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和美团的鹬蚌相争能否为新平台带来机遇
2018-10-22陈欣洋
陈欣洋
[摘 要] 外卖市场是我国目前餐饮行业内最受聚焦的市场之一,而外卖平台正处于这一市场中的核心。继百度外卖被收购后,国内目前两家最大的外卖平台——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两者的主要投资者,阿里巴巴和腾讯,亦在移动支付、电商等多行业中呈竞争关系。风起云涌的外卖行业中,饿了么与美团的争斗能否让新晋外卖平台的创业者渔翁得利?通过对外卖市场情况概述,对美团外卖和饿了吗地域、服务、宣传等进行博弈,结合外卖平台市场的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阐述新平台发展的应对策略,并需要选择推广、广告、物流服务、节省开支、减少亏损、大数据等适合自己的模式作为主要盈利手段,使新外卖市场平台的发展与盈利成为可能。
[关键词] 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8-0082-05
Abstract: Takeaway market is one of the most focused markets in China's catering industry, and takeaway platforms are at the core of this market. After the takeover of Baidu Take-Ou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largest takeout platforms in China - Eleme and Meitua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the major investors, Alibaba and Tencent, are also competing in many industries, such as mobile payments, e-commerce and other industries. Can the battle between Eleme and Meituan make the entrepreneurs of new takeaway platforms benefit from the surging takeaway industry?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takeout market, we game the region, service and advertisement of the two competing platforms, combine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market of takeout platforms, and explai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latforms from four aspects of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latforms need to choose promotion, advertising, logistics service, cost saving, loss reduction, big data and other suitable modes as the main means of profit, mak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the new takeaway market platform possible.
Key words: takeaway platform, Eleme, Meituan
一、外賣市场情况概述
从最初的打包自提模式,到电话订餐的悄然兴起,再到现如今蓬勃发展的网络订餐服务,外卖市场已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颗新星。据美团点评于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以其收录的商家为例,2016年度外卖市场入驻美团的商家数量累计已有245万家,占已收录的正常餐饮业门店总数的37%,而其中尤以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外卖商户数量最为庞大[1]。
不仅如此,外卖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在线订单用户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报告,2016年我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了1662.4亿元,相较2015年数据的增长率为33.0%;而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已于2016年达到2.56亿人,相比2015年增长了22.5%。同时,这两者的增长率正处于下降状态,代表着外卖市场的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已逐渐趋于稳定[2]。
