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品管圈提高团体体检报告发放率

2018-10-22韩晓宁付冬梅邹函朔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圈员初筛品管圈

韩晓宁,付冬梅,曹 力,左 双,邹函朔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健康体检报告是受检者经过一系列物理、检验、影像等检查后,得出的各种数据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汇聚,客观地反映受检者目前身体状况,最后由主检医生经过综合分析、审核后生成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档,能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1]。体检报告发放不及时常见于团体体检客户,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团体报告需检后10个工作日发放,由于团体体检人数众多,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单位常常需要分批取走体检报告,容易出现报告发放不及时的现象,造成团体体检客户满意度下降[2]。本中心于2017年5月至同年11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提高团体体检报告发放率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科于2017年5月成立品管圈。由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共7人组成,设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5名,经过召开圈会,共同讨论提出圈名,圈徽设计方案4个,经投票最终将“爱康圈”定为圈名,并设圈徽,意喻爱护健康、守护健康。

2 主题选定

品管圈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根据评价法,从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及可行性4个方面对每个提案进行投票[3],汇总出总分最高者“提高团体体检报告发放率”为活动主题。

3 拟定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依据品管圈活动手法,从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及目标设定再到最后的检讨与改进,为期共24周。

4 现状把握

4.1 绘制相关流程图

参照《品管圈护理实用手册》[4]将科室发放体检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造成团体体检报告发放不及时的原因,绘制相关流程图,便于查找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

4.2 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根据科室报告管理员数据收集,回顾2017年6月19日至2017年7月12日共完成团体体检人数3181人,10天内报告发放份数2269份,报告发放缺陷912份,将相关情况记录于检查表,利用柏拉图80/20法则(图1)对团体体检报告发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已打印未发放、已体检未初筛、初筛项目结果不全为此次品管圈的真因。

5 目标值设定[5]

本次活动的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其中圈能力由品管圈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估推算得到,依据公式计算目标值=71.33%+(1-71.33%)*92.03%*60%=87.16%,改善幅度为15.83%。

6 原因分析

在前期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圈员通过开会讨论、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针对三个导致团体体检报告发放不及时的主要原因深入分析,分别绘制鱼骨图(图2-4);已打印未发放主因有客户不知晓报告领取流程和工作人员10天内未提醒领取;已体检未初筛主因有客户体检单未交回和工作人员7天内未提醒补检及遗漏初筛;初筛项目结果不全主因有标本采集不合格、初筛流程不熟练和特殊体检资料不全。

图2 已打印未发放原因分析(红框为圈员票选所得要因)

图3 已体检未初筛原因分析(红框为圈员票选所得要因)

图4 初筛项目结果不全原因分析(红框为圈员票选所得要因)

7 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六合分析法(5W1H)原理,详细拟定对策。圈员通过打分评价对策的可行性、自主性、经济性[6],根据打分结果拟定对策:(1)制定特殊资料管理规范(2)改进各环节导检单上交提醒措施(3)改进领取流程宣教方式(3)加强报告发放质控。

7.1 特殊体检资料管理规范

制定特殊体检资料管理规范,所谓特殊体检资料是指影像资料(包括核磁、钼靶、CT等)及纸质资料(包括病理、胃镜、13-C呼气试验、14-C呼气试验、人体成分分析及骨密度结果等),组织护士进行学习,重点强调资料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接收专人签字,定期整理,及时录入并上传,并将此规范纳入健康管理中心护士岗位职责,护士长以此为依据,不定期督查此规范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改进。

7.2 改进各环节导检单上交提醒措施

检前发放温馨提示单提醒体检结束后上交导检单;制作体检流程牌,体检结束后将导检单交回服务台字样给予醒目标识;设立导检单回收处,专人回收,同时审核体检项目完成是否有遗漏。

7.3 改进领取流程宣教方式

未按预约日期体检者,为防止报告延迟发放,规定自取报告。回收导检单时除口头交代体检报告领取时间后,须提供体检报告领取通知单并写明领取报告日期。

7.4 加强报告发放质控

制定单位领取报告登记表,由客服班追踪单位报告领取进度;规定体检报告专人管理,制定体检报告管理规范及体检报告管理质控员工作制度,重点负责督查个体及团体报告的整理及发放。每月召开体检报告质控会,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监督整改效果。

结 果

1 有形成果

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2017年10月20日至2017年11月14日体检报告10日内发放情况统计,体检人数共计2317人次,10日内发放2071份,缺陷246份,利用柏拉图进行分析(图5),通过整改前后数据,发现团体报告发放率提高了25.3%,目标达标率为114%超过预期目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89.38-71.33)/(87.16-71.33)*100%=114%

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使全体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团队精神、品管手法、荣誉感等方面均有提高,尤其团队精神、工作积极性、执行力等方面,建立了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图5 “爱康圈”改善后柏拉图

讨 论

1 品管圈活动提高科室管理能力

品管圈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我科室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了相关管理规范,使工作流程标准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科室员工的责任心与执行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提升了科室综合实力

本次活动科室圈员主动参与,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依次实施,积极寻找体检10天后团体体检报告未及时发放的原因,确定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已打印未发放、已体检未初筛、初筛项目结果不全为此次品管圈的真因;已打印未发放主因有客户不知晓报告领取流程和工作人员10天内未提醒领取;已体检未初筛主因有客户体检单未交回和工作人员7天内未提醒补检及遗漏初筛;初筛项目结果不全主因有标本采集不合格、初筛流程不熟练和特殊体检资料不全。据此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以点带面,品管圈活动开展同时也培养了整个科室人员的“问题意识”,并学会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了体检客户的满意度

体检报告发放不及时常见于团体体检客户,由于体检人员多且持续时间长,往往发放不及时,造成团体体检客户满意度下降。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原因,制定实施方案,有效提高了团体报告发放率,从而提高了体检客户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圈员初筛品管圈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