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药物流实践课程设计探索
2018-10-23刘曦
刘曦
【摘 要】本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论述高职医药物流实践课程设计,从课程目标定位、目标岗位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考核设计等方面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药物流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提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设计与开发校内实训教学材料、配备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条件等建议。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医药物流 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60-03
近年来,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方面达成共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性训练,提升学生在医药物流方面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为学生在校学习与实习就业之间搭建桥梁。本文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物流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医药物流实践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之一。工作过程的内涵是以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为学习内容。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通过感性认识所学的职业(专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有着鲜明行业特色。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国家对药品质量的监管非常严格,我国新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无论是对从业人员还是对药品经营企业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运输等控制药品流通环节都进行了严格规定。如何使学生毕业上岗后迅速从“新手”成为职业内“专家”,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校提前接触工作任务,了解工作过程,掌握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体系。本文借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技能型、职业针对性、实用性等特征,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着力点,以医药物流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经典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医药物流实践教学模式。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医药物流实践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实训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和“任务化”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做合一。
(二)课程设计思路。高职医药物流类课程实训体系的设计围绕着“工作过程”展开,融合现代的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将要走向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在基于工作過程的学习模式中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能力。课程设计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医药物流实践课程的总体设计
(一)课程目标定位。为实现课程和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在构建医药物流实践课程之前,应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商贸系邀请了来自广西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广西白云山盈康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友和古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并以走访企业、工作反馈和人才需求问卷调查、跟踪毕业生实习情况等形式分别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不同角度获取关于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通过医药物流课程实践体系中各项工作任务的训练,掌握医药物流企业中仓储业务的相关知识,掌握仓储管理的作业流程,学会操作物流设施设备,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仓库、运输管理等,让学生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体系的训练下了解工作过程,培养职业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体系。
(二)目标岗位设计。通过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情况的跟踪、统计和调查,结合企业座谈会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毕业生在进入医药流通企业前两年主要从事的初级岗位有接单员、验货员、仓储保管员、拣货员等(见表1)。通过与用人单位、行业专家进行沟通,并对岗位的工作能力进行分解,我们总结出毕业生胜任以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两大能力:
1.仓储与配送作业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体系的训练,熟练掌握药品进出库的办理流程,核对货物入库凭证、清点、验收入库货物并办理货物交接手续;安排库位,合理堆垛;填制、报送各类物流单据,定期盘点,上报盘点报告;对在库货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作业;实施仓储物流安全管理等。
2.物流设备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体系的训练,熟练操作医药流通企业中的各类物流设施设备,如手动液压搬运车、手动堆高车、射频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条码技术等。
(三)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也被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来自企业实践,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在确定目标岗位之后,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必要性、可行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模块来划分教学内容,以任务为载体,遵循从简入深的原则来组织教学。见表2。
(四)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课程更应强调学生的自我构建,培养学生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情景的设计者,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教师以一个个实训项目为驱动,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在医药物流类课程实训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等一系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形成更大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考核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药物流类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将改变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观念,教师由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团结精神。鉴于此,传统的理论考核难以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逐渐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参与各项物流操作活动的数量程度上,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侧重能力、技能、态度方面的综合评价(见表3)。过程性考核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将来的实习打下基础。
四、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医药物流实践课程设计的思考
(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并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应包实训开展、社会实践、企业工作实习、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深度沟通与合作。校企合作不仅解决院校师资培训的问题、实践基地建设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定。因此,学校不仅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的领域和内容,不仅方便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聘请企业行家里手来讲授与训练,加强企业工作与学校的教育对接工作,也便于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工作。
(二)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设计要求任课教学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岗位工作与教学实践经验,不仅要随时更新医药流通企业和物流行业运营的新趋势、新技术,还要积极和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发现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求任课老师和实训带教老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战能力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课前要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和经典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分析核心技能,设计学习情景,构建工作环境;课中要对学生提供操作指导,并對课堂活动进行(下转第74页)(上接第61页)全面监控,及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课后还要注意搜集、整理、提炼相关的案例、情景,并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和改进。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看,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教学带头人,还需要一些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补充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
(三)校内实训教学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设计和开发出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相匹配的实训教学材料,包含实训课件、微课、实训指导用书、单元项目考核标准等,才能保证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顺利开展。
(四)配备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条件。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药物流类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要求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训条件,配备与企业真实工作流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软硬件,乃至真实的产品,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布置规划,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为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晓燕.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8)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0
[4]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GZJG2016B047)
【作者简介】刘 曦(1984— ),女,回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