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台化思维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2018-10-23
摘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的复杂性,基层党组织统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统战工作理念滞后,互联网及新媒体兴起的挑战,部门协同机制缺乏和运作不畅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面临的五大挑战。杭州通过“同心荟”平台的建设实践,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进行了探索。该平台具有资源整合、平台依托、智慧运筹和安全运行机能。将来要将“同心荟”平台进一步向“两新”组织延伸、拓展,发挥“两新”组织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包括建立市级层面的统筹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基础大数据、网络统战平台和开发网络服务平台,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网络化水平;创新平台管理模式、分类形成创建标准和成立“同心荟联盟”,形成更有效能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同心荟”平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平台化思维;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3163(2018)02-00045-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杭州实际创新符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点和需要的有效工作手段和方式,切实做好杭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试点工作,是一个具有突出重要性、紧迫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课题。
2017年6月以来,杭州市紧紧抓住作为全国首批15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试点城市的机遇,按照“社会化、平台化、资源化、项目化”的工作理念,遵循“统战+”的运作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依托,与党政群团、园区、社区、企业及社会各方合作,坚持寓统战于服务当中,着力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同心荟”平台。截至12月,全市共建有38个“同心荟”平台,其中4处入选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为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作出了重要探索,积累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丰富经验。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面临的五大挑战
新的社会阶层群体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逐步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这一新兴群体的出现,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一)经济社会深度转型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的复杂性给精准施策开展统战工作带来挑战。一是成员分布分散,游离于传统意义的体制外,呈现“原子化”特征,“组织起来”“凝聚起来”难度较大;二是受教育层次相对较高,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结构碎片化、信仰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等特点,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选择,思想政治引导难度大;三是利益牵涉面广,利益诉求多元、复杂、多变,外部协调难度较大;四是既有政治社会参与积极性,又与官方保持距离感,部分成员习惯于做公共治理体系的局外“旁观者”或“批评者”。
(二)基层党组织统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给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带来困难和挑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分布于“两新”组织。调研发现,尽管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已达90%以上,工作覆盖率达100%,但党建与统战“两张皮”现象比较普遍,多数“两新”组织党组织未将统战工作纳入工作内容,一些“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负责人甚至对党的统战工作缺乏基本认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联系民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方面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
(三)统战工作理念滞后给统战工作创新求变带来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體制内,轻体制外。对“新兴领域”反应不敏感、不积极,面向“体制外”,特别是向新兴领域延伸的工作手段不足,投放工作资源不足,大量成员未纳入工作视野。二是缺乏细分,应变不足。目前对于数量庞大、复杂多变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缺乏分众化研究,缺乏代际差异分析,缺乏园区统战、楼宇统战、社会组织统战等分类施策的思路与举措。三是理念缺失、格局偏小。由于缺乏社会化工作理念,开门搞统战的意识不强,存在“就统战论统战”现象,工作格局偏小,载体平台缺失。近年来,各地通过建立知联会、新联会等统战社团将成员“组织起来”,但不少社团“活性”不够、“粘性”不强,一些成员参加统战活动热情不高,统战部门常常有“无力感”。四是知识老化,本领恐慌。面对新形势、新领域、新群体,一些统战干部知识结构、工作理念、能力素质及工作本领越来越不适应,无法与统战对象进行有效对话,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深度和实效度。
(四)互联网及新媒体兴起给统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带来挑战。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统战工作的对象,也改变着统战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尽管互联网和新媒体给统战工作理念和方式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通过网络统战方式增强统战工作的渗透力,提升统战工作的效能,依然是统战部门必须面对和深入探索的艰巨任务。
