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论析

2018-10-23余志鹏

学理论·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思考价值引领高校辅导员

余志鹏

摘 要:图像时代的到来影响、改变着校园生活的面貌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图像化信息呈现出的浮躁浅表的直观性“显性”特征、价值引领的高集成性“隐性”特征、“虚与欲”的感性“美学”特征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注重提升自身的图像素养、注重强化与多学科师资协同育人、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

关键词: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新思考;认同教育;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192-03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由文字为中心的时代已经逐步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时代转变,其转变的实质是主体认知世界和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之间关系建设产生影响[1]。图像时代的到来使得图像化信息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图像化”学习生活成为新常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由理论化、抽象化引向形象化、直观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图像化信息呈现出“虚与欲”的感性“美学”特征、浮躁浅表的直观性“显性”特征、价值引领的高集成性“隐性”特征将影响、改变校园生活的面貌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必然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形势

图像时代指的是以图像文化主导文化形态的时代。它的到来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许多影响。如图像时代图像传播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不再表现出“你说我听”的顺从和服从,图像时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图像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泛娱乐化等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校辅导员必须清醒认识到,不管时代或者形势如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会改变,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和使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假设,反映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上就是其工作方式、工作特点、工作要求有了改变。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高校辅导员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之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与当前政策有关,还与时代发展、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经历了传统的语言说教、现实的实践价值认同教育等阶段。而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从文字化、符号化、平面化引向图像化、立體化,由文字逐渐转为图像信息和以图像为主的虚拟体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发生改变,高校辅导员习以为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生了渐进式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直接消亡,而是旧的东西与时代融合产生新的东西,进而带来更大的生产力。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的痛点、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与政策制定、落实执行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间隙”,政策很难能够及时覆盖和满足形势的需要和工作的需求,高校辅导员开展改革创新工作的步调不一致,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往往追在大学生的身后,而无法实现价值引领的作用,伴随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图像时代使得这样的现象更加突出。

其次,高校辅导员工作目前只有“硬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软件”建设方面较为缺乏,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软性”标准较难界定和认定使得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且部分高校在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时不到位、“力度不够”使得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受阻,遇到诸如两微一端图像信息审核等难于界定的情况,高校辅导员往往因把握不准而不“敢”发声带来工作的滞后性和大学生的不信任感。

再次,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与专业教师、原生家庭的青年成长观念很难保持一致,高校辅导员开展协同育人、家校育人工作的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认同度不高,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不强,图像时代图像信息的诠释和解读因此也会受到影响。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

图像时代,信息传播方式逐渐转为图像化、立体化、虚拟体验化,大学生认知世界和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逐渐转为形象化的教育,这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提出来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需要更新。辅导员工作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教育内在规律中用于指导辅导员工作实践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整体把握,是建立在辅导员工作之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工作理想状态的一种追求,是对辅导员工作遵循的理论、秉承的价值观念、坚持的原则和应达到的效果境界的集合体[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4]”这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要具有科学性,能聚焦重点环节,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科学化的工作理念”。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没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含义没变,以学生为本,全面地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没变,从其工作内容、形式、过程等方面看,高校辅导员“秉承‘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理念”没有变化。图像时代图像信息具有高集成性的“显性”特征和虚与欲的美学特征,要求高校辅导员具有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的工作理念。

二是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图像时代,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首先,图像信息的高集成性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全面的专业素养,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美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图像信息的浮躁浅表的直观性“显性”特征、“虚与欲”的美学特征等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深入”的专业素养。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科学化的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学术研究的氛围,用通俗的易懂的语言来诠释图像信息和道理。

三是高校辅导员组建团队开展集体工作的体系逐渐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6年11月,全国7个省(区、市)共建设136个省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其中,上海市最早(2012年)启动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北京市、重庆市以及湖南省的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均在近两年开始投入建设。各省(区、市)均以团队建设为抓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大职业功能[5]的某一个方面选取建设内容,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多方合力,重点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国各高校也纷纷开展校内的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高校以团队工作坊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和制度也逐步地形成。高校辅导员要以此为契机,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

二、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图像信息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呈现出的浮躁浅表的直观性“显性”特征、價值引领的高集成性“隐性”特征、“虚与欲”的美学特征等将影响、改变大学校园生活的面貌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面对图像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形势,高校辅导员应深入探索图像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属性,回应图像时代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思考和挑战,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图像信息所呈现的“浮躁浅表”的直观性特征要求高校辅导员强化“图像思政化”

