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浅议
2018-10-21杨庆娟
摘要:教师人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是否能为社会输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能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高素质劳动者。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整体人文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加強教师人文素养等软实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素质亦称人文素养,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素质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因此,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也不例外。
一、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y”,是指人性、教养。人文素质则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以达到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及合作精神等诸多目的,并最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人文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道德知识和语言知识等。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著名建筑家及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华的演讲《半个人的时代》里曾提到:一个人只懂技术、不谙人文只能称之为“空心人”,而奢谈人文、不晓科技则是社会的“边缘人”,时代发展至此,要求教师能成为学识丰富、文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师应具有真诚的人文态度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其教育的对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学生,所以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之时应抱有真诚的人文态度:诚恳、尊重。要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并且自身在课堂上要保持正向的、积极的、稳定的情绪状态。
(三)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等。人文知识和人文态度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打造富有独特魅力的教学风格
深邃独到的思想见解、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述、博古通今的学识积累,是构成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风格的因素,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长用“心”经营,打造出富有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
二、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
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够理想。因此,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得以健康发展,高校教师任重道远。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人文素质不高,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课的任课教师,部分教师由于受其自身来源和所从事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所限,其人文素质更是堪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公共课教师一般来源于师范院校,以文科类专业居多,且教师在大学期间都系统地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相对来说,其整体人文素质较高。理工科专业的教师一般多来自于理工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其所学内容较少涉猎人文学科。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大多数本科院校也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但毕竟缺乏系统规范的人文教育,这部分教师的人文素养尚待大力提升。
其二,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实用主义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教师由于工作负担的加重和竞争的激烈,除了日常教学和科研压力,已经无暇顾及人文素质提升这一类隐性软实力的提升了。
教师人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是否能为社会输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能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不辱使命,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完成时代和社会赋予每位教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窦忠如.梁思成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庆娟,女,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电影文学及教育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