(五)部门协同机制缺乏和运作不畅给构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统战工作格局带来挑战。由于工作侧重不同,统计口径不一致,加上部门间存在的信息资源壁垒,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存在一些基础性困难。另一方面,在统一战线内部也存在“不统一”现象:不同层级的部门、群团、社团分头联系,工作格局偏小,工作面偏窄,统战“朋友圈”做的不够大。
二、杭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平台建设的现实基础
初步测算,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约有200万人。其中,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约160万人(其中职业经理人约60万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约18.6万人(其中律师、注册会计师约1.4万人);自由职业人员约14.8万人;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约6.6万人,其中80%为党外知识分子。
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结构呈现出以下四大特征:
(一)从行业分布看,创新创业人才比例高,是新经济、新业态的主体力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集中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行业和领域,创新创业人员比例高、数量大。如未来科技城集聚了“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新四军”,仅梦想小镇就有孵化器48家,入驻企业862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5971人。成员或通过成立乐创会、海创会等创业社团,或设立创业基金,相互合作,“业缘”联系密切,“共享经济”特征显著。
(二)从空间分布看,产业园区(功能区)、特色小镇成为成员的重要聚集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集中分布于产业园区(功能区)、特色小镇、商务楼宇。如上城区基金小镇聚集了4000多名专业金融人才,其中海归人才300多名,是省内CFA人才(特许金融分析师)最集中的区域。这种聚集分布特征,一方面凸显了建设统战工作平台的必要性、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为依托园区(功能区)、特色小镇、商务楼宇、企业的党群服务体系开展统战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从社群分化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层、分众特征明显。一是年龄分层。据对250名成员的抽样调查,民营科技企业约有92%的创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在26-50岁之间,约80%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年龄在42岁以下。成员“网络意见表现力”呈现“代际特征”:中年以上人群比较关心政治和意识形态话题,30岁以下人群,更关注社会、生活、文艺、旅游、娱乐类的内容,对重大政治时事问题的关注度明显不如“80前”。二是事业分众。如在未来科技城,“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这“新四军”自发成立“前橙会”“杭州浙大校友会”“侨商会”“青商会”“高促会”“伊智汇”等创业社团,这些社团根据成员事业发展需要,开展定向服务活动,对成员有很强的粘合度和认同感。三是志趣分群。如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公益社团。一些成员自发组织或参加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各类社交性社团。这类社团往往具有“自我关联”“自我整合”特征,成员以志趣分群,相互联系紧密。
(四)从活动方式上,部分成员与新媒体关联度强、社会影响力大。杭州作为电子商务之都,有数十万人从事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一些成员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业界精英。杭州作为网络文学重镇,聚集了流潋紫、天蚕土豆、蒋胜男、烽火戏诸侯、管平潮等一批知名网络作家,这些网络作家拥有巨量的“粉丝”,如《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拥有数千万书迷,网络大v陆琦拥有2000万新浪微博粉丝。
三、杭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同心荟”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试点工作中,我们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群体特点和统战工作的要求,创新打造“同心荟”平台,以此吸引资源、集聚资源、整合资源,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体化、有形化、常态化,着力解决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发挥作用的“最后一公里”困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同心荟”平台概述
“同心荟”是杭州市积极顺应新时期统战工作的规律特征,按照“社会化、平台化、资源化、项目化”工作理念,着力打造的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平台。它坚持“统战+”运作机制,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与党政群团、园区、社区、企业及社会各方合作,寓统战工作于项目化服务之中,明确集“基础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建设、品牌建设”五位一体的“同心荟”创建标准,培育聚才引才、联谊交友、创业服务、教育培训、议政建言、实践锻炼、社会服务七大功能,着力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家”。
依托“同心荟”平台,同步推出旨在培育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三项计划”:“鸿雁计划”——3年内全市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150名,建立起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库;“百灵计划”——3年内重点培养100名党外网络代表人士,组建一支有较大影响力的黨外网络评论员队伍;“雏鹰计划”——市及区、县(市)3年内联系培养300名青年后备骨干人才,建立青年后备骨干人才信息库。在“同心荟”平台的推进策略上,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市区联动、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四类群体”的不同特点,分类分级培育“同心荟”实践创新示范项目,率先确定公羊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示范项目)、南星街道、未来科技城和市网络作家协会为首批市级“同心荟”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各地、各单位(企业、协会等)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项目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为了将“同心荟”打造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具有较高识别度的统战工作品牌,我们专门制定“同心荟”建设标准体系,设计“同心荟”LOGO标识,在符合创建标准的示范点统一悬挂、使用该标识(图1)。