移动支付的普及也促进着外卖行业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规模扩大了2倍多。受其影响,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业中第一大支付手段,其使用频率相较于刷卡支付、现金支付、预购等支付手段位列第一,而刷卡支付及现金支付的使用比重均有下降[1]。
支付方式的改变亦带来了手机外卖平台的风靡: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成为手机订餐软件三巨头;而在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美团与饿了么的这两家全国最大订餐软件的角力,则占据了订餐软件市场的主要舞台。其中,美团的主要融资伙伴是提供微信支付服务的腾讯,而饿了么在近期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后,则拥有了支付宝这一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公司的全力支持。
虽然腾讯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影响力更占优势,但支付宝的便捷支付无疑也是一股强有力的助力。美团与饿了么各占一席,互不相让,然而,其与各自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亦是暗潮涌动。就美团与腾讯而言,美团在借助腾讯在社交平台上的优势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为腾讯提供了大量的支付订单。但是,美团收购钱袋宝的“小动作”,彰显了其在移动支付领域上分一杯羹的野心,这对于借助美团的外卖订单获取了大量支付订单的腾讯而言,无疑是一份潜在的威胁。
而饿了么与阿里之间的关系也是波澜骤起。2018年2月26日晚,相继多家媒体报道阿里将全资收购饿了么;而在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作为饿了么第一大股东的阿里已于2017年持有饿了么23%的股权,并已经在饿了么董事会拥有了一票否决权。此时“财大气粗”地全资收购并未盈利的饿了么,恐怕是为了与美团和腾讯博弈而刻意为之[3]。
二、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博弈
在美团与饿了么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平台想要寻找挤入市场的可能性,恐怕并非一件易事。继百度外卖退出后,美团与饿了么的对峙使得我国外卖市场进一步接近了双头垄断的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即使尚未实现盈利,却仍然用尽手段想把对方挤出市场,以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目前,这两家不论是配送费用、配送平均时长还是主要地域分布,都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区别也客观存在。
(一)地域
饿了么总部位于上海,而美团总部则位于北京。就地域分布来看,在两家平台创立的初期,双方在围绕自己的总部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南有饿了么,北有美团外卖”的南北格局。但到了2016年,两者在地域上的“势力范围”的差异已经不再明显:广东、江苏成为了饿了么和美团地域渗透率的共同的榜首和榜眼,而在两家地域渗透率平台前十的席位中,上海、浙江、山东、河南、辽宁、北京均榜上有名,且排名相近;而对于只列在美团榜内前十的四川、河北,以及只处于饿了么榜内前十的福建、黑龙江而言,用户增速在对手平台处均位列前茅[4]。由此可见,饿了么与美团都在努力补足先前未能渗透的地区的影响力,以免在地域上被割裂,失去了在某些地区产生品牌效应的先机。
(二)宣传
虽然两家平台都在争先恐后地掠取地盘,却鲜少发布广告做宣传,这似乎与两者竭力争取用户的目标相互矛盾。可即便如此,如今提到外卖平台,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美团与饿了么黄、蓝两家的名号。
对于美团,其最开始的宣传可谓是如同草船借箭般的谋略,在2010-2011年的多家團购平台的“千团大战”中,凭借竞争对手对“团购”这一概念的推广借势而起,几乎是轻而易举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而早在2009年便成立了的饿了么,则是靠着2015年的一句亲民的宣传语“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声名崛起,以黑马之势向美团和百度的业内霸主地位发出了挑战,并最终赢得了与美团一决高下的地位。
除此之外,且不说穿梭于大街小巷、身着黄衣和蓝衣的骑手,就是在实体门店里也常会看到前来取餐的送餐员,配合在他们身上和摩托车上印着的美团、饿了么的商标,也无疑是一种极为效率的宣传手段。而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其在支付宝app内置的推广及优惠券,以及自身的支付宝免密支付功能亦是吸引了不少的用户。与此相反的是,美团与腾讯的合作似乎不甚亲密,既没有微信支付上的优惠,也没有两家应用相关的推广,就这一点而言,或许将会成为与阿里、饿了么竞争中的失分项。
