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PHP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实践分析

2018-10-23何首武李晓英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实践高职

何首武 李晓英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PHP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混合教学模式,从混合教学设计与学习评价两方面着手,阐述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与问卷调查等数据,对混合教学的实践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 高职 PHP程序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47-03

近年来,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中受到了广泛关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研究者指出混合式学习设计是未来1~2年内推动高等教育的技术应用趋势之一。混合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混合式学习进行实践探索,但还鲜有对高职程序设计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学习评价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将混合教学模式引入PHP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并对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与传统教学实施进行对比分析,为不断改善混合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一、PHP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一)课情分析。PHP程序设计是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PHP基本语法与编程规范,初步具备运用PHP语言进行动态网站开发的能力。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二上学期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前期问卷调查,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对在线学习有一定的接受度,并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现阶段PHP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语法、轻应用的现象,学生往往被抽象的理论和繁杂的语法规则束缚,导致实践动手能力差,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方法落后。传统课堂主要以教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参与度不高。三是课程评价方式单一。课程考核内容大多是知识点的再现,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考查普遍不足。

二、PHP程序设计的混合教学实践

(一)混合教学设计。笔者基于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络教学平台,从线上→线下→线上、课前→课中→课后,构建程序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该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以案例(项目)训练为手段,设计理论学习与技能掌握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对PHP课程学习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划分为8个教学模块,涵盖PHP环境部署、PHP语法基础、数据库操作、表单与会话技术、文件与图像技术、面向对象编程等。教学模块细分为知识单元,对知识单元进行精心设计,混合课程单元设计见表1。以下分别描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

【案例1】运用while循环语句打印金字塔

【案例2】使用for循环语句实现九九乘法表 学生课堂能够完成“案例1”与“案例2”编程训练,程序运行通过,结果正确

课后

复习 回顾单元知识点,实现知识应用和总结归纳 【单元作业】使用循环语句计算100以内的奇数和

【讨论话题】“for循环语句”与“while循环语句”的各自特点与适应情况 能够完成“单元作业”,程序运行通过,结果正确

1.线上课前预习。此阶段,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重点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并准备内容导学、文本资料、作业、测试题等相关教学资源,通过THEOL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根据内容导学,在THEOL平台上以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知识点微视频,完成单元测试,并就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疑问,参与线上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结果,进行学习行为监管,将线上反映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作为课堂教学讨论的主题。

2.课堂面对面教学。此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反馈,首先进行重难点强化,就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与答疑。然后进入程序训练阶段,该阶段采取“案例分析→知识点解析→编程训练”的流程。案例分析主要由教师引导,分析编程思想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知识点解析则解析相应的语法规则及程序代码风格,积累学生的程序阅读量。编程训练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完成算法描述及源代码编写。最后,学生分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对该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点评。

3.课后巩固复习。此阶段,教师将课堂授课资源上传到THEOL平台,并布置课后任务,以便学生巩固复习。课后任务的形式可以是拓展案例、归纳单元知识、总结讨论及学习反思等。学生通过回顾授课资源,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完成课后任务提交到平台,并通过平台交流学习心得以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则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以及拓展学习。

(二)混合学习评价。混合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学生在线学习情况、面授成绩和期末考核等三个部分。其中,在线学习情况包括THEOL平台下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学习教学材料、讨论互动以及完成作业与测试等情况;面授成绩涵盖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汇报、实验任务完成程度等活动情况;期末考核以期末考试、成果汇报等形式进行。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详见表2。

三、混合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一)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提取试点班88名学生一学期16周在线学习记录,并按照表2中“在线学习情况”评价指标,计算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成绩。经计算,试点班在线学习的平均成绩约为76分,约68%的学习者获得80分以上的优良成绩。62.3%的学习者在线时长超过班级平均水平(13.8h)。从线上活动表现来看,学生在线测试的完成率高达85%,75.8%的学生提交了全部课程作业。整学期教师发布讨论话题16次,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区累计588人次,平均6.6次/人。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在THEOL平臺教学活动参与度整体比较高,但交互性较差。同时,THEOL平台访问记录(如图1所示)反映出大多数学生集中在课程当天参与线上课程,其余时间主动参与较少,表明混合课程的吸引力不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二)学习效果分析。由于试点班和普通班的教学流程不同,最终学习评价指标也不同,所以表3仅就期末笔试成绩进行了对比。表3数据显示,混合教学模式下,试点班的期末笔试成绩整体优于普通班。此外,对比普通班,试点班的编程累计行数(TLOC)和单个程序行数(SLOC)比普通班有较大的提高,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方面,试点班的优势更加明显。

对试点班综合成绩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线上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期末笔试成绩往往较高;而期末笔试成绩较低的学生,则存在在线学习时间安排少、教学材料访问频率低或线上作业与测试质量低等问题。可以认为,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将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

(三)学习体验问卷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利用THEOL平台发布并回收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参考赵国栋的学生混合式学习满意度度量表,并进行适当改编,设计了7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题。

1.混合课程的满意度。图2显示,4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高达85%,7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可以满足学习需求。关于混合课程设计是否合理,91%的学生表示认同。

2.混合教学的适应性。由图3得到,63%的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并认为课程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被问及“后续课程是否愿意继续使用基于THEOL的混合式学习”时,75%的学生持肯定态度。

3.主观题的反馈。问卷主观题涉及课程的学习体会和改进建议。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认为混合课程增加了课外学习时间,但在实体课堂中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解决了学生的刚性需求。二是在实体课堂方面,学生希望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期望教师引入生活化教学案例,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反思与完善

一学期的混合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混合设计吸引力不够,交互设计不足等。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混合课程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聚合效应。混合教学的实施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在对课程目标、内容、特征、对象等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二,精心组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依据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分解教学内容,区分哪些内容需要在线呈现,哪些内容需要课堂讲授,保证线上、线下学习各有侧重且有机融合。比如线上着重展现PHP语言基本语法与编程风格;线下则强化实践,注重学生解决问题与编程能力的培养。

第三,建立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取得学习成效的关键。让学生“带着嘴来上课”,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及时反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供不同的交互策略,使得学生在课堂内在更高层级上发生有效的学习行为。

第四,加大对混合教学的支持度。混合教学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支持。教师应从混合课程设计、实施、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鼓励教师投身混合教学改革,促进混合教学的常态化。

总之,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设计和各种教学策略的使用,支持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本研究期望通过PHP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混合教学模式,改进混合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 亚当斯贝克尔,M 卡明斯,A 戴维斯,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J].开放学习研究,2017(2)

[2]杨颖,曹红兵,王诗兵,等.基于MOOC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3]常耀辉.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

[4]王佳利,李斌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校本混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

[5]柯清超.混合学习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8(8)

[6]唐文秀,石晋阳,陈刚.混合学习五维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8)

[7]赵国栋,原帅.混合式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大学教学网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6)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PHP程序设计课程为例”(GXGZJG2016B035);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2014KGB09;2015KGA06)

【作者简介】何首武(1979— ),男,山西河曲人,講师,研究方向:大数据处理、职业教育;李晓英(1981— ),女,山西汾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职业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模式实践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研究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