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技术理性谈职业教育该如何培养人的技术观

2018-10-23刘建红

学理论·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刘建红

摘 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影响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变革,技术结构的变动推动职业教育结构的演变,技术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技术进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技术理性从诞生之初就倍受学术界的争议,西方福兰克学派的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更是将这种批判推向了高峰。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在社会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正视技术理性有助于职业教育中技术观的培养。个体技术观的形成有多种途径,职业教育要正视技术理性,培养学生了解行业动态,熟识最新技术;理性对待技术,敢用不滥用;勇于创新,旧技新用。

关键词:技术理性;职业教育;技术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198-03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研究技术,反对仅仅从外部效用和工具来理解技术,认为技术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象体现。从本质上说,技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关系和人类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技术(机器)无非是物化科学和资本科学。它们只是科学的一种具体形式。从知识形态到机器形态的发展,只是外在形态的发展。马克思还指出,“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是人通过作为社会体的存在而实现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它是社会个体的发展。在当今这个“后工业化时代”,除了极少数现代工艺技术无法渗透的地区之外,无处不充满着科学技术,几乎任何职业在入职前都必须先掌握相关的技术,并养成相关的技术和行业观念[1]。

一、职业教育与技术观

21世纪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多次在国家发展决议性的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描述为: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娴熟技艺和高超手艺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从这个概念不难看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技术观是最基本的一个步骤。而职业教育正是对技术观的培养要求最迫切的一种教育,可以说技术观的形成和培养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在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历程中,技术和技能的进步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变革的关键因素,因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影响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变革,技术结构的变动推动职业教育结构的演变,技术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技术进步推动职业教育辦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技术的要求[2]。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手工业时代,职业教育的形式只有学徒制,技术都是手工技术,学徒学习技术的途径就是跟随师父,学习和使用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谋生,并将这项技术作为终生的谋生手段。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技术决定着师徒双方的终生生活,师徒双方都对技术持无上尊敬甚至是敬畏的态度,有时甚至到了神化技术的地步。而由于每一项独特的技术都是获得更好生活资料的根本,所以师父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自身持有技术的独特性而有所保留。这就是手工业时代,保持技术独有,不轻易外传的技术观。

到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形式进入大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由于大工业的生产需要,需要一大批掌握熟练技术的工人,传统的学徒制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大批量的人才需求。于是出现了集体统一教学的职业教育,这一时期,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大机器生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在大机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操作的工人,这一时期的技术观就是对工具的使用能力的向往,对大机器的崇拜。随着对大机器生产的崇拜,甚至产生了极端的、科学技术决定论、工具理性等思想,有的哲学家甚至认为对工具的使用就是人交往的主要方式,对工具的使用能力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使用任何技术和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极端的工具理性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对人文的冷漠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种技术理性进行反思。

进入21世纪后,科技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个时代也被称之为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人们甚至产生离开这些科技产品生活将寸步难行的错觉。也有许多人完全受制于这些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人们开始对技术观进行新一轮的反思,许多人开始更加关注该如何将人的思想从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中解放出来,呼吁人回归自然,开始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的魅力,许多学者甚至将技术理性和人文关怀放在对立的角度去论证。职业教育也开始更多地渐渐地从只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技术观培养到开始关注职校学生的文化能力的成长。职业教育到了该思考如何避免培养出“懂技术的文盲”的时候了。

二、技术理性

(一)技术理性的含义

巨乃歧从积极的方面解释了技术理性的含义,他认为技术理性也是理性的一种形式,也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和典型性。技术理性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满足物质需求,这样的目标表明了“人”的一些本质特征,这是人类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技术理性也是一种理性,因而并不是指一味地追求手段或目的,而是要在追求手段的有效性的同时,做到科学合理,既满足社会物质的提升需求,又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它既追求实效,又包含目的。它不仅追求物质手段,还涉及以自然和社会为基础的知识储备。它既表达了自然的必然性,又达到了主体的目的。它不仅追求理想,强调效率,而且注重条件并迎合条件。因此,从本质上看,技术理性是人类各种理性的整合思考,是人类智慧在追求功能的有效性、合理性、规范性时的体现,是客观原因和主观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科学理性和经验理性的辩证统一[3]。

而在西方,法兰克福学派从20世纪初开始批判技术理性,马尔库塞把技术理性等同为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会控制人、社会和自然,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越来越深入地奴役和摧残着人性,它侵蚀人的自主意识,使人失去反抗性和批判性,成为只懂得追求物质满足的单面人。与价值理性不同,技术理性过度依赖技术,在使用技术过程中不考虑整体价值,片面追求短时经济效益,最终会引起社会阶层和秩序的混乱[4]。哈贝马斯则认为生产力理性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理性,虽然生产力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这种理性却并不是推动社会的最有力的部分,他强调的是交往理性。工具理性大范围进入生活领域,机械组合和各种量化的计算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生活领域变得单一[5]。

