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研究

2018-10-23钱朝阳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

钱朝阳

摘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与政治引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D6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3163(2018)02-00010-08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必然带来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需求更加多元,各阶层、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如何更好地关注和回应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团结引导,将党外知识分子广泛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坚定信念,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是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对于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统一战线储备人才和输送人才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与政治引领工作实证研究

(一)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统计描述

1.样本基本情况

2017年6月份以来,由江苏省委统战部牵头的“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研究”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部分个案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本次问卷调查,在高校系统发放纸质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有效回收率83%,发放电子化调查问卷1943份。课题组召开了3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座谈会,访谈40人,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素材。

2.党外知识分子基本状况

(1)党外知识分子结构、规模等情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各种新经济形态快速成长,新的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队伍不断扩大,原来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分流到新的领域和行业,非公行业的党外知识分子规模增长更快,党外知识分子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强、交流频繁。

从性别来看,本次调查中,男性占55.2%,女性占44.8%。其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领域的性别较为平衡,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女性比例要远高于男性,而国企、中介组织、民营企业、自由职业和新媒体领域中男性的比例远超女性,原因在于这些领域的工作压力大、竞争太强,女性走上领导工作岗位或担任各单位骨干力量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她们不利。

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区间分布从23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40.89岁。从年龄结构看,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步入中年,属于人生事业的收获期。其中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新媒体职业者相对年龄较轻,以中青年为主。

从文化程度看,本次调查中,大专占比为13.3%,主要集中在40岁以后的年龄阶段;本科占比为62%;硕士占比16.7%;博士占比8%,大多有海外学习经历,大部分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新兴组织的党外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壮大,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他们在利益要求、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较大差异性。

从收入状况看,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党外知识分子属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社会群体,但不同职业群体的收入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讲,其学历层次与收入成正比,但在20万以上收入人群,学历差异引起的收入不同的现象有所减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机关的收入相对稳定在某一区域。其他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中不同行业的收入不平衡性非常明显,收入分化的“马太效应”已经呈现,并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从宗教信仰看,调查显示,无宗教信仰的党外知识分子占比87%,有信仰宗教的群体占比12.3%,佛教信仰人数最多,约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7%,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总体上讲,宗教信仰体系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趋势。在宗教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大多数人认为宗教信仰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容共生、和谐发展。

从社会层次结构看,调查显示,不同群体的社会层次认知差异性明显,总体上得分不高,相对而言,职业声望的认知普遍高于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与社会权力。在四组数据对比中,社会权力的差距和得分最低,反映出党外知识分子对于自身现有权力的大小和应有权力大小认知的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参与政治的意愿动机增强。

(2)党外知识分子职业流动情况。调查显示,62%的人群职业没有发生流动;37.3%的职业发生过流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专业技术性人员的职业稳定性较强,流动率最低,高等院校的职业稳定率为76.4%,科研院所的职业稳定率为73.2%。从长远看,人才的流动会进一步增强,职业流动中双向趋势明显,一方面不断有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体制内人员流向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新媒体行业;同时,民营企业或新兴组织的知识分子又回归到體制内成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或公务员。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比较高。

(二)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状况是做好政治引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状况的发展与教育背景密切相关,教育层次的高低对于公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相对于其他群体,党外知识分子中不少人有着出国留学进修的经历,比较容易受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学历高、知识面宽、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对于政治信息和政治符号有更为清楚、深刻的理解,对国家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对身边的政治现象和政策问题有更独立的思考,概念性的说教很难行得通,他们凡事强调个体权益,尊重个人意志,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呈现鲜明的实用性。同时,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域和群体属性的结构性差异性,会导致其政治思想意识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政治理念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动态,课题组从政治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信任感、政治效能感四个维度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1.政治认同感。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識上的归属感,具体体现为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体制认同、理想认同、政策认同、宗教认同等等。”它是政治引领的核心工作。我们从政党认同、制度认同、政策认同等维度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对于未来政治选择倾向中,30.02%的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15.99%的人愿意加入民主党派,33.76%的人不愿意加入任何党派。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使一些党外知识分子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但不占绝对吸引力。

此外,党外知识分子对于党的政治制度、执政能力、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较高的认同,但也存在政治认同心理基础的差异性。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党外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认同,数据表明,52.03%的人非常认同,36.95%的人比较认同,两项累加达到88.98%,6.79%的人想法是不确定的。