图像信息本质上就是人认识世界的实践产物,是人的理念的凝结,人们对图像信息的认识原本就是建立在最初的直观认识基础上的[6],图像时代的图像信息由于信息传递的高速传播的需要和图像信息提供主体专业素养、认知素养的不足使得图像信息呈现“浮躁”“浅表”的直观性特征。而大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处理与决策的过程,根本在于对图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把握,与个人的知识与经验显性相关。大学生认知图像信息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培养其认知结构。为此,为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培养,实现“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辅导员需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强化自身的图像素养,赋予图像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用正能量来循序渐进的提升大学生的图像素养,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强化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在每一个图像中。具体而言,从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以下二个层面来把握“图像思政化”。

第一层面是“是什么的问题”。“图像思政化”是“课程思政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结合,高校依托“图像思政化”可以延伸德育的“手臂”,使得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了共同的“手段”,高校育人工作也得以做深、做细。“图像思政化”也是高校辅导员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顺应时代潮流和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内在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旗帜鲜明以“图像思政化”的方式来强化“显性思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同境内外敌对势力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第二层面是“怎么做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首先,高校辅导员应从自身出发,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适应时代、实践发展新变化和学生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图像素养、信息素养,聚焦问题,组建团队,不断的推进“图像思政化”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其次,高校辅导员应从图像信息质量和内涵着手,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图像认知的主动性,实现图像信息传递的被动灌输到主动认知。

(二)图像信息所呈现的价值引领的高集成性特征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搭建了“天然的载体”

图像时代是人类借助视觉及其技术来‘看的时代。图像时代的图像信息以其富于变化的构图,多层次的色彩搭配以及富于延展性的想象空间而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而作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图像信息,其在价值预设和意象塑造方面与一般的图像符号存在明显不同,它的价值导引功能远大于其自身的娱乐效应,它的内涵及意蕴丰富,整体呈现出价值引领的高集成性特征。图像信息呈现的价值引领的高集成性特征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搭建了“天然的载体”。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校辅导员要立足高站位、坚持高标准,充分的发挥自身职责,着力提升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升工作的创新创造能力,做好与其他整体力量的协同育人工作。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来看,可以从以下二个层面来把握这个高集成性的“天然的载体”,整体推动协同育人工作。

第一层面是“是什么的问题”。要深刻把握图像信息所呈现的价值引领的高集成性特征搭建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协同育人载体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价值引领的高集成性体现的是图像信息的语言浓缩性和表达简洁性,这两者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图像信息的基本元素,语言的浓缩性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工作规律、把握工作内涵,树立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协同育人的意识,表达的简洁性需要高校辅导员做好信息全面统筹和“删繁化简”的专业素养,强化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协同育人工作的能力和科学化水平。

第二层面是“怎么做的问题”。弄懂弄透,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推进图像信息与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相融合,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只有坚持与时代保持同步,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把握图像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依托各类校园活动,统筹协调,搭建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班主任能参与、可参与、愿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收获专业教师、班主任的不断实践认同,增强工作亲和力和实效性。

(三)图像信息所呈现的“虚与欲”美学特征要求高校辅导员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工作

传统的审美是以真实的存在和天地之本真状态为前提的,到了图像时代,虚幻的影像成了美的化身。虚拟的图像和图像世界已经不仅是一个符号创造的空间,简直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实在的世界在仿像中退隐。图像时代的人们流连于不断闪烁的荧屏和色彩斑斓的各式图片,在平面的、流动的图像中寻求内心欲望的映射点,在视觉的盛宴中以期獲得美的满足[7]。虚与欲构成了图像时代的美学特色,传统的形象与静观随着话语文化的边缘化而悄悄地被改写和消解了。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迅速流行,虚拟的幻觉形象越来越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中起主导作用,它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效。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来看,可以从以下二个层面来把握和利用图像信息所呈现的“虚与欲”美学特征,让其为高校辅导员所用。

第一层面是“是什么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要深入研究图像信息所呈现的“虚与欲”美学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的本质,挖掘并充分地利用其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如图像时代的虚拟的体验功效可以为大学生搭建适时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的天然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图像信息所反应的欲望实质结合现实实际并加以正确的引领,可以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原动力,激发其潜能,更好地找到自身的定位。

第二层面是“怎么做的问题”。针对图像信息所呈现的“虚与欲的”美学特征,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研究,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辩证地看待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把握其可利用的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和发挥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其次,针对此类老议题、新问题,高校辅导员要组建团队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集体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图像化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1-14.

[2]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03-

25.

[3]戴锐.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224-228.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7-

07-2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

1120082577.htm.

[5]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

03-25.

[6]段钢.图像的直观认识特征与美学意义[J].河北学刊,2006(3),30-35.

[7]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38-43.

猜你喜欢

新思考价值引领高校辅导员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