(二)“同心荟”平台运行机理研析
1.开放型、网络型、枢纽型的资源整合功能。“同心荟”是统战部门牵头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统战功能主体,统战部与所在地党群组织、园区、社区、社团、企业等功能主体密切合作、相互嵌入,集聚、整合了党政资源和社区、社团、企业及成员的资源,是一个兼具“物联网”+“人联网”特征的“众筹式”、开放型资源整合平台。从资源来源看,既来自体制内,也来自体制外。如杭州公羊会作为一个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枢纽型公益组织,拥有正式注册登记会员5000多名,其中本地会员1930名,80%以上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该会设有北京分会等7个国内分会,美国分会等6个海外分会,天津公益中心等12个公益中心和6家“公益大学”。市、区统战部门因势利导,成立“合创同心荟”,推荐人选为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第一批重点项目(枢纽型社会组织类型),指导成立3个党支部,每个支部设1名统战委员。发挥公羊会核心人物何军等一批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领头羊”作用,支持公羊会厚植“公益帮扶、智趣人生”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团理念,团结、吸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汇聚在新时代“公益”大旗下,发挥强大的正能量;支持成立全国首个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公羊会民盟支部”,开展“党派活动日”;举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公羊会现象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加大对公羊会及其骨干成员的宣传力度。公羊会重点项目的成功运作,将为全市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推进积累有益经验。
2.实体化、基地化、常态化的平台依托功能。“同心荟”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组织形态和功能形态,是统战工作平台的实体化、基地化延展。一是“同心荟”为统战工作提供了实体化的操作平台,为吸纳、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工作营造了有利环境。如:我们在《今日头条》浙江公司以及“孔庙”分别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宣传交流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发挥两个基地的载体功能,实现了统战工作触角向新媒体从业人员群体的延伸。二是延伸了统战工作的功能节点,通过社团、驿站、众创空间、工作室植入了统战工作基因,解决基层统战工作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余杭区华立创客社区同心荟,是华立集团运营的孵化器,入驻企业350余家,从业人员7000余人。通过组建创业导师团,在社团建立统战工作联络员制度,依托“客享会”“管家帮”等载体,为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基地。三是依托“同心荟”平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有了“全天候”的工作场域,为常态化运行、项目化推进提供了载体依托。自发性社团在同心荟中发挥了“中间体”功能,而社团的活跃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心荟”的活跃度。如杭州未来科技城“众创同心荟”,依托大党建统领,成立(海创园)党工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新的社会阶层英才联谊会,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络员队伍;通过整合“4+2”社团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力组建“新英联盟”,通过前橙会、杭州浙大校友会、侨商会、高促会、伊智汇、青商会等6大社团,在华立创客社区、乐福海邦园、梦想小镇创业大街、手游村、人工智能小镇等建立“众创同心荟”5个“梦想驿站”,同步整合民主党派窗口平台资源,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服务项目,在服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图2)。
3.社会化、广覆盖、强粘性的智慧运筹功能。一是依托网状组织矩阵提升社会化运作。统战部门和基层党组织、服务机构、协会、社团、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跨界合作,构成开放型网状组织矩阵。随着更多功能节点(各类社团、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的导入,自然而然强化了“集群力”和“网络效应”,提升了“同心荟”的吸纳力和包容度,统战工作也因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展而实现了社会化转型。如位于上城区基金小镇的“智合·同心荟”成立了NGO(非政府组织)“同心荟”社会服务中心,由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自行管理,成立后仅3个月内已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文化沙龙、项目路演、联谊活动、议政建言等活动45余场,接待项目洽谈50余批次(图3)。
二是精准服务提升黏合力。“同心荟”实现了坚持统战工作主体责任的原则性与发挥社会化运行机制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以“更亲善”“更个性化”“更懂你”的精准服务,对成员产生“粘性”,产生聚合力,具有“连接足够粘性、机制足够生态、平台足够开放”的特征,呈现出良好的机制活性,是适宜“转型社会”“后现代社会”统战工作的“智慧硬件”。如西湖区“艺创小镇·同心荟”,当地统战部门通过设立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助强创业服务平台、“凤创汇”投融资服务平台、国际交流服务平台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等5大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细化服务,深受人驻企业和成员的欢迎。三是“线上”融合提升联谊交友广度。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数属于“用网一族”特征,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开发手机APP等做法,开展“线上+线下”联络联谊活动,构建起以网络为依托的扁平型工作结构。如西湖区“艺创小镇·同心荟”、萧山区“新港同心荟”建立统战服务线上平台——e创荟,推出“微分享、微联盟、微创意、微课堂、微论坛”等服务项目,扩大了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图4)。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同心荟”组织创业创新微沙龙,官研企投四方共同参与,建立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互配合、呼应的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新模式。
