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斗牛的传统养殖技术

2018-10-21马卫红李卫鹏杨雪贞刘济丹姚红艳欧德渊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黔东南斗牛饲养管理

马卫红 李卫鹏 杨雪贞 刘济丹 姚红艳 欧德渊

摘要:黔东南斗牛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活动,举办斗牛活动,保护斗牛文化,不但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还可以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因此,笔者深入黔东南斗牛养殖地区进行调研,结合文献资料,从斗牛挑选、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训斗等传统养殖技术进行调研和总结,为斗牛的养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黔东南;斗牛;传统养殖技术;饲养管理;斗牛文化;斗牛比赛

中图分类号:S8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0-0017-02

黔东南斗牛历史悠久,形成了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斗牛文化。据统计,黔东南州斗牛蕴藏量可达1.3万头,斗牛场有1100多个[1],因而,黔东南斗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民俗氛围。据说只要寨上有能打善斗保家牛,就会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此,保家牛被视为传家宝、护身符、吉祥物。作为民俗体育和文化现象的“斗牛”[2],也成是黔东南民族人们的最大的集体活动,通过这种斗牛活动来增强他们的群体意识和集体凝聚力[3]。黔东南斗牛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价值,也还对旅游经济起着带动作用[4-6]。因此,现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黔南雷山县、从江县、榕江县、黎平县和天柱县等斗牛养殖区进行调研,并对黔东南传统斗牛养殖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的斗牛传统养殖技术,以期促进黔东南斗牛养殖快速发展。

1 斗牛的挑选

黔东南斗牛一般是指水牯牛,小部分地区用公黄牛,能战、能碰,耐打、善斗的水牯牛具有很多特征,反映在牛的眼、额、角、腰、腿及毛旋等各个部位。

1.1 从体形的角度

斗牛具有前身高、后身低,身体紧促,头小腹大,颈短身短,屁股切齐,前蹄大、厚、宽,蹄尖并得紧,旋毛周正。在挑选斗牛时,既讲究“四宽五紧”,又讲究“五短”。“四宽”即口宽、宽角门、宽胸膛、宽后福;“五紧”即口紧、皮紧、骨骼紧、腰根紧、尾巴紧。苗族民间有谚语:“挲牛身长不须近,牯牛边短更有力”,因此,斗牛讲究“五短”,即嘴角大而短,不挑食,更能吃;颈项短,拼斗有力,拉犁架更有力;身子短,短而精炼,短而有劲;脚短,短而立稳,立而如柱;尾短,“短而紧,如钢”。斗牛也要求蹄圆且大,蹄毛青黛色,皮毛要又薄又软,黑毛青皮,光华发亮。

1.2 从牛角观察

牛角是“打门捶”,是牛的门面,更是牛的武器。依据牛角的形态可划分为窄角、宽角、长角、短角及朝天角,阴阳角、龙门角等,角丘要有18丘以上,两角宽度间距要超过52cm以上[7],角的颜色要黑稍带黄红色,这样的牛角才坚硬,能抵打抵碰。牛角形成圈的牛会抠眼或抠脖子,战斗力强。

1.3 从牛旋上判断

牛旋是牛体结构的窗口,根据牛旋的不同,可分为坚毛旋、丧门旋、锁喉旋、砍头旋等,旋要生在适当的部位,数量分明,四条腿每条腿必须有一个旋,俗称四腿四旋,以四腿四旋为最标准的旋,前旋生在甲肩骨上,后旋生在股骨部位上,即是优秀的斗牛,还有一种“飞空旋”必是能打斗的牛,脑门上有四个旋,四四方方,呈田家,意指家有良好,为保家牛,非常吉利,是斗牛养殖爱好者的必选之牛。此外,舌头上有痣的牛,多被判断为碰牛,也受养殖爱好者的青睐。

1.4 从牛性情上观察

牛被牵出圈外或者在斗牛场外围处,牛跟着牛主不时地低头转圈,偶尔发出哼哼声,不惊慌、不惧场,不东张西望,遇轰动场合时,反而兴奋激情,这种牛便是沉着应战的斗牛。

1.5 选牛的禁忌

斗牛的禁忌一般是根据牛身上的特殊标记来判断的,这些标记是斗牛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成为判断斗牛优劣的标志。

