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古回声

2018-10-22解本康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演唱民族声乐古诗词

解本康

摘 要:古诗词歌曲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婉约、雅致、华美的独特民族风格。音乐与文学的最高结合形成了中国古诗词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在题材和形式上并无大的差异,都是把追求诗词意境和情感内涵作为目的。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音律、格韵等通过与音乐的结合使歌曲更具意韵。通过对古诗词的谱曲以及对现有的古诗词歌曲进行编配,再到演唱和教学实践,三者融合,探析对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关键词:古诗词 民族声乐 演唱 创作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蕴含着华夏民族的审美观。由于古诗词歌曲在歌词和音乐上的特殊性,因此在演唱上更为严格,不仅要深刻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还要对演唱技法的适度运用,在乐曲情趣、神韵及意境上要表现到位,我以为古诗词歌曲是民族音乐中的阳春白雪,值得现在民族声乐工作者来深入研究和普及。

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研究在当今民族声乐艺术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恩师姜嘉锵先生古诗词演唱之路的了解到对其歌唱审美追求的认知,再到对其演唱的几百首古诗词作品的编配中,我在寻找答案,从原来的“每一首古诗词作品都有不同风格”到现在的“每一个字都有不一样的声音造型”观念的提升。我深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从对古诗词歌曲的创编和演唱开始。

古诗词歌曲,寥寥数语就能刻划人物的神情和姿态,将人物的心思细腻地表达出来。人们会在反复吟唱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有的诗词在不同时间、不同心境下吟唱还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有时,透过一首古诗词歌曲,我们便可领略战乱时期的战火硝烟;透过一首古诗词歌曲,我们可以领略一个民族的高傲气节。吟诵一首离别之作,我们会随着诗词的吟唱,情感在内心掀起波澜,我们的思绪随着诗词的韵律牵引。甚至在诗词吟唱结束后,这种思绪依然会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就是古诗词歌曲的“韵味”!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内的珍宝,由它发展而来的古诗词歌曲,亦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于社会,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读史知今事。

现在的民族声乐艺术,已经形成了非常科学规范的演唱方法和教学体系,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仅立足语言发展地方民歌,而是在传统歌唱艺术如戏曲、琴曲、曲艺、古曲等底蕴基础之上,结合科学发声方法,发展成能够表达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的声乐艺术。

一、 对古诗词歌曲创编的几点思考

古诗词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的最高结合,不同于任何一种歌曲体裁,除了现有的,被音乐学者挖掘和整理出来的古曲之外,我们还应根据古诗词来进行再创作,扩充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曲库,更多更广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炼的语言、幽怨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神韵。在创作时,不仅要继承传统声乐曲的优秀成果,在创作上,更要创新,要有极具独立思考能力的音乐品格,这样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动听、易于传唱,更能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留下具有启示性的宝贵经验。

1.从对李清照诗词《残花》的创作中看音乐如何体现诗词意境

在创作这首作品之前,每天反复诵读几遍,查与李清照有关的一切历史资料,深入了解该诗词创作的文化背景。黄自曾说:“中国自己的音乐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方作曲技法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在诗词的古典基础上运用民族性调式加以谱写,钢琴伴奏编配上结合西方作曲技法,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更具意境和情感。

整首作品的音乐是采用民族调试,节奏平稳,结构规范完整。A段旋律平稳进行又绵延不断,变徵及偏音的运用,让音乐更加意境深远,更能表达出诗词背后的情感内涵。“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这两句音乐上有规律的向下进行,就好比人在说话时,情绪悲伤,语气变得深沉一样,两处“为”字上的音采用了调式外音,表现出深沉、感叹、忧愁的情绪。另创作时对每一个字反复雕琢,每一个音都要尽量和字的四声吻合,这样演唱时更能表达出诗词的文化内涵。

B段旋律上采用反复上行,旋律特点基本是音乐音之间的“近亲繁殖”构成,但在钢琴伴奏部分织体的力度和厚度却在不断增加,使得乐曲层次感增加,而且旋律连续在高音区的 “徘徊”使得演唱难度增加,同时更能表达出诗词背后的深深悲苦之情。31小节有一处小7度大跳, “缘”字在变徵音上,表现出词人写到此处的绝望之情,进一步增加了歌曲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从对古诗词作品《伐檀》的编配中看古诗词歌曲演唱更应逐字推敲

对于古诗词歌曲,钢琴伴奏的作用极大,不仅要能把握歌曲风格、意境,激发歌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更要在前奏、间奏和尾声中烘托歌曲的意境美。《伐檀》是魏国的民歌,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恨,是《诗经》中反对剥削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这首由作曲大师黄晓飞先生作曲的《伐檀》经姜嘉锵先生演唱后意境深远,极具音乐及文学价值,我根据原谱(简谱)及姜先生演唱的民乐伴奏音频,编配成了正谱,努力使经典的诗词歌曲在全国各高校传唱。该曲旋律巧妙结合了山西民歌素材,变化音使用非常独到,意境深远,因此在编配钢琴伴奏时,更多地考虑其美学特征、力度及和声功能,努力将歌曲的意蕴表达出来。恩师姜嘉锵先生总结道,“古诗词不仅语言美,它的音律韵味、声调平仄都有声乐的内涵,要把这些灵魂深处最美的东西唱出来才能感动人。”因此古诗词歌曲的艺术性之高更需要钢琴伴奏编配时的反复推敲和研究,通过不断演唱实践来检验其合理性。谱例第三小节用了减七和弦的分解,紧接着是跨度几个八度的和弦衬托,表达出作品的哀怨情绪。

此處为歌曲核心部分,旋律采用山西民歌素材,节奏稍快,伴奏部分主要为注释和弦来烘托情境,在16小节处长音时,伴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将民歌素材和现代作曲技法融合,使作品更具层次感。演唱时要做到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声音造型,这样才可以努力做到像姜先生那样 “一人千声”。每一个字不同的造型,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宝藏,需要演唱时透过诗词和音符看其本源,这样的演唱才可以使诗词歌曲重焕生机。

在古诗词歌曲的编配中,不难发现其审美品格甚至高于我们常理解的艺术歌曲,旋律和歌词的配合要求完美,并且钢琴部分的整体风格要能凸显出作品本身的审美境界,古诗词中通常有一个字做各种装饰音的变化和长短的变化,需要演唱者结合自身的理解来表现,因此在钢琴部分既要合理又要意料之外,既要衬托旋律声部又要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谱例中14小节 “清”字的处理,除装饰音的运用,对声音造型上要做到很好,演唱这个字时要先让声音进入头腔,音色清凉,然后过渡到以胸声为主,并且在大六度跳至下一个音时加入哭腔,声音力度由弱到强变化,艺术变现力会非常丰富,这就是中国声乐的独特美,汉字的独特美决定了演唱时逐字推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把中国歌曲唱的太简单,歌唱时咬字太随意,不考虑字的文化含义和声音造型。

总之,在对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与编配中,我更坚定了方向,文化自信要从我做起,从对传统音乐的挖掘和传承开始,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大胆尝试,对古诗词歌曲的风格不断深入探寻,找到它与任何一类作品都不同的独特之处。我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因为在音乐这个大课题中我们都是年轻者。在今后的演唱和教学中,将古诗词歌曲放在首位,努力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少英.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的历史迁延与现代复兴[J].甘肃社会科学,2012(2).

[2]谈亲旸.走进美的王国——谈中学古诗词审美教学.科技风.

[3]夏小玲.浅议黎英海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性[J].当代音乐,2016(10).

猜你喜欢

演唱民族声乐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