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党外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共产党拥有攻坚克难,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其中,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外资企业群体从业者认可度高于其他群体,民营企业、自由职业和新媒体群体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评分相对较低。对党和国家现行的知识分子政策,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政策评价最高的是国家机关、中介组织和外资企业,而评价最低是自由职业者、新媒体群体,这与党外知识分子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相类似。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的不同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有较高的认可度。在政策价值关注点,党外知识分子更多关注社会公共价值目标。

3.政治信任感。政治信任度高,容易形成政治共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政治氛围;政治信任度低,甚至是不信任,则会疏离政治,增加政治合作的难度,甚至引起政治上的对立。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对于各级政府的信任度随着层级而下降,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央人民政府有着较高的信任,相比之下,相信地方政府决策与行为的正确性在逐步降低,至乡镇一级政府时,有些群体给他们的评分甚至不到6分,呈现出“差序信任格局”。党外知识分子对于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信任度也不高,这与当前某些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占用参政资源平台却不能有效参与政治活动有关,还有一些负面新闻频频曝光影响到普通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感。

4.政治效能感。政治效能是“个体政治行为对政治过程可以产生或者能够产生影响力的感知,也就是值得个体去实践其公民责任的感知。”一般而言,政治效能感强的人比政治效能感弱的人会更多参与政治。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从总体上比较关心政治,对时事新闻的知情渠道较为丰富,利用网络的比例达到44%(包括网站、微博、微信),电视(28.4%)、报纸(22.17%)等传统媒介渠道也占相当比例。多样化渠道有利于消除网络信息失真对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负面影响。

对于网络对决策的影响问题,超过61.5%的人认为网络舆论对各级政府的决策行为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但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调查中,仅有4.4%的党外知识分子“经常”利用网络发表自己对时事的看法,68.7%的人极少或从不利用网络发表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党外知识分子虽然认同网络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但却极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比例很低。主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群体是新媒体从业人员,他们的影响力较大,一旦有网络舆情的出现,就会迅速扩大,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

在政治参与方式中,选择“直接向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交”的方式有41.7%,“通过官方网站信箱”的方式占22.4%,“通过人大或政协递交”占24.4%,“通过社会团体反映”的仅占2.3%,“通过网络”仅为1.3%。可见,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政治参与渠道方式多元化和间接化,主要通过行政方式和社会方式参与,党外知识分子对通过正式渠道反映意见有着较高的偏好。

二、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的认识与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多样性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统一战线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不同群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同较高,但对统战部门的政治引领工作的效果评价不高。有的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所在区域内的党外知识分子底数不清,思想情况不明,缺乏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平台和抓手,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存在浮在上面、注重表面、只抓头面的倾向。特别是现阶段,面对“新三种人”工作反应不够迅速,业务延展不够主动。

(二)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组织依托不够健全完善,工作覆盖不够广,效度欠佳

一是从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和作用发挥来看,基层党组织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国有企业是比较健全的,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处于初建或起步时期。调查显示,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等行业的党组织覆盖率较高,均超过了80%,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由职业和新媒体的党组织覆盖率约为50%左右,离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从党委统战部的设置和作用发挥情况来看,当前,统战工作领域扩大、人员范围增加、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但统战部门编制和人员却没能跟上变化。首先,省市县(区)均独立设置了党委统战部,但县市(区)统战部编制人员极其有限,面对千头万绪的统战工作,只能疲于应对,很多工作难以做深做细。其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统战部门同样受到人员与编制的制约,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出现乏力状态。例如,江苏省167所高校中仅有9所独立设置统战部门,占5.3%。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大多没有独立设置的统战部门和专职统战干部,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身兼数职,许多应该做的更好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有的单位统战工作甚至处于停滞状态。第三,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主要依托社区、园区、街道等基层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来开展,此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次问卷调查关于“统战部门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情况”显示,统战部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非常紧密的占21.1%,比较紧密的占31.5%,一般占25.9%,不太联系占8.3%,几乎不联系的占13.1%。

(三)跟进现代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创新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方法途径明显不足

近年来,各级统战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将互联网应用到工作中去。但以融媒体为依托的统战工作思维尚未形成,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中的应用还需深度挖掘和融合。调查显示,江苏省市县级统战部门相继开通了门户网站,江苏省委统战部推出新媒体平台“江苏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形成了“指尖宣传阵地”,引导舆论、引领思想。但互联网的利用还有进一步拓展和强化的空间,移动互联网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多数处于空白状态。以媒体融合工程为手段,善用新媒体为党的各项工作服务,努力形成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的舆论引导格局,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网络沟通和舆论引导能力,实现政治引领载体的立体多层的全覆盖是大势所趋。

