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

2018-10-23潘健

系统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椎管腰部椎间盘

潘健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盐城 224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 (Protrusion of lumbarintervertebral disc,LDH)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同时也是人体中蜕变最早的器官之一[1]。该疾病好发于男性患者,多与职业因素有关。主要临床症状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严重可并发血管损伤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为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给予明确诊断尤为重要。通过该文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在该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患者,分别采取MRI和CT进行诊断,深入研究两组不同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该次研究的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MRI观察者53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 25~65,岁平均年龄(32.25±3.7)岁;病程 1~15 年,平均病程(5.6±1.3)年;CT 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 21 例,年龄 28~70 岁,平均年龄(31.21±2.9)岁;病程 1~20 年,平均病程(5.8±1.5)年;该院 106例腰椎间盘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功能受限等症状。其中腰部侧弯20例、腰部神经压迫10例、腰椎间盘膨出15例、脊柱变形8例。以上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腰痛符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者;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伴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发射性疼痛者;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或经X线片检查排除其他骨性病变者。

1.2 检查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 CT检查 ,对该组患者采用(LightSpeed VCT)仪器设备,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后,确定好扫描位置,层厚度为 1.5 mm,螺间距为 1.0 mm,矩阵为256 mm×521 mm,几家倾斜角控制在30°,扫描过程中,应确保扫描层面要与患者的椎管椎间隙保持中心线平行。按序列依次从L3/L4-L5-S1椎3各椎间隙进行常规平扫,保持相同位置重复4次后,严密观察患椎的骨窗及软组织窗。

1.2.2 观察组 采取MRI磁共振检查对本组患者采用(Signa HDxT核磁共振机)MRI系统 应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快速SE序列T2W1成像扫描,扫描参数 控 制 在 T1W1:TR500 ms;TE:16 ms;T2W2:TR150 ms,TE:100 ms。对患者腰部进行常规扫描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进行平扫。收集以上患者所有影像学资料均请有关影像学专家进行探讨,同时对两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腰椎间盘患者采取MRI与CT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腰部侧弯、神经根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膨出)检出率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采用MRI、CT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结果发现,观察者MRI临床诊断准确率98.11%,明显优于对照组CT的临床诊断准确率9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n(%)]

2.2 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MRI与CT不同检查方式

结果发现,在20例腰部侧弯患者中,CT检出率12 例(60.0%),MRI检出率 19 例(95.0%);10 例神经根受压患者中,CT检出率 5例 (50)%,MRI检出率9例(90.0%);8例脊髓变形患者中,CT检出率 4例(50.0%),MRI检出率 7 例 87.5%;15 例椎间盘膨出患者中,CT 检出率 8 例(53.3%),MRI检出率 14 例(93.3%)。结合两组不同检查方式进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有关征象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8,7.943,6.904,6.941,P<0.05)。 详细信息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检出率[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一种由外伤引起的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且发发病率高[3-4]。多数原因是由于长期站立或久坐、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受到风寒时期侵袭、老损退变,从而引起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症状的发生[5-6]。同时还会引起生理曲线的改变,压迫至颈神经根和脊髓。患者通常变现为腰部酸痛,并多沿坐骨神经往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致使小腿常出现胀痛、麻木、发凉甚至抽筋现象的发生。严重者可引起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腰部侧弯、性功能障碍等[7]。

采用CT和MRI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最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医生确诊患者的病变部位、严重程度、明确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CT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操作速度快,扫描范围大为特点,可较清楚的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情况,同时还可较清楚的显示椎板以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和隐腋窝狭窄情况,其分辨率较高。但CT扫描对人体辐射伤害性大,有时与肿瘤和结核难以鉴别,极易遗漏椎管内游离型椎间盘突出。MRI可多方向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可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等和多参数成像,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与此同时,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可鉴别在椎管内是否存在其他占位性病变的,能更好的降低了漏诊、误诊的现象发生。该次研究表明:观察者MRI临床诊断准确率98.11%,明显优于对照组 CT的临床诊断准确率90.56%;这与莫繁凌[8]在研究报告中MRI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98.0%优于CT组的结果一致。由此说明,MRI是腰椎间盘突出,乃至所有脊柱疾病诊断中的“金标准”,对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椎管腰部椎间盘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