(三)服务
相较于专心做外卖一项服务的饿了么,美团提供的业务可谓是“遍地生花”,不仅有外卖、酒店、电影团购,近期甚至推出了在南京试点运营的网约车服务,试图与行业翘楚滴滴打车一决高下。且不论打车服务与食品外卖能否协同发展,单从口碑上讲,用户很难把以外卖出名的美团与打车服务联想起来。两者既不是互补商品,也不是替代商品,强行放在一家企业名下,只会让人感觉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美团推出网约车服务的这一举措,或许是为了在外卖行业难以盈利的情况下,试图借助新业务吸引资金。然而外卖行业有饿了么对持,网约车服务又有滴滴打车叫阵,美团腹背受敌,一旦失利恐怕覆水难收。不巧的是,这两家企业偏偏都与阿里巴巴有着亲密的合作;更不巧的是,身为美团最大投资者的腾讯,亦是滴滴最近新推出的业务——滴滴外卖的主要投资方。
腾讯在这一混战中的位置难以明确,可能是采取稳妥策略,两家都投资的结果就是总有一家会带来成功;也可能是想要浑水摸鱼,在未来的某一天杀出一支奇兵,推广腾讯自家的“外卖/打车新业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便是腾讯CEO马化腾在2012年提出的“应该鼓励自我革命,甚至是内部的竞争”[5]的观点,借助对两家互相对立的企业的投资,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业务发展,以达到和阿里的支付宝平起平坐,甚至反将一军的目的。
相比美团的雨露均沾,饿了么则是将热情全部投在了外卖服务里。在目前外卖市场尚未盈利的环境下,这也带来了饿了么入不敷出的问题:一旦与美团的博弈失败,或是投资者突然撤资,都会让饿了么遭遇沉重的打击;而若是美团遭此困境,或许还可以凭借外卖以外的业务缓一口气,不至于败的太过彻底。即使如此,饿了么对外卖这一项业务的专攻也并未带来相应的优势。据极光大数据于2017年4月发布的统计,近半年以来,不论是日平均新增用户还是平均30天用户留存率,饿了么的数据都比美团略逊一筹。虽然饿了么的月活跃用户数仍位列外卖类app的榜首,且相对于美团外卖的优势明显[6],但鉴于消费者的忠诚度主要是投入给餐饮店而非订餐软件,一旦美团外卖采取措施吸引用户,如在优惠力度上更胜一招,或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支付方式,饿了么的用户就会有很大可能“移情别恋”。
(四)与餐饮店的“博弈”
随着外卖行业的崛起,大量的小型餐饮店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这类餐饮店一般主打快餐或小吃,店铺面积较一般的餐饮店要小,但店内进出的外卖平台送餐员却络绎不绝。而快餐,正是最受外卖平台用户欢迎的餐品[2]。因此,为了节省地租和雇员工资,许多新晋餐饮店选择了快餐这一类别,并与多家外卖平台合作,旨在将销售重心放在外卖用户上。
除了小型餐饮店外,大部分中大型餐饮店也选择了提供外卖服务。这或许是为了顺应当前用户需要,主动进军外卖市场,以免在外卖大潮中损失过多的顾客。然而,许多实体餐饮店的餐品并不适合通过外卖配送,比如火锅、烤肉等需要餐饮店提供特殊器具的餐品,或者冰点、冷饮等需要低温食用的餐品。虽然饿了么于2017年6月在京沪两地推出了冷热双温箱,使用干冰和电热保持餐品的温度,但这一举措的成本颇高,恐怕目的只是抢夺高消费地区的客源,难以在全国推广。
快餐借助外卖平台盈利,中大型餐饮店顺应潮流提供外卖,以及冰点、冷饮的外卖加盟,都是建立在收益不小于成本的基础上的。而当前配送外卖的成本较低,与饿了么和美团的暗中较劲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旦一方胜出,在没有其他外卖平台能够与胜者抗衡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或许留下的这家外卖平台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会选择较慢地提升消费者方面所付的配送费用;但对于合作的商家,恐怕就不会这么心慈手软。
如果消费者所面对的外卖价格上涨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消费者就会乐意继续购买外卖服务,那么,对现如今处于买方市场中的餐饮店而言,即使盈利幅度大大降低,也无法完全放弃与外卖平台的合作。首先,餐饮店自主提供外卖服务不甚现实:一是电话订餐不够便利,已经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二是网站订餐的成本太高,中小型餐饮店只能望而却步。其次,若是直接与外卖服务一刀两断,且不论极其依赖外卖平台盈利的小型餐饮店能否撑住,就是中大型的餐饮店,面对众多已经习惯了点外卖用餐以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消费者,恐怕也难以创造足够的吸引力引导这部分顾客选择堂食就餐。而留下的、选择继续与外卖平台合作的餐饮店,要么忍气吞声减少外卖部分的盈利,要么只能提高在外卖平台上出售餐品的售价。而堂食、外卖的不同售价会让顾客产生对餐饮店的不良印象,进而在点外卖时更倾向于选择其他便宜的餐饮店,最终导致提高售价的餐饮店销售量的下滑。
三、新晋外卖平台如何打入市场
面对美团和腾讯,以及阿里和饿了么这两大势力,新生的外卖平台是否能有进入市场、谋求发展的空间呢?