(四)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从省市区(县)统战部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推进的情况看,各级统战部门能够依托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代表人士等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但对“两新”组织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与政治引领工作还没能及时跟进,有的处于挂“空挡”阶段,没有将他们纳入统战工作的教育引领范围。对转制和改制后的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成效也有弱化的趋势。

从不同的统战工作领域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推进的情况来看,统战工作传统领域的政治引领工作开展的比较规范和系统。新兴领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处于初步实施和探索阶段,政治引领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层面,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还没有组织起来。

三、新时期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高位推动,完善领导机制,努力构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大格局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力和效能力必须从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高度,将政治引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更新工作理念和思维模式。

首先,要树立大统战格局思维。抓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党委统筹谋划,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党委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统战部与组织部协调配合、统战部与基层党组织协调配合、党内党外协调配合的齐抓共管大统战格局。进一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与统战对象的谈话谈心制度,实现由重点、代表性人物联谊交友到与一般党外知识分子联系交流的拓展延伸,不断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完善政治引领工作上下联动的压力传导机制,逐步推动基层党委统战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第一,要切实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委(党组)书记统战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层层压力传导机制,强化基层统战意识和统战责任,逐步推动基层党委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第二,注重顶层设计和宏观把控,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通过基层党委支持配合党外知识分子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及时全面地把握党外人士的利益诉求和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第三,将政治引领工作与单位工作结合起来,将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融人本单位事业发展,不搞“两张皮”,在推进事业发展中彰显政治引领的软实力。

再次,要进一步巩固拓展政治引领阵地,强化分类指导。对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要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的本领,守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对于“两新”组织中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挖掘旗帜性代表人物并做好重点培养。对于归国留学人员需要帮助他们增进对国情的认知,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对于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的政治引领工作需要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让他们不断传播正能量,疏解负能量,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建立统战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新机制,打造政治引领的网络新特区

党外知识分子是“一批人”,为进一步明晰党外知识分子的分布领域和流动趋势等群体底数,建议省委统战部牵头建立全省范围内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报送、信息统计、信息分析、数据共享的党外知识分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系统管理,建立统战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新机制,实现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评价指标”的量化,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提供针对性参考。

树立网络思维,善于利用网络抢占新阵地,不断提升网络统战话语权,探索体现统战特色的新媒体宣传模式。第一,利用新媒体等便捷有效的宣传联系方式,建立不同推送信息平台,将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准确解读给他们,形成上传下达、立竿见影、全方位、无死角的工作载体布局。第二,通过制作能够体现统战正能量的、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将抽象的统战理论生活化、具体化,增强统战理论宣传的引导力,提高政治引领的吸引力。第三,构建新媒体、融媒体多维矩阵平台等途径,最大限度把控网络共识,加强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网络行为引导,增强政治引领的渗透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新特区,保证政治引领工作的实效性。

(三)创新政治引领工作机制,增强统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是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提升政治引领有效性的主渠道。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沟通就必须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沟通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党外知识分子联系机制,最大限度汇聚党外知识分子的人力才量。第一,要建立统战部门对重点代表人士定期走访制度,领导要经常与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交心谈心,从感情、言语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思想上的认同,这种“润物细无声”而又宽松亲切的一次走访胜过一场会议的说教。第二,要建立和运用各类座谈会、通报会、约谈等制度和形式,让党外知识分子了解党和国家相关信息、方针政策,又能陈述看法和意见。第三,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增强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政治效能感。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和“两部”为核心的协调联动机制等制度性建设。进一步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制度和统战有关社团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制度性建设,将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与各部门本职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借力借势借资源,统筹盘活各方面资源,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形成统战工作合力。

(四)构建多元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提升政治引领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党外知识分子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较强的批判能力。因此,面向这些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需要转换思维,不能居高临下,强行灌输。应树立理性交流与诚恳对话的理念,建立以沟通、对话为主要形式的多元教育引导机制,要将政治引领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引领功能作用,将思想政治引导贯彻于学习教育全过程,针对不同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思想政治教育,不搞大水漫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结构和变迁的变化规律,在准确把握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要有层次性研究不同群体的思想差异化特征,创新差异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学习形式和渠道,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等多元教育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形成政治共识,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引领实效性。

编辑:徐晓婷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