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路径探析

2018-10-23李俊果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融入慕课

【摘 要】本文分析慕课融入高职体育教学面临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难以延伸和拓展体育慕课教学;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难以统一,缺乏传统体育教学的人文教育;体育慕课抑制教与学的融合,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等问题,提出慕课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具体路径:扩大高职院校体育慕课覆盖面,打造高职体育慕课精品项目,聚集合力推进高职体育慕课发展。

【关键词】慕课 高职体育教学 融入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73-02

现阶段,一些知名大学在“慕课”平台上建设有体育教学的课程,以“爱课程”网站为例,该网站的慕课平台吸引许多高校建设慕课课程,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慕课“高职体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建设慕课“体育与健康”课程,等等。由此可见,“慕课”融入体育教学的趋势日益常态化。但是,将线上体育课程运用于实际体育教学课堂还有待完善。为此,如何把传统体育教学与“慕课”融合在一起,探索其相互结合的契合点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是一项急迫的工作。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全面分析和把握体育“慕课”教学出现的问题,对于推动“慕课”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慕课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面临问题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慕课以大众化、开放性等特点,为受教育者学习提供了最新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如何把传统体育教学与“慕课”融合在一起,探索其相互结合的契合点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任务之一。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建设有体育慕课课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在“爱课程”网站建设“高职体育”课程,这些院校通过职业体能教学模块与教学技战术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传播给学生学习,给职业院校体育“慕课”课程带来引领和辐射效应,起到高职慕课课程开发的典范作用。但是由于“慕课”课程建设需要拥有一定的师资队伍、资金、信息化技术并蕴含多种教育理念,制约着高职院校体育“慕课”课程建设。

(一)慕课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难以延伸和拓展体育慕课教学。慕课大众化、开放性等特点给教育带来了便捷,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由于慕课对师资队伍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要求较高,在一些高职院校推广和普及体育慕课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慕课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在教学效果和策略设计层面,应注重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对体能的需求,开展相应的实践锻炼课程。显然,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慕课并不适合所有的专业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应着重关注学习者(学生)和实施者(教师)、教学设计三者之间的互动效果,以便教师掌握学习者的技能掌握程度,从而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辅导。而在慕课中,隔空相对的教学和互动、在线交流,不足以延伸和拓展体育慕课教学。

(二)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难以统一,缺乏传统体育教学的人文教育。首先,学生学习的成效是检验体育慕课开展效果的判断与评价标准之一。慕课往往注重与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隔空相对的教学不足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专注力不在体育慕课,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其他领域,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把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次,传统体育教学上,教师对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技能传授,形成互动氛围,往往会把校园生活、课堂学习、人格塑造、情感交流、校园文化熏陶等人文教育渗透在课堂上,而体育慕课则难以实现这样的人文教育。

(三)体育慕课抑制教与学的融合,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慕课公开性特点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但是一些问题也显露出来。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存在辍学、高端作弊等作为,显示出诚信的缺失和无责任心的现象。另外,体育慕课信息量较大,现阶段的大学生难以从海量的信息中遴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抑制教与学的融合。假设采取体育慕课进行授课,线上和线下的教学都需要教学团队完成,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暇顾及学生技术的层次,也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上往往缺乏检验和评判标准。

二、慕课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具体路径

慕课结合了信息化技术的多元化特点,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且获取知识。“体育慕课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这些现代信息基础上进行信息叠加,由海量信息变成云量信息,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性,这是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所遥不可及的。”高职体育教学也应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建设体育慕课,遵循学生的体育教学诉求,实现体育慕课形态的完整性和互动性,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扩大高职院校体育慕课覆盖面。传统高职体育教学,多数是教师面对面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但是这样的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上,无法按照兴趣发展选择体育课程;同时课外的体育知识课程及训练内容难以灌输给学生。体育慕课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扩大高职院校体育慕课覆盖面,增加体育慕课的在线学习人数规模,丰富教学内容和项目设置以形成有效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良性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本校高职体育课程之外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二)打造高职体育慕课精品项目。体育慕课精品项目既要体现国际化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本土化的教学改革发展需求。“体育慕课的课程内容必须满足学习者的个人生活和未来职业的需求,只有兴趣使然才能赋予慕课使用的价值意义,体育慕课才能具有生命力。”高职体育慕课可以以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运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学习方法,通过简短的学习视频展示出体能锻炼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打造职业体能慕课,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学习,构建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实现高职体育慕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聚集合力推进高职体育慕课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结合优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开展体育慕课的建设;同时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职业性特点,积极深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一是充分发展高职体育慕课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方面起到的促进力,建设高职体育慕课的师资队伍,创建体育慕课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互动性的服务系统,建立起良性的体育慕课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体育慕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新型学习模式。二是与其他高职院校构建高职体育慕课联盟,并发挥慕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集合企业有效资源与资金扶持,实现各高职院校体育慕课的资源共享,持续发展高职体育慕课。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为广大师生、管理者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进一步深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现阶段,高职体育慕课教学迎合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但体育慕课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师资团队、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内容的优化遴选等耦合在一起才能建立全新的高职体育慕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梁政东.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性体育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C版),2015(6)

[2]金成平.體育慕课现象的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

[3]符巍.大数据时代 MOOC 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MOOC 融入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效果研究”(GXGZJG2017B037);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GXGZJG2016A057)

【作者简介】李俊果(1982— ),女,河南洛阳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及高校学生管理。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教学融入慕课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高职体育教学中意念训练法的运用分析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