旋的禁忌。牛鼻子上的旋应在眼下偏左,旋不能與眼平行,否则意为“泪旋”,一般不选。肩脾前部的旋越多越好,后部的旋多于前部的一般不选。四腿四旋不能连接,如果像一条杠不能选。脖子靠肩部挂犁具的部位不能有旋一般不会选,但是,挂犁具上的肉坨有旋,可以选择进行养殖。牛尾巴和睾丸部不能有旋也不选作斗牛。

毛的禁忌。牛背上前后分毛,往后分毛多的不能选,要选分往前的和分向肋骨多的为好。脑门上的毛与脖子上倒下来的毛要在角的边缘均匀分布,不能上盖下,或下盖上,如盖到眼,不能选作斗牛。要认真看眼圈,眼圈中只能有一圈长毛,如果多个眼圈长有毛,这牛会攻击人,也不能选作斗牛。

其他禁忌。脖子下咽喉下的自线前后一端或两端有开叉的不选。牛的口腔上腭必须不黑,黑的不能选。牛的牙齿数要在8颗以上,部分牛有6颗的一般不选。四肢蹄在脚蹄部上要有黑线,光有白线的,一般不选。四脚每一片蹄要一致,不能大小、长短不一。

2.1 斗牛的饲养

斗牛饲料的主料。斗牛一般饲喂鲜牧草、米糠、苞谷面、熟土豆、红苕、炒熟的黄豆粉和豆腐渣等。春夏青草丰富,一般饲喂青草,为了使牛长得壮,加喂包谷、黄豆、米饭、糠壳之类的精饲料。冬季主要是草源枯竭,主要是靠干饲料——干稻草、干红苕藤、包谷杆、干豆杆和豆壳、糠壳和小麦杆等煮熟来喂。由于冬季青草匮乏,需要补充青饲料,养殖户刈割野生芭茅嫩叶后添饲,增加牛的采食量,从而达到增膘的作用。个别养殖户将大米炒黑至味苦,然后灌服,有的饲喂苦酒,也能增强斗牛的战斗力。有些养殖户在训练或打斗完以后,要给斗牛加餐,主要以青草、谷草、稀饭、玉米粉、大豆粉等。

斗牛的草药。草药,也称为“补药”,这些“补药”是苗侗盛产的中草药,一般有首乌、葛根、绿豆、柴胡、参党、土人参、当归、防风金荞麦等,每家配料不同,这些“补药”配方高度保密,不外传。但一般都会饲喂一些米酒泡杜仲,增加斗牛免疫力。牛吃了健脾、和胃、消遣、化气、长力等,牛长得更加膘肥体壮,精力充沛,更加能斗。

斗牛饲料的辅料。在出征打架的前一两个月把牛喂好点,比如早晚加两三个饭团等。在出征前一周,必须减少粗饲料,需喂一些糯米稀饭或糯米饭、鸡蛋,还要喂上一些自家酿的米酒,以示欢送“英雄壮士”出征[8]。

2.2 斗牛的管理

斗牛的饲养管理。斗牛养殖一般于黎明前用绳子牵鼻子后放牧于在稻田坎上,天亮后采用关养在圈舍里。圈舍要保证斗牛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活动,同时应通风透气遮阳避强光,休息区要干草铺地面,保持圈内干燥。在黎平、从江和榕江等县公共养殖的斗牛一般养殖在鼓楼中,且排班轮流饲养,而天柱等地则养殖在私人的牛圈中居多。夏季气候炎热,每天要拉牛下河下塘洗澡1次,防止高温造成热应激反应,并把裹在牛角、牛爪、牛尾、牛毛上的牛屎清洗干净,特别是要洗净杂在牛角缝上的污垢,使牛不发痒。晚上则点上闷火来驱蚊子。冬天天气冷,不能拉牛洗澡,但要经常给牛刷背,保持牛身上的清洁卫生。遇到出太阳时,要赶牛出来晒太阳。刷拭也是斗牛管理的主要项目之一,经常性刷拭能进一步增强人与牛之间的感情,达到调教驯服的目的[9]。斗牛一般不能让其与母牛交配,损坏元气,不利于打斗。由于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产生强烈的防御反射,因此在饲喂斗牛时,不得对斗牛进行鞭打、训斥以及逗弄等行为,防止这些斗牛产生记仇与恶癖,甚至攻击人等现象。

