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看大学生创新创业
2018-10-23张倩
张倩
摘 要:中国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一种趋势。大学生作为大众创业的主体,一直是被关注的对象,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尚显浅薄,导致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低落,总体水平低于世界水平。高校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的指明灯,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探路者、服务者、依赖者、指导者、培养者,在思想、实践、应用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184-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我国大学生群体逐年扩大,学生人数逐步增加,而就业岗位有限,导致众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虽然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过从业的经历,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但都只是一段时间内的兼职工作,并非长久固定的,所以仍然面临着找工作难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在校期间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辅导员的责任即辅助在校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并引导他们毕业后向正确的道路发展。在新形势的影响下,社会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关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调查问卷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2015年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49万,再创历史新高,如何顺利度过“就业季”是亟待解决难题。教育部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鼓励扶持经营网店等多种创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生活中被称之为“微商”,即基于微信生态集移动与社交为一体的新型电商模式。如今,利用微信创业的人群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复杂多样,这种“微商”模式正在慢慢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然而,错误信息的录入,不良网站的诱导,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无异于一次创业创新上的思想与意志的考验。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激情很高,但成功率却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战略眼光、缺少实战经验和正确的专业指导。为了大学生精确的选择创业道路,树立正确的创业心理,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校辅导员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问卷设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毕业班在校大学生,问卷从创业意识、创业方法、创业方向、大学生实践能力、政府政策等方面设计了合理的问卷,以调查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情况。
二、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分析当前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各大高校均举办“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之类的众多活动,目的是帮助在校生提前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方向,但即便如此,我国大学生創业成功的概率仍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整理出如下原因。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创业条件的限制、创业资金的不足,都是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削弱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大学生毕业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加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考研、考博的传统观念上,导致创新创业意识逐渐减弱。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法存在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社会、人文环境、地域等因素,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学习的课本知识都是固守不变的,只需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不需过多的自我处理。但是创新创业是一个脑力自主的过程,这对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现成知识信息的学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大学生就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知难而退,开始对最初的想法提出质疑,最后不了了之,没有结果,这类问题存在于绝大部分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中。
(三)大学生没有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空有创新创业热情,眼高手低,看着前人辉煌的创业成果,盲目的模仿,不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不会扬长避短,最终导致创业能力得不到开发,创新思维得不到拓展,在创业初期就消磨光了自己创业时的激情。
(四)大学生实践能力欠佳
目前很多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但大部分都形同虚设。大学生仅仅学到了理论上的知识,没有用实践来检验,在进入复杂的社会之前,并没有真正面对过大量的消费人群和千变万化的市场,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却无从下手。
(五)政府政策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给自主创业大学生每人不超过10万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存在众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政府执行力不够、无法给予充足的保障等。因此,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还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以达到预想的结果。
三、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以上,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做了充分的调查后,发现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高校辅导员一一面对解决。
(一)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扮演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不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在社会实践方面更是如此,要辅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高校辅导员的具体角色定位大致分以下几点。
1.引导者。众所周知,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不是专业教师,而是辅导员。正因如此,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可以激发他们创业兴趣和激情,开拓创业思维,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创业契机。
2.探路者。学生在走出校门前从未接触过社会,不懂社会的复杂形势,而创新创业必须接触从未接触过的社会,因为社会中存在良好的平台。基于此,辅导员的探路者身份就极其重要。辅导员先于学生接触社会,及时归纳整理社会信息,并时时关注国家政策,为学生提供正确有利的创新创业方式。
3.服务者。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宣传者、服务者,应该努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高校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实时动态,为创新创业大学生联系校友和人力资源,邀请成功校友回校传授经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做好他们的服务者,“广建平台,沟通无间”,尽量为同学提供最全面的帮助,做大学生创业最坚实的桥梁。
4.培养者。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培养者。视野宽阔、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辅导员可以给学生规划出多彩的创业之路,培养出创业型大学生。
5.指导者。创业之初如何改善眼高手低现象,如何克服创业路上的种种阻碍,坚持到底,不仅需要学生本身强大的信念和能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也必不可少。高校辅导员恰恰是这个角色最好的候选人。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无时无刻不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方方面面,辅导员最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加上丰富的工作经验,辅导员能够为学生选择相对适合他们的创新创业方向,在学生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给予较有力的指导。
6.依赖者。拥有健康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条件,当代大多数大学生对未来既有自己的规划,又有未知的迷茫,遇到新问题会不知所措,容易轻易放弃。他们需要辅导员的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不健康的创业心理的大学生,辅导员应及时与他们沟通,对其进行疏导并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创新创业心理。
(二)端正大学生创新创业态度,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应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去改善。社会层面应逐渐形成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政府不但要从政策上扶持大学生创业,更要在实际生活中采取措施,提供更多机会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没有太多的客观困难。学校应提供创业实习机会,负责创新创业的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给大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最后,大学生自己也应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将困难无限放大,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受到局限。
(三)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掌握正确创业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笨拙的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目前有很多大学生空有创新创业激情,缺乏专业的指导,看着师兄师姐辉煌成功的创业成果,只是盲目的模仿,選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和创业道路,结果使自己困顿其中。高校创业教师团队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知名企业家、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专家到学校授课,树立正确创业理念。
(四)增加实践锻炼机会,提升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契机,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合自己的竞赛,在准备比赛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确定项目方向、申报项目、项目规划、风险预计、团队合作、项目实行等全过程的亲自体验,可以更加了解创新创业的流程,为将来真正实施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模拟可能出现的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各级政府加强落实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面对的诸多困难,如资金、经验、平台等,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加强落实相关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不能空口而谈,而是应该落到实处,让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福利。同样,高校需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完善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让学生“走出去”,到实际生活中去积累总结经验。高校要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例如,对创新创业小有成功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和鼓励,邀请创新创业的成功人士举办讲座,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四、结语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该挖掘和鼓励学生的创业创新才华和潜能,同时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各种支持。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人脉资源要比大学生更加丰富,可以利用自己的校友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对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及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抉择时要对大学生的选择予以支持,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但是辅导员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也要呼吁社会、政府及学生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健昌.创新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6).
[2]吴远征,李璐璐,董玉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J].中国林业教育,2015(6).
[3]古松平,吴继,雷泳川.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探讨[J].商业经济,2014(1).
[4]杜忠原.“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7(1).
[5]梅晓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
(责任编辑: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