(一)如何发挥优势:瞄准最易接受新事物用户群体,以此为目标作合适的推广宣传
不论何时,最乐于挑战新事物的永远是年轻人。因此,若是一个新的外卖平台想要最快地融入市场,大学生群体会是最优的首选目标,这一点也有饿了么的成功案例支持。除此之外,新入职场的年轻员工亦是不容忽视的对象。这类员工一般工作负担较重,压力更大而用餐时间更少,因此,灵活多变的用餐时间、态度友善的送餐员,甚至有机会获得的小惊喜(如优惠抽奖,意料之外的赠品)都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对外卖品牌的好感。
为了在年轻群体中打出一片天地,了解并正确使用他们流行的事物也是一个重点。外卖平台可以将这它们融入海报、网络传媒等广告宣传中,也可以在培训送餐员时,注意让他们多学习些相关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数常用外卖服务的人群不常外出,所以前提若是要节省经费,海报最好张贴在居民楼、学校海报栏一类离居住点较近的地方,在网络传媒如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刊登广告亦会发挥不错的效果,但电视广告带来的收益恐怕会不如预期。
(二)如何克服劣势:先宣传再进入市场,送餐员要培训完善再进入岗位
在美团外卖、饿了么的两座大山下,如果没有足够的知名度,新晋的外卖平台在用户和餐饮店合作者之间都不会讨到好处。因此,在正式进入市场前先进行宣传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利用消费者和餐饮店对美团或饿了么一家垄断后的局势的担忧,提前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考察自身成功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如果宣传得到的回应不如预期,提前减少投资预期,或是考虑不进入这一市场将会更为灵活可行。
送餐员一直是各个外卖平台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由于选择这一职业的大多数为学历和技术较低的人群,因此送餐员的素质和对工作的忠诚度必须要有所保障。作为一条外卖物流链中唯一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群体,他们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外卖服务的评价。因此,新晋的外卖平台需要重点考察并培训送餐员的素质,包括普通话水平、礼貌和微笑,并完善用户评价体系,及时通过用户反馈进行对送餐员的考核。另外,在接单、送单出现不可抗的问题时,提供给送餐员及时有效的帮助也是必要的举措,并在同时告知用户具体原因,以避免送餐员受冤罪、用户产生错误判断。
除此之外,因为目标受众以年轻人为优,而大部分年轻人较年长者更关注外表;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在招聘时送餐员的外貌加以要求,并在送餐员的统一着装上选择更为美观的设计,或许会在吸引回头客上带来不错的结果。
(三)如何利用機会:在最佳的时机进入市场,尽快找到合适投资者,以及餐饮店合作方
美团外卖与饿了么二虎之争,终有一方会获胜。而这要么是腾讯投资的美团,要么背后有阿里巴巴支持的饿了么。不论哪一方胜出,另一方的投资者绝不会就此罢手。因此,若是在美团、饿了么中一方显出明显弱势的时候进入市场,就更有可能获得这两家投资者的垂怜。此外,专注做好外卖一项业务,对于新进入市场、欠缺知名度和资源的平台而言也是最优的选择。
除了投资方,餐饮店和消费者也乐于看到外卖市场内部处于竞争模式。卖方垄断只会剥削消费者的利益,而若是外卖市场内部百家争鸣,则对餐饮店和消费者更有利。此外,新的外卖平台对餐饮店也意味着新的机遇。若外卖平台能推出更合理的收费模式、更效率的配送服务,就会吸引更多的餐饮店合作者入驻。
(四)如何应对威胁:选择与较大的移动支付商合作,尽快发展,准备优秀的公关,保障食品安全以及送餐员素质和配送效率
外卖平台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在目前整个外卖市场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不寻找大量外部投资是不明智的行为。相比已经完成收购饿了么的阿里巴巴,与美团合作相对较不紧密的腾讯可能会是成功率更高的融资对象。阿里在2017年提出了“新零售”的理念,而饿了么无疑已是其旗下的一块坚固的铺路石。衣食住行一直是人民生活的核心,而食品方面的大数据对阿里的精准营销有极大的益处。对于已经入股京东的腾讯而言,自然不能在大数据方面输给对手。介于美团外卖的最大目标人群是白领,而饿了么的则是大学生,因此,如果新晋外卖平台能够提供补足美团外卖所欠缺的数据,并且保持数据质量,就会让腾讯看到更多合作的价值。不建议与并不知名的移动支付合作,在自身并未形成品牌效应之前,弱与弱的合作不会带来有效的成果。
如今外卖市场看似已经接近饱和,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外卖平台不能从旧平台那里“分一杯羹”:吸引投资者,吸引餐饮店合作,最终吸引更多的用户,如果新晋外卖平台为他们带来的满意度更高,那么最初的幼芽也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大平台不可能不对新平台施加压力,吞并和排挤都是极有可能出現的情况。只有打好用户口碑,占有足够的投资资源,才能有与大平台谈判、竞争的本钱。
食品安全一直是令消费者忧心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餐饮店环节,但也会令外卖平台合作者受到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能从源头控制,避免问题出现,就需要保证在供应链末端的消费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及时的保障。因此,优秀的公关,以及在发生问题时对消费者的补贴方式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的必需品。