斗牛的疾病防控管理。定期对斗牛圈舍与活动区域进行清理与消毒。通常是清理牛圈里的垫草积粪,然后牛圈地面上撒一些石灰,然后再重新铺上新的垫草。在斗牛经常进出的路上撒一些石灰消毒。一般斗牛常见易生两种病,一是在天气转变时和牛圈湿度大时,患伤风感冒,二是腹泻。如果是打斗受伤,伤轻可用盐水消毒,伤重的就要打针、喂药、消炎,用中草药敷患处,防止感染。根据斗牛的生长情况要定期对斗牛进行检查,牛趾蹄是重点,保证牛蹄壁与蹄叉处于清洁状态,如果发现蹄病,需要尽早采取药浴等治疗措施或淘汰。严格执行防疫与检疫工作相关的工作,对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检测,阳性的扑杀淘汰处理,与此同时,在夏季做好对蚊虫与鼠类的杀灭工作,防止疾病通过这些途径进行

3 斗牛的训练

选好具有斗牛潜力的犊牛后,先教会犁田犁土,使牛听懂训词,随从主人呼唤[10]。斗牛在三四岁时就开始训斗,每两三个月要进行训斗几次,在训斗时要找牛龄相仿的牛陪斗。训练碰牛时,让斗牛对打到激烈和兴奋时及时把牛拉开,然后继续放斗,此时的牛愤怒极致,会向陪斗牛发起猛攻,增加碰劲,并在放斗时,人在其后呐喊助威,使牛更为兴奋,在斗牛体力支配得住的情况下要连续这样几次放斗。对于战败斗牛的训练,首先要閉门养锐,在此期间对斗牛进行心理调整,不能鞭打怒吼,最少要等半年以上才能进行赛斗。如果斗牛在打斗中伤势过重,要进行医治,待其恢复身体以后,找一些实力较弱的牛进行陪斗,让斗牛获得找回胜利的感觉,再进行加强训斗,让其重整雄风。对斗牛胆量的训练,在一般的各种中小场合赛事中要勤于拉牛去适应场面,看同伴如何争斗等。当牛在打斗时主人要在旁边呐喊助威,使牛胆量镇定,如果打斗中处于下风,则要及时拉脚不能让其战败[11]如果自己的牛不是碰牛,那就要避开跟碰牛相斗,免得遭受碰牛撞击挫伤锐气。斗牛耐力的训练,一般劳作的牛比没有劳作的牛耐力好,如有条件,每天要有几小时的徒步锻炼或几公里爬坡下坎运动,且要在烈日下不断增加牛的体能训练的强度,让牛的体力发挥到极致。斗牛的技能训练,一般打的好的牛都是打得比较矮,一般让牛自行去斗地下的松土,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矮打的习惯。另一条就是抠,让自己的牛跟抠得好的牛陪斗,以毒攻毒,从被抠中学会反抠。

4 斗牛的传统保健与护理

斗牛在平时的饲养中都会加上草药用于保健和护理,斗前饲喂杜仲和构祀等能增强免疫力和壮阳的苗侗草药。斗牛在训练或打斗中都会备一些消炎止痛的草药,如龙葵、艾草、水寥、小蓬、节节草等,以备受伤时用,促使创伤愈合。在训练和打斗后会及时补充糖盐水,使斗牛体能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裴秋菊.黔东南斗牛节助推创建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N].中国文化报,2016-08-27(006).

[2]木子,姚胜祥.斗牛节[J].文史天地,2014(08):100.

[3]陶坤.侗族斗牛运动的文化生态环境适应与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04):33-37

[4]李涛.贵州斗牛文化起源辨析[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3):71-72.

[5]高会军,孙庆彬,朱波涌,周家金.桂湘黔边区苗侗民族“斗牛”文化现代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03):133-138.

[6]吴萍,王馨平,张化良.民族民间游戏多元体育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34(03):80-84.

[7]吴德海.东方斗牛文化[M].香港:香港新新出版公司,2008:48.

[8]杨茁.侗族的斗牛节[J].民俗研究,1988(03):70-71.

[9]汪如锋,谭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斗戏”民俗的生态保护研究——以黔东南苗族“斗牛”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6-70.

[10]李开文,聂鹏.苗族斗牛竞技的文化审视[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06):79-82.

[11]徐宏.黔东南州苗族斗牛发展变迁与旅游开发[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4):264-266.

猜你喜欢

黔东南斗牛饲养管理
遇见黔东南
“牛气冲天”
斗牛为什么用红布
诗书画苑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西班牙解禁斗牛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