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10-23刘雪花万志全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刘雪花 万志全

摘 要: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该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指引了方向。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须思考及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249-03

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12月14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也对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会议充分肯定了一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并且着重要求各高校在认真领会该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站在新起点总结新经验,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聚焦新要求落实新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业绩。可以说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攻坚克难意义不凡。其不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和理论依据,也为“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指引了方向。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如何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1]等新问题,成为全体教育者亟须思考及面对的问题。

根据几年来一线学生工作经验,结合深入学习2016年和2017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要求,笔者一直在反思和总结“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学生”“我拿什么赢得你,我的学生”。基于此,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为渠道,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2]大学生理想信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样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怎样拓宽和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使命。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我们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和新时代的速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效果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体系,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外,要充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此外,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必须要将遵循规律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始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发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充分发挥课外教育的延伸补充作用,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扎实推进实践育人。总体来说,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育,我们都应始终牢记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育人成才过程中,培育大学精神,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把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以安全稳定为保障,生活关心与心理关怀为切入点,提升服务育人质量

大学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晴雨表,这一群体的安全稳定关系着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很多时候来自学业前途的困惑、家庭经济的压力、来自成长过程中的痛苦经历,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失衡、来自社会不良行为与思潮的诱惑、外在突发事件的干扰等社会生活与心理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会导致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靶向服务。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在管理与服务中真正以学生为本,用真诚和真心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和促进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不仅要坚持那些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仍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学生工作方法的使用,积极与学生谈心谈话,通过班会、个别谈话、学生骨干培训、党员模范带动等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力求解决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业上遇到的难题;还要结合互联网时代和当前学生的特征,积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网络阵地中主动出击,利用微博、微信、QQ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深入学生群体,建立长效的师生沟通平台和灵敏的安全预警机制。

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及日常管理中,应有意识渗透教育、管理、服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不仅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亦具有教育、管理和服务他人的能力,真正做到“自助、助人”,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道德提升与智力发展并重,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从各种网站、社团、空间、朋友圈中看世界、读新闻、谈感悟,这种具有极大自主性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不仅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加快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能够使大学生比以往更加便捷地获取新知识。但是,即便能够如此便捷的学习,当前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却是大学生的知识延伸缩短了,知识深度变浅了,思考时间减少了,理想信念动摇了,道德是非观念淡薄了。可以说,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德才兼备”已然成为社会选人用人的重要尺度。

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3]用德统治才,才能保证才的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國家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因此,在中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前,针对现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道德提升和智力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显得紧迫而又必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在大学生中滋生甚至蔓延,着力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使大学生在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仍能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通过对“德”的把握来确立自身的言行准则,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抑恶扬善、明辨是非、选择高尚、摒弃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四、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落实责任与齐抓共管相结合,构建系统化育人机制

教人先明己,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着重强调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4],并提出“四个相统一”的标准之后,中共十九大亦对此方面做了阐述。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该提法不仅重申了教师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地位,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做了明确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5]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育人成才的关键。高校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并妥善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几个基础性问题。换而言之,高校要完成教育育人的使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目标,必须培育一支具有崇高人格素养、坚强意志品质、治学严谨、精于业务能力的师资队伍。

除此之外,高校应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的十大育人功能,“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6],落实责任与齐抓共管相结合,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构建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全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贯彻实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助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

五、小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成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正确教育方法的使用。”[7]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时代背景,面对着人们已然深刻改变了的思想活动特点与思想道德实际,唯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实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可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面对不断发展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我们只有始终保有虚心好学的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适应持续多样的社会变革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改变。在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不仅大学生需要不间断地学习以获取新知,为人师者更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工作能力,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育人成才的崇高使命。相信通过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扮演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宜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13-02-02(11).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www.xinhuanet.com.

[5]石帮宏.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6).

[6]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党教[2017]62号),2017.

[7]刘雪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