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沟通模式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

2018-10-22艺,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沟通模式

孙 艺,夏 如

(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江阴 214400)

危重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质量的护理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管理,高质量地完成危重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危重患者的交接班是一个重要环节,有研究指出需要执行标准化的“交接沟通”事项来提高有效的交流,从而提高团队效率[1]。我们科危重患者较多,病情复杂,病情瞬息万变,死亡率高,低年资护士较多,护理工作难度大,医嘱内容多层次、多平面,容易出现口头交接班无凭证,交接内容不连续、不全面或无效重复,沟通内容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危重患者护理的质量及稳定性[2]。SBAR沟通模式是指: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essment(评估)、recomendation(建议),最初在国外被应用于医护之间紧急情况下的沟通,目前在国内SBAR模式在护理临床中的应用主要还是医护沟通和护理的交接班上[3]。为此,我科自 2017年6月,借鉴了英国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SBAR沟通模式,是以证据为基础,促进信息准确传递,保证患者安全的标准化病情沟通模式[4]。我科设计并应用了危重患者交接指引表,并将具体步骤分解到交班内容中,形成一种新的交接班模式,大大提高了接班者对有效信息的接收率,简化了交班流程,缩短了交班时间,提高了交接班的完整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心内科病区编制床位50张,医生8名,其中副高职4名。护士情况:总人数15名,依学历划分,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4名;依职称划分,主管护师4人,护师7人,护士4人;依工作年限划分,2-3年6人, 3-5年5人,5年以上4人。选取心内科2007年2月1日至9月31日医嘱告病重、病危的166例患者,其中男112例,女54例,平均年龄(60.51土1.33)岁,平均住院日(15.78士O.69)d。将2017年2-5月87例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病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班,将2017年6-9月79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交接班,观察组按照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原交接班模式 护士长提前15分钟达到病区,在交接班前巡视整个病区,了解患者的情况、考评夜班工作质量。当天上班护士提前10 分钟到岗,进行物品的清点,包括高危药、贵重药品、急救药品和仪器等。全体医护人员8:00在医生办公室内进行交班,结束后全体护士在护士站口头交接,然后进行床边交接。

1.2.2 观察组:

我们制定SBAR沟通模式推行计划,经过学习、培训和讨论最终定稿。内容包括:①现状(s):包括报告日期、班次、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想要沟通的情况;②背景(B):包括患者的主诉、简要病情、诊断、既往史、过敏史、治疗、用药、护理措施;③评估(A):包括患者主要系统的评估(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管道、皮肤、饮食、病情观察、阳性体征、实验室异常指标、心功能分级、各类评分(跌倒/坠床、Braden、DVT、疼痛、导管滑脱、便秘危险因素评分、自理能力评分等);④建议(R):患者目前存在的风险和主要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对下一步需关注的护理建议,需下一班待完成的事项。

1.2.3 评价方法

(1)考核标准 病区护士交接班质量评价表、护士掌握病情九知道评价表 (2)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自行设计,共有10个项目,满分100分,其中有9项采用是或否作答,最后一项为建议性条目,病人自愿填写。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2.1 考核成绩 观察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得分比较(±s)

组别 n 交接班质控分 病情掌握质控分对照组 87 86.2±8.52 90.89±3.35观察组 79 92.0±1.99 94.44±2.66 t值 3.84 5.58 P值 <0.05 <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3.1 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护士床旁交接班的完整率,降低了交接班存在的风险 原交班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观因素:交班者:(1)交班内容不准确、不全面;(2)交班者条理不清晰;(3)交班者医学术语不准确、不恰当。接班者:(1)对所交患者的疾病或相关知识不了解(2)交班时注意力不集中(3)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交班 客观因素:病区交接班流程信息无条理,内容松散;对交班内容无明确规定;交班内容无标准化模式。SBAR沟通模式通过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现状、目前治疗、下一班关注内容等进行详细记录,内容覆盖广,使交接的过程有章可循,降低了交接班的缺陷,避免了口头交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护理质量[5]。

3.2 提高了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预见性护理能力

SBAR具有结构性、一致性、优 先化、准确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基于SBAR交接单,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对环境的观察意识,并能及时给与干预,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以及预见性思维[6]。我们科室低年资护士较多,临床经验较少,SBAR沟通模式下交班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接班护士相应的护理及观察建议,提示护士下班的护理重点是什么,应该优先处理什么,观察哪些重点等等,这让低年资的接班护士有了更多的把握和自信,帮助其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专业业务水平及岗位适应能力。这种新的交班模式能帮护士快速、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交接危重患者的病情、护理重点和潜在风险,为危重患者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防止因重要信息交接不清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7]。

3.3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是在护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规律,SBAR沟通模式的实施使护士主动性增强,保证了对患者病情观察的连续性、完整性,杜绝了因交接班不清所导致的护理纠纷和缺陷的发生,使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安全、优质护理质量有了提高和改善,保障了护理安全。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播[8],提升了护士在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可信度,进一步改善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沟通模式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浅析医院多级交班系统功能规划设计与探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沟通模式的构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总分总护理交班模式在老年病科的应用及体会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