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控
2018-10-23杨现勇
杨现勇
摘 要:价值观多元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并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价值观多元化形成的各种社会条件,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环境和现实基础,这既为拓展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应对,从而牢牢掌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挑战;掌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32-04
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同时存在多种价值观,各种价值观具有异质异态的差异性,彼此不能相互统一和替代。其中没有一种价值观优越于其他价值观,社会主体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多元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在价值观上的体现。中国社会传统上是一个价值观一元化的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体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全面发展,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已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价值观多元化发展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化,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因此,充分认识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价值观多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享话语权的空间
价值观多元化强调的是重视主体的利益诉求,尊重个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承认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意义,突破了以往的个体被巨大的群体意识所笼罩,自身的特征和个性不能显露出来的局面,使个人真正成为价值的主体,激发了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体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以受教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灌输方式,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者成长的内在需要和规律。在教育实践中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双向互动,使得受教者能够畅所欲言,与教育者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从而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霸权和集体失语的局面,进而使得教育效果更具实效性。个体存在以原子形态分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个体都有自身认识和实践的有限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二者价值观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一方面,教育者可以从众多的受教育者话语中吸取相关内容以充实自身,使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自身的话语空间;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通過教育者话语汲取自身所需的精神食粮从而有效促进自身的发展。两者的有效互动使得他们能够发挥各自所长,各取所需,从而实现双赢共进。
(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争夺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和中国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将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资本主义价值理念包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进行传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不断争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民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的觉醒。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敢于亮剑,勇于站在意识形态阵地争夺阵地的第一线[1]。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确保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控在党的手中。学术界针对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问题也进行研究和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争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意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党和政府特别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出了大量的指示。通过大众媒介的正面宣传,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争夺的意识。
(三)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建的动力
价值观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促进了多种价值观的互补与交流,推动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发展。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较多的开放性特征,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兼容并蓄,通过自身内容结构与要素的调整来适应环境,进而推动自身的发展。价值观教育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增强,对于价值的选择更加注重人本身的需求,若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要不断创新思想教育话语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和传播途径,以适应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建提供动力。话语的内容总是以相应的社会背景为基础,而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为话语内容的拓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网络的高度普及化使得网络话语产生并不断更新,网络语言在丰富我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引导性决定了其表达方式的严肃性、庄重性和官方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表达方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更接地气,也更易于接受,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传播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由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向立体传播方式转变,“微博”“微信”“推特”等自媒体平台颠覆了传统的宣传模式,使得个体始终处于信息的交流对话之中,从而取得了全方位的效果。
二、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与作用带来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分工的进一步精密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迈进,作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必然会对社会生活、文化、政治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使得价值观选择更趋向于多元”[2]。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的选择视野和可选择性进一步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唯一性丧失,由此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带来挑战。同时,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影响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特别是网络化传播的海量性所造成的信息选择的多样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弱化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构成了严重挑战。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各种信息充斥在世界各个角落,随着数字网络媒体和储存介质的进一步跨越式发展,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获得海量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中有正确的、中性的、错误的,甚至是危害性极大的也掺杂在其中。西方一些国家通过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对我国的互联网进行监控、渗透,扰乱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选择,模糊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思想的混乱和矛盾,使得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难度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受到严重冲击。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带来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需求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不同要求,是国家和个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指导方针,对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多种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人们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使得人们的价值选择面临困境。随着改革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人们由过去的高度依附于集体向个人主体意识觉醒转变;由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转向于注重发挥个人主体作用,不再拘泥于集体行动,而是创造性地拓展个人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的开放度、信息化程度日增,一方面,人们获取各种思想理论资源的可能性极大扩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受到来自各种渠道、甚至各种与主流信息不一致的思想的挑战;另一方面人们的批判意识不断增强,要说服广大群众,相信什么或接受什么,难度明显增大。”[3]受教者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对自身的定位、认知、选择、评价也呈现出个性化色彩,他们对主导价值观不再是一味地盲从和服从,而是基于自身利益,从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行考量,有时甚至产生怀疑。凡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就服从,对其利益限制的就采取批判态度,实用主义倾向较强,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掌控不强的现象。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挑战
传统的一元性社会,往往也是封闭性的社會,人们对外界的了解途径较少,占有的信息较为有限,思想具有封闭性和单纯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贯彻统治者意志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总是先于受教育者得到最核心的信息,并按照统治者的意图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施教。由于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近权威信息源,对信息的垄断使他们处于特殊地位,把控权牢牢掌握在教育者手中,增加了教育者的权威性。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共享性、互动性更加显现,人们了解社会的途径越来越多,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来源几乎是对等的,甚至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能力高于教育者,致使教育模式由单向的灌输式向互动交流式转变。而多元社会中个体的主体意识进一步觉醒,由过去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向主动获得、更新认识转变,并通过与自身实践相比较,主动获取、消化新思想。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获取知识的及时性、深刻性越来越与教育者趋平,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灌输完成的模式,由灌输性向双方平等对话转变,消解了施教者单向性的权威。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隐蔽化,难以再接受外施的思想引导和控制,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者预测受教育者思想变化的难度,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控。
三、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控对策
(一)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价值观自信,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更好地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信立足于理论自信。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应用。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实践探索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求,并经过高度的理论概括上升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和价值选择,能够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自信立足于道路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目标,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价值目标;实现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价值目标;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目标相契合。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沿着这条大道坚定地走下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驾护航,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应当积极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控。我们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主张,能够凝聚亿万人的智慧和力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是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念,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根本道德准则,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内容上的现实性和包容性;逻辑上的主导性和超越性”[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抵制错误和腐朽的思想,占领道德的制高点,掌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的阶级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达到特定的效果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代表着特定阶级的利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导向只能是一元的,即“在社会理想、思想道德、观念体系、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领域,全社会只允许一种思想理论体系作为它的指导思想和主导理论,不允许有其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同它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5]。一元性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一元性丧失必然导致思想领域的混乱,甚至变质。列宁指出:“輕视理论,对待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躲躲闪闪、摇摆不定,就必然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6]我们要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在重大原则、是非问题上鲜明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以十九大精神为向导,以中国梦为凝聚纽带,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主旋律。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确保话语权牢牢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否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有个性化发展要求和主体的多样性选择。因此,我们在坚定鲜明立场的同时,对于个体的多样化发展应该给予包容,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从哲学意义上讲,一元来源于多样,是对多样的高度概括、归纳,从而指导、选择多样,为多样指明方向;多样又是一元的表现,其丰富发展着一元的表现形式,服务于一元作用的有效发挥,受一元的指导和制约。离开一元,多样就会迷失方向,陷于无序发展的混乱状态,影响着一元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一元也不能离开多样,脱离多样性或限制多样性的发展,主导性就会孤立、单一,成为不起作用的形式、教条,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元主导基础上的多样发展。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7]。
(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实现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对人们进行的倾向性教育,包括整体目标即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即个性化目标。其根源是利益着力点不同,一方是群体利益,另一方是个体利益。个体利益是构成群体利益的单体,只有个体利益得到有效实现,群体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同时,群体利益又对个体利益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8]所以我们必须强化社会目标,将个体与整体相一致的目标进行归纳,升华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同时,还要充分尊重个性化目标,个体目标是实现整体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应当对个体差异化的目标追求给予正面引导和反馈。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9]只有坚持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一致,才能适应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现实,教育目标才能得到有效实现,才能掌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郑言.牢牢占领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J].红旗文稿,2015(2).
[2]逢锦聚,陶德麟,王展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7.
[3]李萍.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诠释[J].高校理论战线,2001(9).
[4]王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8).
[5]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2.
[6]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01.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