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10-23林爽官爽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SWOT分析黑龙江省

林爽 官爽

摘 要:基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SWOT分析,客观剖析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两座金山银山”思想指导下的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策: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保障体系等。

关键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015-03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大力推进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层面上探寻黑龙江省抢抓机遇、扬长克短、走生态文明之路的深层次发展问题,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奋斗目标提供重要保障,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生态优势、筑牢生态安全战略地位提供有益借鉴。

一、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SWOT分析

SWOT分析即优势S(Strength)、W劣势(Weakness)、O机会(Opportunity)和T威胁(Threat)。基于SWOT分析法的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旨在客观地剖析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层面探寻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策,为打造龙江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提供重要思路。

(一)优势分析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黑龙江省总体地貌特征为两大山地、两大平原以及其间过渡的漫川漫岗地区。黑龙江水资源丰富,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四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林木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东北平原抵御西伯利亚寒流的天然屏障。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维系着东北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松嫩平原具有典型的草甸草原自然景观,是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平原湿地,建有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农垦基地。黑龙江农业区位于两大平原及漫川漫岗区,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地带性和典型性特征明显,整体生态环境稳定[1]。

(二)劣势分析

虽然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矿场资源、水利资源等,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昔日的“大油田”“大粮仓”“大煤炭”“大森林”竞争优势已失去,黑龙江省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的问题。与此同时,黑龙江省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且严峻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包括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日益恶化、环境结构性污染和局部生态失衡日益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难度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市污水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治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三)机遇分析

从国际形势看,联合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及各国的积极参与表明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共识,环境问题是无国界的世界性问题。从国内形势来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陆续出台。201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指导。2016年,黑龙江省按照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部署和《关于設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中央与地方的高度重视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四)挑战分析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进入多型叠加和“还账”期,由历史遗留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治理复杂性日益增强,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却越来越大,加剧了环境治理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的难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齐环境治理短板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而科技创新引领环保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环保项目资金仍然不足。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区域性、季节性大气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复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老百姓关心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松花江支流污染治理问题、劣Ⅴ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策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战略攻坚期,黑龙江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文化体系。一是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好以世界日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打造“互联网”+全媒体时代富有龙江特色的环保新媒体宣传教育传播平台机制。二是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以生态文明研究基地为依托,加强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力度,积极开展关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是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积极培育生态道德人格,在内心深处构筑起生态道德行为的自律准则,把生态道德意识培养成为一种人类自觉行为。四是加强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引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2]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路径,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二)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3]一是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抓手,尽快建立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黑龙江省多年来持之以恒实施生态省战略,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中勇于探索。一是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区域财力支持机制、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补偿机制、完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等。二是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等。三是构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机制。黑龙江省将大力发展生态养老、健康产业,重点发展休闲娱乐、候鸟式养老等养老服务业。四是创新林业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政企分开、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五是加强环保合作机制。加强与吉林、内蒙古在水质监测、信息通报和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环境联合保护与科学利用,加强龙江丝路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集群建设。

(四)完善生态文明保障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注重制度体系之间的系统性、完整性构建,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制度支撑。一是健全组织管理领导体制保障。加快构建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协调、环保部门综合管理、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推进机制。二是完善法律制度监督保障。建立健全适合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规章制度体系,积极开展地方性生态法律法规的修缮工作。三是构建生态文化保障体系。积极构建绿色生态文化践行机制,引导人们树立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的生活理念,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四是健全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积极争取国际合作资金。

(五)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在黑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龙江。一是推进绿色发展。黑龙江省将以22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和5万平方公里湿地资源为战略依托,充分发挥整体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地方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環境治理网格化管理力度,着力加大对空气、水、土壤等污染源综合治理力度,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综合环境治理体系。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制定《黑龙江省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实施地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水资源、林地、草原和湿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对耕地、草原、河湖等自然资源实施休养生息制度。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黑龙江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和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环保责任监管制度和环保督察长效机制,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工作是一项复杂任务,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重要契机大力推进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需要龙江人长期坚持并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黑龙江省将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共筑美丽中国建设为重要契机,群策群力、齐心协力,为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J].黑龙江政要,2012(10):2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2013-11-15)[2017-10-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

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7-10-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SWOT分析黑龙江省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