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赛夏族臀铃艺术特征研究

2018-10-22徐强刘洋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造型设计

徐强 刘洋

摘 要:台湾赛夏族臀铃造型设计款式丰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色彩选取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运用服飾品设计与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结合赛夏族臀铃典型图片从造型设计、制作工艺、装饰艺术三个方面研究其艺术特征。赛夏族臀铃地域性鲜明,民族性浓郁,彰显了赛夏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赛夏族臀铃的研究既能拓展设计师的设计空间,又可以有效地促进民族审美意识和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台湾赛夏族 臀铃 造型设计 制作工艺

赛夏族(Saisiyat)台湾少数民族,分为南群和北群,共有人口约7000人左右,南群聚居在苗栗县的南庄乡和狮潭乡,北群聚居在新竹县的五峰乡。赛夏族是父系社会,姓氏社会组织极为严谨,族内姓氏以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规定,族内大事由长老决议{1}。赛夏族传统祭典活动较多,矮灵祭(pas taay)是凝聚族人共识的重要祭典活动,祭典时专用的臀铃(赛夏语称tapangasan)又称臀板或者背响,是赛夏族特有的服装饰品,也是该族重要祭典活动的乐器{2}。目前没有针对赛夏族臀铃造型、工艺、装饰的研究,已有的资料多为简单的图片展示和基本的文字概述,作者通过对臀铃的调研及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研究臀铃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装饰艺术,进一步挖掘臀铃所承载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寓意,为设计师对赛夏族臀铃元素的提炼提供灵感源泉,推动该元素运用在创意产品的创作中,传承赛夏族的审美意识与民族文化。

一、台湾赛夏族臀铃的造型设计

赛夏族臀铃是祭典仪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饰品和乐器,男女均可配戴,即能制造音效,又能增加祭典气氛,可分为传统臀铃和现代臀铃两种。

1.传统臀铃

传统臀铃(如图1)主要以麻、竹管、薏仁果实制作,用麻编织成网布,将网布根据设计构思剪裁大小相等的两层,形状多为三角形,两层网布边缘用麻布包边,在正面装饰镜片和珠子,背面缝合两条背带。网布下端缝缀薏仁果实和竹管组成的响铃,一串响铃由10个薏仁果实和1个竹管组成,通常情况下一个臀铃缀40-50串响铃。

2.现代臀铃

现代臀铃主要选用红色、黑色、白色的棉布缝制而成,将布料剪成三角形、梯形、拱形或者多边形,两层布料边缘缝合后中间塞入棉花,臀铃正面装饰小镜子,并在镜子周围用刺绣、珠绣或者饰片绣技法装饰。布料下端缝上串珠和竹管组成的响铃,约3-4排,每排约20串。为了迎合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态,现在设计臀铃时将竹管用铜管或者铃铛代替。

(1)三角形臀铃

三角形臀铃(如图2)廓形可设计成等边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三角形边长约40cm左右,三个角装饰直径约为10cm的小镜子,边缘用珠绣或者镶边工艺装饰,正中间部分用刺绣或者珠绣技法绣出佩戴者姓氏,姓氏下边绣装饰纹样。三角形下端缝合单排或者双排响铃,三个角固定背带。

(2)梯形臀铃

梯形臀铃(如图3)廓形设计成等腰梯形,梯形高约45cm,上底宽约30cm,下底宽约40cm,运用拼接、刺绣等装饰技法将梯形分成上下两部分,直径约为10cm的小镜子固定在梯形的上部分,下部分绣装饰纹样。梯形下端缝合单排或者双排响铃,上底中间部分和下底两端点处固定背带。

(3)拱形臀铃

拱形臀铃(如图4)廓形呈对称拱形,高度为45cm左右,下底宽为40cm左右,小镜子分两排装饰在拱形上半部分,通常情况有两种组合,一种为1个直径15cm的大镜子放第一排,2个直径10cm的小镜子放第二排,或者第一排装饰1个直径10cm的小镜子放,第二排装饰3个直径10cm的小镜子,在第二排镜子下端绣装饰纹样。双排响铃缝合在拱形下底处,背带缝合在圆拱中间部分和下底两端点处。

(4)多边形臀铃

多边形臀铃(如图5)廓形呈对称多边形,高度约55cm,下底宽约45cm,多边形边缘向内装饰宽8cm左右的装饰边,镜子大小根据设计者构思选取,多缝合在多边形的边角处或者缝合在装饰边的边角处。多边形底边缝合双排响铃,背带缝合在上底中间部分和下底两端点处。

二、台湾赛夏族臀铃的工艺分析

现代臀铃虽造型不同,但制作工艺类似,本文以工艺较复杂的多边形臀铃为例解析臀铃制作工艺。

1.材料准备

制作臀铃的主要材料有棉布、棉花、硬衬、镜子、饰片、装饰珠、缎带、薏仁果实、金属管。棉布选用赛夏族传统夹织棉布,该棉布较硬挺,保型性好,按照图6所示先剪裁背面面料,将背面面料(黑色线表示)边缘放出1cm至1.5cm剪裁出正面面料(红色线表示),正面面料比背面面料多出的面积作为塞棉花的放松量。

