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图书馆读者荐购工作探析

2018-10-22陈珍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书商购书书目

陈珍容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 350118)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人的目标。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优化文献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文献利用率,近年来各图书馆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读者参与图书荐购,研究读者荐购的文献也日益增多,但实际工作中荐购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试图在分析读者荐购文献的基础上,找出文献研究的基本方向,总结其中的有效举措,以期为各图书馆开展荐购服务提供借鉴,充分发挥荐购服务在馆藏资源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 图书馆读者荐购研究文献数量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读者荐购”为主题词,共搜得170篇文章(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10篇,另有2篇发表于报纸。170篇文章中发表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的共有72篇,占42.4%;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类的文章有2篇,其它基金类的文章有5篇。绝大部分文章论及高校图书馆,有1篇文章论及中学图书馆,4篇文章论及公共图书馆;各有1篇论及军校图书馆和医学院图书馆。文章涉及面广,研究方法多样,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基本上代表了国内图书馆读者荐购的研究水平。

2 图书馆读者荐购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纵观100多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从读者荐购的模式与缺陷、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异同点、读者荐购系统等方面来论述。

2.1 读者荐购的模式及缺陷

早期的读者荐购是读者将想购买的图书信息填写在留言薄上,或者在采访人员提供的纸质书目清单上勾选。随着各种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到通过荐购系统、微信公众号、微博、海外图书采选系统等方式荐购,几种模式都推动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但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荐购宣传不到位、读者参与度不高、采访人员反馈不及时、荐购图书利用率不理想、荐购平台不人性化等方面。

2.2 研究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的区别

读者决策采购即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也称需求驱动采购,是指图书馆与书商签订PDA协议,根据本馆的藏书建设方针预设采购条件,书商定期将电子书信息及全文链接导入图书馆联机目录中,当阅读电子书的读者达到预设条件时就触发图书采购并由图书馆支付购书经费的购书模式。自2011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张甲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胡小菁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一文,向国内引进读者决策采购之后,国内关于读者决策采购与读者荐购异同点的研究就方兴未艾[1]。在170篇文章中,有49篇文章单独或同时论及读者决策采购及其与读者荐购的异同点,所述内容大同小异,笔者对其进行了梳理,详见表1。研究之初,部分国内的图书馆研究人员唯PDA马首是瞻,认为读者决策采购是读者荐购的一种模式,是文献资源建设的救星,纷纷提出在各自的图书馆运行PDA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图书馆人也渐趋理性,意识到读者荐购与PDA虽在理念上有相似之外,但不能等同[2],两者在概念、性质、实施基础、作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存在实施PDA的障碍[3]。同时,两者都不能取代传统的馆员文献采购模式,只是传统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补充[4]。

表1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的比较

2.3 研究读者荐购系统

170篇文章中,有46篇专门论及读者荐购系统,其中8篇硕士论文以荐购系统作为研究方向。关于读者荐购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2.3.1 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集成的荐购模块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所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有金盘图书管理系统工程GDLISNET、汇文系统、ILAS系统、Millennium系统、Unicorn系统等,这些系统一般都自带荐购资源模块,不需要另外开发,能够提供网上征订书目发布、资源搜索等功能,但这些系统在读者荐购信息反馈、荐购书目查重、书目库资源整合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以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使用的汇文系统为例,读者在使用证件号登录到读者荐购界面后,系统明确提示读者在荐购前要先确认是否存在馆藏,然后可以按照题名项旁边的“搜索网络资源”提示导入所要荐购的图书。所以,系统若能在荐购页就可直接检索该馆OPAC系统,实现荐购系统与OPAC的无缝链接,就可以提高读者荐购的效率与准确性。

2.3.2 图书馆自行开发的荐购系统

很多高校图书馆基于各馆实际情况,自行研究设计了图书荐购系统,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渐江万里学院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等都对自行开发的荐购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武汉大学图书馆荐购系统为例,结合了各个系统的长处,规避了汇文系统的缺陷,提供OPAC多种方式检索,自建集成荐购知识库模式,在重要字段ISBN、题名以及作者等基本信息后都设置了查重按钮,提高了荐购的精准率,并提供了文献加急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5]。

2.3.3 基于书商合作模式的荐购系统

为了提高荐购的效率,加强读者与书商的直接交流,有的图书馆与书商基于商业模式,合作开发了荐购平台,如西南财金大学的博雅荐购平台率先对读者荐购流程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流通先于购买”,书商按照事先与图书馆的约定,在平台展示一定量的新书,读者可全文阅读纸质图书,并做出是否荐购的决定,一定的周期后,采访人员统计荐购书目并向书商采购[6]。山东职业学院图书馆采编人员与书商合作设计开发的荐购系统,加强了图书信息库的内容,实现了图书在线试读、荐购图书的查重功能,推送出版社即将出版或最新的图书信息,书目推荐栏目整合了行业推荐,在山东省37所高校图书馆中嵌入使用[7]。商业模式荐购系统荐购效率高、到书快、图书利用率高的优点也让各图书馆在考虑使用何种荐购系统时多了一项选择。