对待技术理性,应该综合以上不同方面的反思,充分肯定技术理性中价值理性的合理性,同时注意反省,防止僭越。不应该全盘否定技术理性,以理性的眼光来看技术理性,克服工具理性在人文领域的僭越,厘清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界限。在各种技术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今天,技术理性已不知不觉支配着人的生活,要注意发掘人文中被其遮蔽的部分,使其不至于被埋没,同时要发扬技术理性中的价值理性。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技术理性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技术,这里的理性是指在衡量事物价值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不偏激。所谓技术理性,就是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和使用技术带来的影响,考虑其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考虑其使用对人文等方面的影响。

(二)技术理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些学者曾就技术理性对教学的影响做过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的曹周天博士提出技术理性指导下的教学,教学活动的组织更加有序,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学效率更高了[6]。在职业教育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对于培养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应用者和实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长期以来,国家都提倡职业教育要勇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工学结合、如何进行实训安排、如何穿插理论讲授和实训演练才能让学生最快最好地掌握相应技能,这是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探索的,也是技术理性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三、技术观的形成途径

(一)家庭形成

这种方式形成技术观的前提条件是家庭中的直系亲属有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人,或者是家族有独特的产业,这种方式下形成技术观的人一般“子承父业”,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技术观有非常明显的稳定性,很难轻易被改变。这种技术观的形成途径多数存在于手工业时代,那个时代的技术多数由学徒制进行传授,而一代师傅长期形成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观念能够进行的最完整的传承一般都是家族传承。这种技术观的优点在于由于经过长期的实践,所以较为稳妥,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其缺点是有其视角的局限性和盲目的尚祖性,不思创新,总认为祖传的才是最好的,不易于已有技术的创新也不易于新观念的接受。

(二)个体在职业岗位上自然形成

这种方式形成的技术观受限于相应的职业,追求技术往往是为了职位升迁需要和单位小集体利益,而不考虑大众化利益,有利于个体的职业成长,但不利于多方面发展也不利于技术的社会效益的发挥。由于是在技术应用的第一线形成的技术观,这种技术观的人更看重技术的现实利益以及技术的可操作性,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将相应的技术应用于实际劳动中。但在这种技术观支撑下掌握的技术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将其用于一个地方,不善于延伸和变通。

(三)通过职业教育形成的技术

这里主要说的是学校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技术观是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职业教育争取让学生养成较理想的职业观。这里,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对技术的理论原理有一定的掌握,技术有一定的可延伸性。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政府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传授的思想吸收整个社会主流的影响,可以使之保持与社会相适应,且经过专门的挑选,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培养,有利于创新和成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校传授的技术往往较之于劳动一线的技术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样的,技术观也难免陈旧。

四、技术观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技术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了合适的技术观,学生才能为毕业后走上岗位打好基础。

(一)积极了解行业动态,熟识最新技术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重点教授的技术知识由于是要经过反复验证才能拿来教,所以难免较之于实际劳动中使用的技术有所落后,可能存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的技术还是十几甚至几十年前实际劳动中最常用的技术。如计算机应用,现在许多职业学校教学生的办公软件还是2003版的。学生学习的这些陈旧的技术对于将来到实际岗位之后要使用的技术的学习起到的是“引进门”的作用。但是职业教育不正是要培养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应用者和实用人才吗?如果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却不能立即走上岗位的话,肯定在就业竞争中会被普通教育毕业的学生比下去。所以职业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并对最新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紧随市场劳力需求的变化,技术观念不至于落后。

(二)理性对待技术,敢用不滥用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十分看重专业课的,与此相对应,对于传授最基本技能的文化课如语文数学英语课则大部分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逃文化课比逃专业课的概率要高出许多。而对于他们如此看重的专业课,他们在认真去学的同时有没有学到相应的应用技术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很大一部分的职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初入职业时几乎不敢用。许多职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别人问自己专业内的一些操作问题该怎么做时,都会得到诸如“这个我在我们学校实训课上做过,但没有真正做的经验,不敢做”这样的回答。一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几个可以独立组装计算机或者组建网絡的,就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了相关技能后,不敢于将之付诸实践。这就存在不敢用的情况。但也存在少数的职校学生认为自己学过了,就什么都可以做了,在工作中一开始就表现出什么都懂,可以独当一面的样子,可事实上却总是做错,这就是过于自信而滥用技术了。所以职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对待技术敢用不滥用的技术观。

(三)勇于创新,旧技新用

职校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技术知识都是较为基础的和陈旧的,想要在走入职业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就要有创新精神,将自己已有的技术进行创新,并与新的技术进行融汇。

五、总结

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将在受社会不断增长的关注中慢慢走向专业化,职业教育需要技术理性的指导,但也不能只重技术知识的传授,要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既懂技术又懂文化”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贵春.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2-73.

[2]夏金星.职业教育学实用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

[3]巨乃歧.关于技术理性的几点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4,24(5):6-12.

[4]蒯正明.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与超越[J].教学与研究,2015(5):105-112.

[5][德]哈贝马斯.生产力与交往——答克吕格问[J].曹卫东,班松梅,译.天津社会科学,2001(5):99-104.

[6]曹周天.技术理性下的教学批判[J].教学与管理,2014(8):23-25.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