外卖配送自然少不了物流。比起与其他物流服务商合作,外卖平台自己开发配送体系更能保证质量,也更容易符合自身的需要。针对较易出现的送餐员素质低、配送慢等问题,首先要在入职培训时做足工作,对送餐员的选择应是宁缺毋滥;其次,限制送餐员一次性可接的单数,根据用户的分布合理分配送餐员分布和接单范围,准确估计送餐时间和准备超时补偿,也是保障送餐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措施。只有保证了餐品送达时的质量,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的回头率。
四、外卖市场盈利的可能
无法实现盈利——这对任何一种行业来说都是最致命的威胁。想要进入外卖市场的创业者也往往会因为这一点而望而却步。一方面,配送费要低于用户对物流服务的估值;另一方面,对餐饮店收取的服务费也不能过高而失去竞争力。许多外卖平台,包括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都采取了“杀熟”的收费模式:在前几年发展初期对商家进行补贴,而在如今竞争趋于稳定后突然征收10%甚至20%的佣金,依赖外卖服务的商家自然无法轻易离开,只能乖乖交钱,却掩不住商家的怨声四起。
如果新晋外卖平台想要进入市场,必须要能看到未来盈利的可能,否则这种行为就是不理智的,必须承受巨大的亏损风险。在进入行业初期,从消费者和合作者方面强行盈利并不明智,而日后采取与旧平台一样过河拆桥的“杀熟”模式也不易成功。因此,新的平台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盈利方式,才能有支持自己在外卖这一市场创业的目标,同时也才能让投资方和餐饮店看到与新平台合作所能带来的利益。
方法的成功与否需要实践,新晋外卖平台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作为主要盈利手段:
(一)推广、广告盈利
在外卖平台里插入合作者的广告,通过外卖服务带来的流量,作为独立媒体赚取广告费补贴亏损。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广告需要与外卖服务有所关联、并且适合外卖平台自身的主要受众,如大学生;推送频率不能过高,以免降低用户对外卖平台的满意度。
(二)物流服务盈利
在外卖平台自己的配送体系完善后,可以推出不同于外卖配送的新的物流业务,如同城速递、超市配送。如果目前的配送服务能够达到较高的用户满意度,那么用户选择使用新的物流业务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三)节省开支,减少亏损
在打出足够的名声之后,新晋外卖平台可以在广告宣传上节省部分费用,而选择在成本较为低廉的媒体上进行宣传,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同时,适量地提高对餐饮店和用户的收费,也能缓解外卖平台亏损的压力;但这一举措需要确保将收费控制在两方的接受范围内,因此市场调研和价格制定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四)大数据盈利
如今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愈发蓬勃,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众多行业倾心的重要工具之一。提供与用户有关的大数据可以从相关行业的合作者处获得盈利。然而,大数据的普及也带来了用户的不满,其问题主要出于对自身隐私泄露的恐慌,以及对自身的兴趣进行强行商业推广的愤懑。因此,在通过大数据盈利时,需要规划好适度的数据量和合适的数据用处,不贩卖用户隐私信息,确定最有可能吸引用户消费的商品,才能做到有效率、有效果地使用大数据这一新生科技。
[参考文献]
[1]餐饮老板内参.2017中国餐饮报告:1000万老板关心的舌尖数据都在这里了![EB/OL].https://www.sohu.com/a/136916943_114778.(2017-04-28)[2018-03-18].
[2]艾媒咨询.艾媒报告|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研究报告[EB/OL].http://www.iimedia.cn/54716.html.(2017-08-21)[2018-03-20].
[3]冯孔.饿了么张旭豪回应与阿里传闻:更关注如何保持业务的增长[EB/OL].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18-03/04/c_1122484331.htm.(2018-03-04)[2018-03-20].
[4]AI财经社.饿了么和美团的全套数据大对比,10张图一目了然[EB/OL].http://www. sohu. com / a / 168332705 _ 99950592.(2017-08-30)[2018-03-20].
[5]雷建平.腾讯马化腾:应鼓励自我革命甚至是内部竞争[EB/OL].http://tech.qq.com/a/20120423/000384.htm.2018-03-29.(2012-04-23)[2018-03-29].
[6]极光大数据.极光大数据:2017年O2O下半场数据报告[EB/OL]. http: // www. docin. com / p - 1921775411. html & form Daily = 1.(2017-05)[2018-03-30].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