3 关于读者荐购研究的思考

170篇文章的落脚点都在于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实施读者荐购,研究者普通认为应该制定完善的荐购制度,在读者荐购栏目中发布,让读者有章可循,内容可以包括每年的荐购计划、荐购读者的确定、荐购的流程、时间、方式等方面。

3.1 荐购目录的确定

不管是采取何种荐购模式,目录确定是首要的问题。书商的目录繁多复杂,不同书商提供的书目也会存在重复,如不加选择直接导入系统,势必会让读者无所适从,因此荐购知识库的建立就显得很有必要。理想的荐购知识库可整合图书馆馆藏与书商目录,有查重、在线阅读功能,并可加入豆瓣等书评供读者参考。超星公司开发的读秀就具备荐购知识库功能,能够对接馆藏OPAC,整合馆藏资源,提供试读,荐购流程非常简单[8];PDA模式对读者荐购目录确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PDA对书商的选择非常严格,要求能提供书目记录与MARC格式,书商系统平台能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隆茜等基于他馆的图书利用情况对PDA预设文档从出版信息、文献内容、选书限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提出了PDA预设文档建设策略[9],也给读者荐购提供了思路;河南省图书馆的田利提出利用大数据思维,按照出版社排名、作者知名度、作者文献引用次数以及读者需求进行书目排序,设计一套智能荐购系统。采访人员根据图书馆事先设置的采书标准输入系统,经过系统运行整理,就可以得到相匹配的书目信息,并以此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10],这种系统也是各个图书馆可以考虑开发、使用的。

3.2 荐购图书经费的分配

从实际情况来看,诸多学校都进行了荐购,但收效甚微,完全依靠读者荐购是无法完成每年采访工作任务的。目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采取每年或每两年统一招标的方式,统一划拨经费,统一采购,这种模式有利于采购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但却限制了读者荐购的发展。笔者建议可以统筹常规购书与读者荐购的经费比例,从每年的总购书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自行采购经费[11]。图书馆划出的这一部分经费,单独做标段,专门用于采购读者荐购文献。由于读者荐购图书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因而实际费用可能会较高,该标段图书折扣率可略高于普通采购。如2012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从整年度的购书经费中单列20万元专门用于读者荐购[12]。

3.3 荐购读者群的建立

可以对荐购的读者进行细化,将读者分为不同类型,对不同层次读者荐购图书的类型、价格、数量、次数等给予不同的荐购权限。如渐江工商大学自1999年来就实行“优秀学生参与中文图书采购”的措施,凡综合测评在班级前40%的学生,每人每年可按自己意愿购买5本图书,读完再交到图书馆[1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朱建军提出利用图书馆志愿者组织图书馆学生服务中心、新媒体运营团队、读者俱乐部等参与荐购,图书馆通过网上书城及定点零购供应商等渠道,保证荐购图书在10个工作日内上架流通,提高了读者参与荐购的积极性[14]。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宋连莲将荐购读者群扩展到校外读者,并对校外读者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明确了校外读者的借阅权限和校外读者的借阅方式(到图书馆借阅和邮寄到户)[15]。

3.4 明确荐购周期

图书采访工作既有量的要求,也有时效性的需求。荐购图书周期过长,图书就会失去时效性与可读性,因而采访人员应该明确荐购周期,确定每批次荐购书目截止时间,时间一到应该撤销目录,进行统计工作。集中荐购是可行的一种模式,图书馆预先给各个院系设定荐购品种指标,并给各院系分配账号,各院系自行确定参与荐购的教职员工,在采访人员导入书目信息后,同一院系老师在一定的时间里用同一账号登录系统进行荐购,同时为了解各院系读者的阅读倾向及荐购的效果,采访人员需定期对各院系的荐购数据进行分析[16]。

3.5 鼓励读者参与荐购的举措

首先,要确立反馈机制,向读者实时反馈其所荐购的图书情况如有无订购、图书到馆的状态等,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图书馆对荐购工作的重视。其次,要调动读者的荐购热情,图书馆可以给读者派发免费的购书劵,即“读者购书,图书馆买单”,并适时改变图书操作流程,采取先用后藏的模式。如大连市中山区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启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向持有大连市“一卡通”读者证的读者发放了总面值10000元的新华书店购书劵[17];无锡市图书馆与无锡新华书店联手推出“新书直借服务”,规定凡是持有无锡市有效成人借阅证的持证读者,在无锡新华书店挑选喜爱的图书,只要达到市图书馆与新华书店的预设条件,就可以现场办理借阅手续,无需付款,将书借回家[18]。

3.6 学科馆员参与读者荐购的必要性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院系师生间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学科馆员专业性强,与系部老师联系密切,了解教师们的研究方向与学科走向。让学科馆员参与读者荐购,一方面是让学科馆员直接参与荐购,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科馆员让系部老师参与荐购,他们的加入能够弥补采访人员的知识缺陷,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科馆员、采访人员及系部老师的茶话会,交流学科用书情况,调整各学科采访计划。此举的难点在于学科馆员与采访人员通常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如何加强两类人员的合作并使之常态化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4 结语

图书馆要从各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读者要求的荐购策略,构建出版社、书商、图书馆、读者四方协同合作的荐购服务平台,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配置,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优的服务。

猜你喜欢

书商购书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网上购书忘密码
谁是幸运星?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购书乐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