4.低成本、高效能、强免疫的安全运行机能。一是统战工作投入成本更低。“同心荟”平台是对园区(功能区)、特色小镇、商务楼宇、企业、社区等基层党群组织及相关服务体系的依托和共享,在无需额外投入大量成本的前提下,统战部门有效地“植入”统战基因,激发基层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不仅延伸了统战工作的工作触角,而且有利于统战部门从日常活动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牵头协调开展统战工作等基本职能。二是统战工作实际效能更显著。由于“同心荟”能为成员提供有价值的资讯、资源服务,成员参与活动主动性更强,参与“频次”更高,主体作用发挥更明显,统战工作“易感性”更显著,确保统战工作具有“高抵达”效果,成效愈加显著。三是统战工作具有更强的政治免疫力和安全性。“同心荟”平台以园区管委会和基层党组织为内核,统战部门发挥具体指导作用,牢牢把持着政治方向。如,针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群体特点,2018年1月19日成立了“新媒体精英联盟”,联盟集聚了34家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媒体企业负责人,为新媒体领域成员建立了具有统战联谊、引导服务功能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引导他们运用新媒体更好发挥正能量。这些举措将保障“同心荟”具有较强的政治免疫机能和安全可控的政治风险防控机制。
(三)“同心荟”工作模式的创新价值
“同心荟”作为融合、开放、多元、智慧的统战工作平台,是基层统战工作网络与园区(功能区)、特色小镇、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功能主体互嵌共享、紧密合作,融党群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统战工作新形态、新模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统战工作规律,在“社会化、平台化、资源化、项目化”工作理念下,统战工作思维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同心荟”既是平台的创新,也是模式的创新;既是方式的创新,也是载体的建构;既是形态变革,也是流程再造;依托“同心荟”工作平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链接”方式实现了由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平面网络向立体网络迭代升级。
与传统统战工作方式相比较,“同心荟”模式工作格局更大、运筹能力更强、项目服务更精准、工作对象更欢迎、工作效度更高,真正体现了“以党组织立根基,以‘统战+机制强功能,以社会化赋效能,以众筹共赢显智慧”的创新理念。依托根系发达的“同心荟”统战工作模式,党的统战工作以“更有形”“更实化”“更智慧”“更精準”的模块化形式,成功实现了统战工作模式的社会化、智慧化、效能化变革(表2)。
四、延伸思考及建议
(一)如何将“同心荟”平台进一步向“两新”组织延伸、推进
着眼长远,要考虑将“同心荟”平台进一步向两新组织延伸、拓展,发挥两新组织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建立市级层面的统筹领导机制。由市委统战部与市两新组织党工委牵头,建立两新组织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统战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党组织建到哪里,统战工作跟进到哪里”。
二是将“同心荟”平台向非公企业延伸。发挥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工商联会员企业的“董秘”“高管”“高工”等重点成员纳入统战工作范畴。选择大企、名企,以企业党组织为依托,成立“同心荟”平台。
三是将“同心荟”平台向社会组织延伸。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选择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建立“同心荟”平台;采取“单建”“联建”“带建”“统建”等多种创建模式,扩大“同心荟”平台在其它社会组织的覆盖面。
(二)如何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网络化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基础大数据。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和“同心荟”平台创建的要求,开发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日常报表体系,建立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基础数据库。
二是建立网络统战平台。在微信群、QQ群、手机APP等网络统战平台基础上,密切与新媒体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立针对全市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的网络培训体系,开发在线培训精品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引导、联络联谊、聚才引才、社会服务等统战活动。
三是开发网络服务平台。开发面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网络服务平台,加载在线综合服务功能,同步延伸至移动终端,常态化推送针对性服务项目信息,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网上家园。
(三)如何形成更有效能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平台管理模式。统战部门对“同心荟”的推动,要从行政推动、直接参与、示范引导,进一步向政策驱动、标准制订、培育孵化、典型推送转型。在体制内,主要是强化主体责任、抓好考核和督查问效;在体制外,要积极培育“同心荟”社会化运营主体,可以采取资金补助或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形式,将社会化、市场化机制导人到“同心荟”日常运行当中,提升日常管理运营的专业化水平。
二是分类形成创建标准。要坚持分类施策思路,针对同心荟服务对象的不同类型,形成更精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工作清单,明确工作的职责、目标、任务、计划、项目和标准,更好指导各地、各单位推进同心荟平台建设。
三是成立“同心荟联盟”。近期内,积极扩大平台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时组建全市“同心荟联盟”。在此基础上,可借鉴深圳、山东等地经验,把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作為中期目标。
编辑:龚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