中的失落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生活中去是高校宣传人员在使用自媒体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宣传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决定了能否让新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清晰的学习目标。

事实上,面对新生的负面情绪,高校自媒体的针对性宣传并不能只是简单地追求宣传次数,而是应从有效避免负面情绪引发的负面冲击角度出发,运用议程设置原理在与次数相匹配的基础上侧重于宣传内容和宣传效果的渐进性,进而消除其对学习和行为产生的干扰。

议程设置理论源于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根据当时媒体研究表明,当大众传媒对某一事件给予的关注越多,公众对该事件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基于高校自媒体受众相对固定性的特点,由高校通过自媒体设置信息传播的主题和内容是赋予各种“校园主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大学生对身边及当下重要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以帮助新生克服第一学期负面情绪为例,论述议程设置传播对情绪疏导的三步走对策。

(一)针对情绪疏导的议题认知对策。议题认知对策是大学生情绪疏导的第一步,策略实施以新生入学一个月为最佳时机。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隐藏性和潜在性,学生本人非常可能忽略其负面情绪的存在,对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造成了的障碍。因此,通过高校自媒体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强调,可以使学生不可回避地认知到问题的存在,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议题被个人重视的过程。

高校自媒体作为传播者,这个阶段一般在新生入学需要设置的传播内容应为相互呼应的内容。如利用自媒体的平台推送新生入学须知、开辟心理咨询专栏,让心理咨询教师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与此同时,传播者可以精心制作一些校园风景、校园文化活动等推送提升大学校园生活的丰富性和对新生的吸引力。

在此基础上,高校传播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夜话互动功能,通过设置如“大学,如你初见吗?”“大学的第一天,此刻你在想什么?”等互动话题。

这一阶段通过常规传播内容一方面引起大学生对负面情绪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传播校园风采等正面内容从侧面引起新生的关注并激发他们参与校园活动的欲望和热情。同时,在互动话题中,网络反馈及时的特点,可以帮助高校传播者有效掌握信息传播的扩散程度、学生对此问题关注角度和关心程度,及时调整传播角度和内容,掌握学生的态度倾向,为后期更好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针对情绪疏导的议题凸显对策。议题凸显对策是大学生情绪疏导的第二步,主要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中段实施,为期2个月。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新生已经完成了军训项目并刚开始进入课堂学习。这一阶段,还沉浸在军训氛围里的新生对于大学课堂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情绪也会进入一个短暂的波动期。因此,这一时段的推送以帮助新生顺利转变心理状态为目的。

这一阶段推送强调的主题应突出“学习”重点。“学习”本身包含的内涵就相当丰富,而高职院校的“学习”还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高职院校传播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以自媒体为传播载体做足宣传和引导。

议题凸显强调的是对一个主题的不同角度和内容的强化、复数性宣传。以此为指导,高校传播者可策划展示与高职实践操作课程相关的推送,增强新生对高职院校学习的向往指数;开辟“学习榜样之星”等栏目,通过分享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学习经历,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同时,继续利用“心理咨询专栏”、夜话互动平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掌控和分析,及时进行干预。通过一系列推送宣传,在新生中形成正面舆论引导,有效屏蔽掉负面信息和情绪干扰,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认同感,让大学生从内心接受、重视这一时期的校园生活主题,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共识,寻求正确途径有效管控和疏导自己的情绪,正式进入学习轨道。

(三)针对情绪疏导的序列对策。序列对策是大学生情绪疏导的第三步,这一阶段实施时段较前二个时段稍长。主要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至整个寒假期间。这一阶段,绝大多数新生将会以忐忑不安的心情面临即将来临的大学第一次期末考试。对于新生来说,成绩极有可能成为左右他们今后学习热情的重要指标,影响他们学习的信心。

序列对策要求高校自媒体传播者通过不间断、周期性、多形式的方式发布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内容。为此,高校传播者应根据新生的情绪变动时段,将这一阶段大致划分为考试前、考试后及开学前三个内容推送周期。在这三个周期里,分别对如何备考、如何看待成绩、新学期计划等主题进行内容策划。

序列对策作为新媒体对新生负面情绪调节的最后一步,符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长期监控的要求。高校自媒体以周期性、不间断地形式在师生中强调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丰富校园传播题材和内容的同时,形成了师生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序列的认识,将此议题内容提升到校园生活的重要议事议程当中来,有效弥补了寒假期间被忽视的新生心理问题,为新生下学期以健康的心态返校打下良好的互动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土生,邓卓明.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2)

[2]丁倩,周宗奎,张永欣.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效应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

[3]杨颖,鲁小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5(23)

[4]申琦.自我表露与社交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研究——以上海市大学生的微信移動社交应用(APP)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4)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948)

【作者简介】邓洪燕(1980— ),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宣传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自媒体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