硬衬用麻编织的网布裁制,其大小按照正面面料和背面面料形状各剪一块。镜子、饰片和饰珠按设计构思数量准备。背带选用两根较结实的缎带,宽度3cm左右,长度80cm左右。薏仁果实和金属管根据设计单排和双排响铃准备,常见需要制作40-50串响铃。

2.制作步骤

(1)缝合面料与硬衬。将正面硬衬贴与正面面料的反面,背面硬衬贴与背面布料的反面,分别沿边缘以0.5cm缝份大小缝合,将面料和硬衬缝成一个整体,使硬衬起到支撑的作用。

(2)装饰正面。根据设计构思选择镜子的装饰位置,测量镜子直径(图7中红色线所示),将面料剪掉比镜子直径小1.5-2cm的圆(图7中黑色线所示),为了防止脱丝将圆的边缘用锁边绣处理,然后用衬布将镜子镶嵌面料的下面,运用珠绣、饰品绣装饰镜子边缘(红色线所示外围);运用刺绣、珠绣、饰品绣、贴布绣、滚边、镶边等技法按照设计构思在正面作装饰纹样,常用纹样有姓氏纹样、几何纹样。

(3)固定背带。在背面上选取三个点,将背带固定。两条背带重合固定在上底中间点上,两条背带的另一端分别与下底两个端点固定。

(4)缝合正面和背面。将正面和背面的正面相对,从下底开始沿边缘(如图8所示绿线)以1cm缝份大小缝合,缝合一周后留10cm左右的翻口。

(5)翻面。把臀铃的正面翻出,整理翻口,调整背带,将臀铃熨烫平整。

(6)塞棉花。從翻口处塞入适量的棉花,棉花塞入后调整棉花使其均匀、平整,然后缝合翻口。

(7)固定响铃。先用缝线固定金属管,再穿入薏仁果实,然后将整串的响铃均匀的固定在臀铃底端。

三、台湾赛夏族臀铃的装饰艺术

赛夏族臀铃的艺术特征浓厚,色彩寓意鲜明,造型设计丰富,装饰工艺精湛。

1.色彩搭配

赛夏族臀铃的色彩搭配具有鲜明的民族寓意特点,面料主要用红色、黑色或者白色的传统夹织布料,每种颜色都具有象征意义,红色寓意生机蓬勃、热情奔放;黑色寓意做人不可以黑心;白色寓意心地善良、纯洁清白{3}。红色是最常见的面料用色,该色彩给人热情、兴奋的感觉,装饰材料的配色选用纯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对比强烈的互补色产生出华丽、热烈、淳朴、浓郁的装饰风格,运用配色的点缀使色彩形成调和统一的效果,既能突出装饰技法的视觉效果,又能显示出赛夏族人开朗的性格。选用黑色或者白色面料制作臀铃时,配色选用鲜艳亮丽的色彩,使装饰的纹样呈现出缤纷艳丽装饰效果。

2.装饰工艺

(1)夹织

夹织是赛夏族最传统的织造技艺,用移动式水平背带织布机将苎麻织成布料,织布过程中经纱固定,通过纬纱的颜色变化织出纹样,装饰臀铃的菱形纹样、几何纹样多用夹织技法织造而成{4}。

(2)刺绣

刺绣是臀铃装饰工艺中不可或缺的技艺,多种多样的装饰针法适用于各种臀铃装饰。用加捻的棉线作为绣线,以金属针穿线,按照构思的纹样进行穿刺形成各种线迹饱满、细致精巧的纹样。

(3)珠绣

珠绣是将珠子用线串起来固定到臀铃上,通过刺绣的针法缝出具有很强质感肌理的装饰纹样,选用制作珠绣的珠子材质多为玻璃珠、琉璃珠、贝壳或者纽扣{5}。臀铃中的姓氏纹样(如图5所示)和卐字纹样多用该工艺设计。

(4)贴布绣

贴布绣是用与臀铃用布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的布剪出纹样,运用直绣或锁绣技法缝在臀铃上,形成层叠异色的装饰效果,该技法多用于设计较简洁的几何纹样(如图4所示)。

结语

台湾赛夏族臀铃是体现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延续民俗文化的重要手段,其造型设计款式丰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色彩选取特色鲜明,文化内涵寓意深厚,反映了赛夏族将臀铃视为一种精神慰藉和民意寄托。通过对赛夏族臀铃的臀铃造型工艺与文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对台湾少数民族饰品的审美意识和装饰艺术进行发掘,有利于服饰品设计对民族服饰元素的运用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宫本延人. 台湾的原住民族[M]. 台中: 晨星出版社,1992: 134-142.

{2}何绵山.漫淡台湾原住民服饰形制及特点[J].甘肃民族研究,2005(3-4):106-112.

{3}李晔.台湾少数民族服饰——赛夏[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8:83-85.

{4}徐强.台湾排湾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解读[J].纺织学报.2016(12) :111-116.

{5}徐强.台湾阿里山邹族服饰艺术特征研究[J].丝绸.2016(12):54-58.

注:本文系福州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榕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渊源及活态传承研究(2017FZC04);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FBJG 20170088);闽江学院科研项目,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台湾少数民族服饰活态传承研究(MYS17002)。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造型设计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车载空气净化器造型设计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三维角色动画课程教学点滴谈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基于学习结果的《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