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呼吸复苏治疗方法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比较
2018-10-22陈勇郑鹏张伟
陈勇 郑鹏 张伟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复苏治疗方法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4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不同呼吸复苏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阶梯组,每组42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呼吸疗法,阶梯组运用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比两种呼吸复苏治疗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29例,成功率为69.0%,阶梯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35例,成功率为83.3%。阶梯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为(55.2±7.3)min,阶梯组患者为(43.8±5.1)min,阶梯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呼吸复苏治疗方法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呼吸阶梯性疗法的运用效果优于常规呼吸疗法,有助于明显提升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 呼吸阶梯性疗法; 急危重症; 治疗; 呼吸复苏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1.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1-0163-02
急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具有病情严重、进展快、合并症多等特点,应及时进行抢救,否则极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要求医护人员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予吸氧,并进行呼吸复苏,这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前提要件[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呼吸支持技术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抢救成功率。基于此,本研究为了比较不同呼吸复苏治疗方法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4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4例急危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症状。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有效;(2)经临床检查证实,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按照不同呼吸复苏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阶梯组,每组42例。常规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1~85岁,平均(52.3±10.6)岁;疾病类型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重症颅脑损伤10例,严重骨折创伤7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其中呼吸心跳停止10例,濒临死亡5例。阶梯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1~83岁,平均(52.1±10.5)岁;疾病类型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重症颅脑损伤10例,严重骨折创伤7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其中呼吸心跳停止11例,濒临死亡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呼吸疗法。医生视患者病情,凭借个人的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呼吸机、人工呼吸等。
阶梯组运用呼吸阶梯性疗法。主要内容为:(1)第一阶段,呼吸支持治疗。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评估复苏效果;将患者置于抢救床上,调整体位,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取半卧位,其他患者取健卧复苏体位,确保身体和头部保持同一水平,上肢置于身体左右侧。及时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分泌物与呕吐物,解除呼吸道梗阻状况,确保患者呼吸顺畅。无颈椎损伤者,可抬高下颌,以促进呼吸道梗阻解除,并控制舌后坠。颈部创伤者,运用咽喉导管进行口腔异物清理。对取仰卧位患者进行胸背按压,通过胸廓运动形成气体通气,进而促进气体交换。(2)第二阶段,吸氧治疗。低血压患者应用面罩或鼻塞吸氧;呼吸道损伤者应用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困难或心跳停跳者,应用气管插管治疗。临床明确诊断为进行喉梗阻者,尤其是声门阻塞、喉痉挛等因素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者,来不及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时,可临时行环甲膜穿刺术。(3)第三阶段,气道处理。合并呼吸道原发性损伤者,尽快切开气管,过程中避免对喉部造成伤害,细心操作,尽可能地减少出血量,同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以防病情恶化;合并咽喉阻塞者,尽快进行气管穿刺,切开气管,建立人工气道,以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假牙松动者,应快速将其取下,以防脱落导致气道受阻。(4)第四阶段,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呼吸机通气治疗,或应用简单的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复苏情况,呼吸频率在12~25次/min,血氧饱和度>90%,视为复苏成功。(2)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 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复苏情况对比
常规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29例,成功率为69.0%;阶梯组患者呼吸復苏成功35例,成功率为83.3%。阶梯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73,P=0.001)。
2.2 两组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对比
常规组患者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为(55.2±7.3)min,阶梯组患者为(43.8±5.1)min,阶梯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5,P=0.026)。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较低,机体容易出现代谢功能障碍,进而导致主要脏器功能异常,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将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死亡率极高[3]。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临床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性[4]。然而,针对不同的患者,所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也有所差异。对于内科疾病患者而言,通常是根据原发病灶确定呼吸支持方式;对于外科疾病患者而言,则是根据受伤部位确定呼吸支持方式[5]。过去,临床上常规的呼吸疗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凭借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定,此疗法缺乏对呼吸道的有效护理,且有可能对患者构成损伤,因此导致呼吸复苏的成功率较低[6]。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疗法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徒手到机械的多步骤操作,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是避免对患者所带来的损伤[7]。临床工作中,要求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尽可能选用低阶梯疗法,以提高操作速率,降低损伤程度。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可通过常规呼吸频率、节律变化、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指标作出判断[8]。低阶梯疗法效果不佳时,应快速进行下一阶梯的治疗,通过判断患者原发病灶的实际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以确保下一阶段疗法的有效性[9]。相关研究报道也指出,原发性疾病是临床确定呼吸支持方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呼吸阶梯性疗法可由單人操作,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也大大缩短了人员到齐的时间,因此能为患者的抢救争得更多时间,具有耗时短、伤害小、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11]。
笔者所在医院呼吸阶梯性疗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呼吸支持治疗,属于徒手操作阶段,具有操作简单、损伤性最小的特点,对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而言,该阶段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自主呼吸,效果显著;第二阶段为吸氧治疗,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必备操作,要求快速、无创,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吸氧模式,以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第三阶段为气道处理,主要操作分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其目的是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同时配合吸痰、呼吸道清理等措施,预防患者误吸、呛咳;第四阶段为人工气道建立,即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指数,确保患者换气功能稳定,同时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的产生[12-13]。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常规呼吸疗法与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阶梯组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阶梯组患者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由此提示,阶梯组患者的呼吸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因此认为,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优于常规呼吸疗法。
综上所述,不同呼吸复苏治疗方法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呼吸阶梯性疗法的运用效果优于常规呼吸疗法,有助于明显提升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王彪,袁海军,詹向阳,等.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2):1-2.
[2]毛伟.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128-129.
[3]李开源,裴经,王鹏,等.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药,2016,22(4):267-267.
[4]何池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9):4109-4110.
[5]胡海涛,曾丽娟,章涛,等.呼吸阶梯性治疗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5(3):46-48.
[6]安尤载.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5,5(12):21-22.
[7]刘玲翠.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6(2):180-181.
[8]魏国喜.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6-67.
[9]张芳,荣阳,荣根满.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347-348.
[10]李志.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 2015,10(4):526-527.
[11]李娜.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92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6):142-143.
[12]周文通.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82.
[13]周丰恒.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今日健康,2015(10):100.
(收稿日期: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