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

2018-10-23刘艺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

刘艺

摘 要:互聯网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了当今社会覆盖面最广的一张大网。中国的网络覆盖率早已超过半数,在这个几乎难以离开网络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冲击与变革。人力资源服务业也在不断探索和互联网的更好融合,本文主要介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业;互联网+;大数据

一、前言

人力资源服务业(Human Resource Service)是通过为人力资源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促进供求对接,来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配置效率的服务性产业。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历史比较短暂,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出现。早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以低层次业务为主,主要做的是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招聘服务、培训管理、劳务外包等工作。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等层次的咨询类业务逐渐兴起,如今类似企业整体的人力战略设计这种高层次业务也在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各行各业都无法避免向互联网的靠拢,“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机遇。2014年开始实行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劳务派遣的人数、时间和性质都进行了限制,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许多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HRS企业进行了转型。传统的人力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信息化时代,供需双方都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平台来进行沟通合作,因此互联网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转型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6年关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机构都在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投入,这说明大多数机构都有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意向,但是真正实施了计划的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其中能够做到成熟并且盈利的更是寥寥无几。

调查数据主要来自于民营企业,在总的机构中占比66.06%,其次是公共服务机构,占比16.6%,然后是国有机构,占比8.73%。调查显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互联网的融合处于萌芽阶段,接近半数的机构有将互联网和人力资源服务融合的计划但并没实施,超过两成的机构没有相关计划,真正能够将产品商业化的不足10%。这一方面说明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还十分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领域极具潜力。

三、互联网企业发展现状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同,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更加符合这个社会对于效率和准确率的要求,比如阿里钉钉就是以提高工作效率,打造真正的工作场所沟通软件,将工作和生活分开为目的。从整体来看,目前的做人力资源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具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1.共享经济蓬勃发展

共享经济近年来逐渐兴起并且蓬勃发展,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的出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试图与共享经济进行融合。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一万九千亿元,而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共享经济视为机遇来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共享经济似乎蕴含着一个哲学命题--存在还是占有。许多人认为我们必须占有物品才能享用他们,占有的东西越多,享用的也就越多,因此占有物品成了许多人最高的目标。但弗洛姆认为,并不是只有占有才能获得,摘下一朵花不如欣赏它,让它盛开着。诚然弗洛姆是从哲学层面来阐述存在和占有的关系,但共享经济也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共享经济的本质可以说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住宅、汽车、服装这类传统观点看来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如今都可以与他人共享,在共享的同时你也可以得到更多。当我们不再需要占有那么多的物品,实际上我们就拥有了更多,我们能够体验更多。

目前共享经济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包括产品、空间、知识技能、劳务、资金、生产能力。产品分享比如汽车、服装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滴滴出行、Uber等;空间分享比如住宅、停车位、办公室、厨房等,Airbnb属于其中的先驱者;知识技能分享比如经验、专业技能,以知乎、果壳网等为代表;劳务分享比如家政服务行业;资金分享有各种众筹和借贷app;生产能力分享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协作生产方式,包括工厂、设备等。这其中的每一种类型都和人力资源或直接或间接相关,人们可以选择做Uber司机或者Airbnb房主等更加灵活和自由的职业,同时只要时间不冲突一个人也可以身兼数职,供职于多家平台企业,灵活分配资源和时间。因此共享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人力资源的灵活就业与平台企业的“共享式”用工。

2.专注垂直细分领域

传统人力资源更多的依靠综合业务来竞争,公司会力图在每一种业务上都分一杯羹。但如今“大而全”的业务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才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专注于做中高端人才领域的猎聘网,专注于大学生实习求职的智联招聘,他们能够在众多互联网招聘网站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把握住了细分领域的用户。我们常说21世纪最缺少的是人才,而许多公司也都面临着普通职工好找但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难觅的局面。如果只依赖传统猎头公司来挖掘人才,整个效率就会特别低,沟通成本较高。但猎聘网通过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将中高端人才吸引进来,打造了一个小型的资源圈,可以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进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互联网公司针对传统HRS企业未能解决的市场痛点提出解决方法,比如人力资源部门只能通过短暂的面试环节来筛选人才,容易出现选人和岗位匹配等的失误。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的看到过去从业者的从业轨迹和就业倾向,甚至是评价。这样就会使得优秀人才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也更加有利于公司和应聘者的相互了解。

3.灵活化程度加剧

前面已经提到共享经济,实际上互联网兴起以来确实给人力资源服务业带来了巨大变革。有报道称当前部分应届毕业生并不急于找工作,这一现状和过去形成了很大的对比。并不是说现在的毕业生不愿意工作,而是当今时代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实现多种就业方式,不再局限于按时按点上班。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劳动力需求总量缩减,同时企业灵活性用工倾向不断加大。企业需要的是更多灵活变动的人员,而“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固定雇佣关系,增加了就业渠道与岗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自由职业者的队伍,而且我们可以判断,流动性、灵活性将成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去雇主化、去组织化将成为未来就业趋势,人们可以依托平台来自主就业而不需要归属于某个企业,这样的就业更加能够发挥个人的特质,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工作内容都更加自由。

四、迎接机遇,直面挑战

我们谈论“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业”时面临三类状况,第一是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业公司面向互联网领域的变革,另外是互联网企业扩展业务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第三类公司是创立之日起就瞄准了这个交叉领域。当前针对不同情况也有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1.专业人才需求

首先,“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业”属于跨界组合,这就要求从业者既要掌握人力资源相关知识,具备从业經验,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相关的技能。而根据一项涉及全国31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调查中,缺乏专业人才成了阻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变革的因素。这其中的差异使得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本身形成了巨大差异,同时互联网企业的快节奏促使从业人员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互联网公司扩展业务相比之下会更加容易,比如阿里旗下的阿里钉钉就涉足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并且恐怕会给当前的工作关系带来巨大影响。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提醒我们每一个从业者应当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醒了传统公司要重视复合人才培训和引进。

2.服务质量需求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但过去的从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缺乏专业训练,而且人员流动性大,因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针对更高的定制化需求,企业也可以借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做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当然对于公司来说,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语

HRoot的《2015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调研报告》中分析了未来几年HRM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其前景非常看好。其中提到预计2015年-2019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咨询行业约为16%等。而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会给这个朝阳产业带来更多的生命力。勇敢迎接机遇与挑战也许就是最好的总结。

参考文献:

[1]孟续铎.“人力资源服务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与模式[J].工会理论研究,2017(01).

[2]吴帅.“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01).

[3]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

猜你喜欢

大数据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