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018-10-22杨培
杨培
摘 要: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勵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修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性;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全面语文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施快乐教学,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主体性教学理念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是深广的,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又是多元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抒己见。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之间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我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时,我们班的吴××同学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觉得像苹果和石榴那样的人比“花生”那样的人更好,因为不但实用而且外表又好看。听了她的理解,我没有立刻给予否定,而是顺势启发说:“你的想法老师觉得很独特。同学们的看法呢?”有的学生说:“外表不好看,别人不喜欢你,就很难交到朋友。”有的说:“花生虽然好吃,却把自己深深地埋在地下,就很难有机会展示自己。”也有的学生说道:“外表的漂亮也是有价值的,至少第一印象就会给人留下好感。”对学生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我都给予赞扬,鼓励他们保持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也许是不正确的或有瑕疵的,为了尊重他们,我一般不直接否定他们的答案,而是用建议的语气说:“你的理解很有想法,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另个角度想一想?”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更好的尊重。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怀疑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就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火花。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各自独特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多样性,允许不同意见甚至错误意见的存在,发挥个性创造力。
三、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我们应该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就自然呈现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大多数学生就能比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讲故事、当小导游、演课本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人物情感、培养语言能力。中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又爱展示,非常喜欢课本剧的形式,朗读表演的兴致很高。于是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熟悉台词之后表演课本剧。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人物的品质、精神、心理活动自然而然地通过学生言行表达出来,最后再讨论归纳,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在学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配角色,准备台词,制作精美的道具,精心排练,表演课本剧。仅仅一个下午的准备时间,不仅排练好了,平时默默无闻的张××同学竟然用纸自制了一套小鸟和大树的头饰,真是惟妙惟肖;单××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扩充,充实了剧本内容;别看高××个子不高,但把小鸟那焦急的神情还演得活灵活现。
综上所述,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变,与学生产生情感的碰撞,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升学生的积极学习能力,只要我们教师自身坚定信念,必将教导出一批有理想、有价值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